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文摘》亞洲版預測,這些日常生活習慣可能會永久改變

你是不是比以前更注重個人和公共衛生了?

隨著新冠肺炎在全球蔓延,越來越多人的生活習慣不得不因此改變。《讀者文摘》(Reader’s Digest)亞洲版近日分析了新冠肺炎疫情可能會對文化、社會和衛生習慣產生的影響。他們預測,一旦這場危機過去,以下這13個日常生活習慣可能(並且應該)永久改變。

打招呼時不再握手

自疫情爆發以來,社會規範最明顯的變化之一就是避免了握手。內科醫生、健康專家Nesochi Okeke-Igbokwe博士表示,在人們保持安全距離的新冠疫情時期,我們打招呼的方式毫無疑問會發生文化上的轉變,在這一特殊時期,人們放棄了握手,擊掌,擁抱和親吻等問候方式,而可能會變成把手放在心上、點頭或任何能夠避免直接接觸的動作。

公共場所提供手部消毒液可能會更常見

疫情爆發後,手部消毒液在辦公室,公共場所和娛樂活動中變得更常見。例如,將消毒劑放在接待處,或面試室外以保證候選人的手部清潔。通過在周圍放置這類物品,每個人都會向其他人發出“我的手很乾淨”的信號。

儘管已有很多音樂廳,商店和體育館會提供手部消毒劑,我們仍然很可能會看到這種情況擴散到更多的餐館,教堂和其他場所。

與餐廳的關係可能會改變

與幾周前的情況相比,外出就餐(甚至打包外帶或外賣)現在已經大不相同。

餐飲金融專家,餐飲融資平臺inKind的創始人Johann Moonesinghe表示,我們已經看到消費者在餐廳用餐的方式發生了巨大變化。他說:“需要客人室內就餐的餐館銷售額下降幅度最大,而沒有很多餐桌的麵包店則比以往更忙。另外,不僅是人們要去的地方,人們在吃的東西也在發生改變,碳水化合物和含糖產品的銷量都有所增長。”

目前還不清楚疫情之後我們與餐廳的關係將會如何,但餐飲服務可能會因此發生變化。例如,打包外帶和外賣業務可能會有更多選擇(以防再次發生此類情況),另外,餐廳可能會張貼有關其衛生情況的更明確信息。

更多的人將使用坐浴盆

儘管在過去的幾年中,安裝在家用馬桶上的坐浴盆變得越來越流行,但是自從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這一產品的銷售和搜索量大幅增長。某家制造可安裝坐浴盆的公司負責人介紹,其公司上週一週的銷售額是廁紙短缺傳聞出現之前的10倍。

如果要說我們從這次疫情中明白了什麼,那就是人們非常擔心廁紙不夠用。作為廁紙的替代品(或輔助用品),坐浴盆在廁紙短缺傳聞下也就引起了很多人的興趣。如今,坐浴盆在衛生間中越來越流行和司空見慣,疫情結束後,這種趨勢很可能會繼續。

找到另一種按下按鈕的方式

在新冠病毒成為一個問題之前,大多數人都知道我們日常觸碰到的地方哪些是充滿細菌的,比如自動取款機上的按鈕,雜貨店裡的信用卡刷卡器(和隨附的筆)以及電梯中的按鈕等。

根據Okeke-Igbokwe博士的說法,人們可能會開始用肘部甚至是筆之類的物品而不是手指來按電梯按鈕。她補充說:“在自動取款機上或在商店購物時輸入密碼也是如此,用手指直接觸摸按鍵盤將會成為過去式。”

HeathCareers聯合創始人,醫學博士Nikola Djordjevic也認為在公眾場合按下按鈕的方式將會發生改變。她認為,物體表面易於傳播疾病,因此理想情況下,人們應該用衣服遮住皮膚或用肘部按一下按鈕。萬一不小心用手指去按了,應避免摸臉,直到有機會用肥皂洗手。

自助食品可能不會再有了

免費食物當然很好,但是說實話,酒吧裡那些爆米花和堅果的衛生狀況一直都是存疑的。畢竟,有多少人會在使用洗手間後不洗手,然後用非常髒的手去吃這些小吃?

疫情將會讓更多的人重新思考從公共食品容器中進食的問題。Okeke-Igbokwe表示,人們可能會注意避免自助餐和使用沙拉吧,以免接觸到湯匙中可能會有的細菌,也將更加註重自行購買食材,以便在家中儘可能衛生地準備飯菜。

更加重視自己的個人空間

疫情期間,最顯著的應對政策之一就是“社會疏遠”的概念。據Johns Hopkins Medicine,人們要與他人保持至少1.5米的距離。

用於群組聊天的人工智能平臺Chanty創始人Dmytro Okunye表示,雖然疫情結束後,我們可能不會看到這一政策繼續生效,但它的一個影響可能會繼續存在,“人們將開始更加註意個人空間中接近自己的人,並且在大多數文化中,社會可接受的人際距離都會發生變化。”

養成勤洗手的習慣

疫情以來,關於預防新冠病毒傳播我們反覆聽到最多的一件事,那可能就是“勤洗手”了。我們應該儘可能頻繁地洗手20秒鐘,當我們洗手時應使用酒精含量至少為60%的洗手液。

理想情況下,一旦疫情得到控制,我們將保持良好的洗手習慣。

順便說一下,有關洗手的指導建議並不是新制定的,而是我們一直以來應該做的事情。如果從這場危機中出現一些好的情況,那就是更多的人將意識到洗手的重要性,並逐漸成為日常習慣。

避免擁擠

當你快要遲到時,總會遇到這樣的情況:乘坐地鐵,或者等電梯時,裡面擠滿了人也不得不硬著頭皮上。

但是自從新冠病毒被認真對待以來,人們就對進入擁擠的空間三思而後行了。因此,未來人們很有可能會重新考慮,是否願意將自己塞進擁擠的車廂。

更好地理解公共衛生道德

那些不認真對待新冠病毒的人最常見的評論之一是,他們並不擔心,因為病毒可能不會影響到他們。他們拒絕不去酒吧或遠離他人,但是這樣卻偏離了重點。

自我隔離和社會疏遠的目的不僅在於保護自己,還在於確保自己不會將病毒傳播給其他人,尤其是那些特別脆弱的人(例如老年人和免疫力低下的人)。即使你沒有感覺到發燒噁心,你仍然可能是無症狀的攜帶者並感染其他人。

這次疫情是公共衛生道德的一個教訓,為了更大的利益,有時必須將自己的自主權放置身後。疫情得到控制後,希望我們能夠對公共衛生有更好的瞭解,並將學到的好習慣繼續下去。

另外,疫情可能還會對我們處理工作和學習的方式產生影響。例如,公司會快速回應客戶和客戶的需求,開發在危機中脫穎而出的能力;更多公司將允許員工遠程工作;學校將為遠程學習做更多準備等。

當一件事情一次又一次完成時,它就會成為肌肉記憶中的一部分。如何從這場疫情中吸取教訓,從這些好的生活習慣開始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