做了全職媽媽後,生活帶給我們什麼(寫給了不起的全職媽媽們!)

做了全職媽媽後,生活帶給我們什麼(寫給了不起的全職媽媽們!)

外表看起來,全職媽媽是個幸福的差事,她的小家,也該是讓人羨慕的家庭。然而,卻總有一些說不清道不明的東西,會縈繞在我們的家庭生活中,把原本相愛著的人,變得疏離、陌生。


比如下面這位媽媽與我講述的:

我和老公3年前相遇,2年前結婚的,一年前生了寶寶。一切都順利美滿。孩子出生後,我就辭掉工作,開始做幸福的家庭主婦、全職媽媽。可是,慢慢的,就不一樣了。等老公回家開始變得有些難熬。他稍微回來晚一點,我就會覺得不安。兩個人除了聊及孩子,基本沒有什麼共同話題了。為此我發過脾氣撒過嬌,老公一開始會哄,但是後來也就煩了。


現在倆人關係越發冷淡。面對寶寶越來越纏人,家務事也變得日益枯燥乏味,我焦慮極了!我感覺自己隨時可能情緒失控。我甚至希望能夠跟老公大吵一架,或者乾脆離開這個家!我到底該怎麼辦?求求你,幫幫我!


原來這位媽媽發來的問題很長,我做了刪減。從她的信息中,我能感受到一個無助的女人強烈的情感需求和希望控制自己生活的願望。然而,困境卻如冰山,嚴峻而冷酷地佇立在她面前。


一般人看來,做全職媽媽是一種不錯的選擇。應該有一部分,的確是為了孩子主動放棄自己的工作甚至事業的。但是據我瞭解,也有不少媽媽們選擇全職帶孩子,其實更多出於無奈。


無論最初是如何開始的,後來的故事,卻大多雷同——好比上面案例中那位媽媽的困境。所以,也常有媽媽會苦笑著說:全職媽媽,是個高危職業。


從心理學角度看,全職媽媽們的困境,到底來自何處?


第一,全職媽媽全身心照顧家庭和孩子,與社會接觸變少,從而產生被群體遺忘和忽視的焦慮。


第二,全職媽媽與社會接觸減少,很多精神需求都寄託在家庭上,經營一個家成了妻子的事業,原本需要在社會中體現的個人價值,也由丈夫一人承擔,此時的女性容易對婚姻產生危機感,也會對周圍的人,尤其是丈夫的言行,變得敏感多疑。


第三,繁瑣的家務事,和照料家人生活起居的工作量大,非常消磨人,但從外部看來,花費大量精力和時間所做的,卻缺乏起碼的社會價值,由此會讓女性產生“付出”、“犧牲”之感。這會進一步促生女性內心的不平衡與負面情緒,加重女性獲得情感補償的渴求。


第四,作為丈夫,享受著妻子的全心照顧,導致家庭完全變為“男主外、女主內”,丈夫在家務上的功能退化,被照顧的習慣了,很容易形成“理應如此”的錯誤觀念。這會加重妻子的情緒負擔,將全職媽媽們推向孤獨的深處。


第五,當妻子的情緒出現波動,以及變得敏感、控制慾強、“無理取鬧”之時,丈夫往往會缺少溝通/不懂溝通技巧,採取迴避的方式處理問題——這也是男人們慣常在親密關係中採取的態度,他們中的大部分的確不擅長理解、共情他人的情緒,只能希望通過迴避息事寧人。


於是,這會讓情況更糟糕,因為妻子鬧情緒的根本目的,本就是引起丈夫關注,結果丈夫卻站得更遠,這種消極的方式很容易激起妻子的憤怒,最終讓衝突不斷升級……


你們看,很多全職媽媽的家庭中,夫妻關係就是這樣走入惡性循環的。我之所以這麼詳細地分析原因,就是因為解決問題的辦法,就在這分析裡。


首先,我想說,男人的確是“靠”不住的。此話並非從道德上指責男人們,而是從心理學和進化論角度看,男人們在親密關係裡,的確有自己的天然缺陷。


其次,全職媽媽們的處境本來就已經夠尷尬、夠難的了,就別再自己傷害自己。為何自己傷害自己?就是你把自己的期待全部放在了另一半身上,甚至放在了孩子身上。你希望他對你好。一旦他對你不好,你就會感覺受傷害了。所以,不是他傷害了你,而是你的“希望”傷害了你自己。


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是獨立的,你如何能夠要求別人就要按照你的心意去做事呢?即使是婚姻法,也沒有這樣的條例。


最後,請把希望寄託在自己身上。對自己好一點,再好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