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該不該買房?︱DK長三角購房公開課·第一講


現在該不該買房?︱DK長三角購房公開課·第一講


主講︱劉德科


今天天氣不錯,我是劉德科。歡迎來到《DK長三角購房公開課》。我們有一個小小的野心:在未來一週之內,用七節課的時間,試圖去解釋一切房地產問題。


今天第一課,當然要選一個大家最關心的問題,也是過去 20 年的時間裡面,我差不多被問了一萬遍的問題——現在該不該買房?


1st


這個問題其實有一個潛臺詞:當前形勢怎麼樣?今年的形勢更特殊,我們剛剛經歷了新冠疫情。


因為新冠疫情,好像樓市有那麼一點點放鬆的節奏。陝西寶雞、河南駐馬店,放鬆一點點公積金首付;浙江海寧、廣州的商辦,還有濟南的某個區,也想有限放鬆限購;但是這些都成了一日遊政策。同時我們又看到中央各個部門,包括銀保監會、央行、國家統計局,都在頻繁表態「房住不炒」。


我們的第一個小問題來了:疫情之下,現在樓市到底是放鬆還是在加碼?


不著急,我們先來看疫情到底給房地產帶來了怎樣的衝擊。國家統計局的數據:1-2 月全國商品房交易量大幅下跌(銷售金額下跌,銷售面積下跌)。如果放在往年,這是一個很恐怖的數據,這意味著整個經濟出了大問題;但是放在今年,我們都能理解。


其實國家統計局還有一個數據沒有直接公佈,但是我們很容易把它算出來:銷售額除以銷售面積,就是全國商品房均價。今年的 1-2 月,全國商品房均價是 9679 元,跟一年前的 1-2 月份做一個對比,貴了 600 塊錢,也就是同比上漲 6.61%。


交易量大幅下跌,價格卻在上漲——量跌價漲,這是政策制定者,或者說是調控執行者最難以容忍的事情。所以當前調控的主要方法論,其實是分兩條線來展開的——


一條線,拉伸量。所以我們看到一系列悄悄放鬆的政策。這些悄悄放鬆的政策,其實並沒有成為「一日遊」政策,都在執行。拉伸量最主要的目的,是促進經濟保持相對速度往前走;也就是說,要發揮房地產在 GDP 中的正常作用。


另外一條線,要壓制價格。所以我們看到從中央各部門到各個地方政府,哪怕是縣級市政府,也都在表態要「房住不炒」。輿論不喜歡「房價上漲」這樣的新聞,所以壓制價格是符合民意的。我們經常講,房地產市場不僅僅是政策市,更是輿論市。任何一個政策的出臺,它不僅要考慮這個政策在市場中所發揮的真實作用,還要考慮輿論的影響和接受度。


所以,房住不炒的總基調沒有變,悄悄放鬆也是真的。二者看起來矛盾,但其實是在兩條線上分別運行的。


2nd


其實這兩三年的樓市,有一個典型特徵:加碼調控和放鬆調控,它們是頻繁切換的。


加碼調控的時候,我們會高舉房住不炒、房不刺經(不將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的旗幟。加碼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市場太冷也不行,所以要稍微放鬆一下;放鬆也只能悄悄放鬆,我們把它叫做「穿上隱形衣」。


這是 2016 年 9 月全國深度調控以來的特徵:調控加碼要高舉旗幟,調控放鬆要穿上隱形衣。


新冠疫情之後,哪些政策是悄悄放鬆的呢?


對於購房者,首先,房貸利率是下調的。每月 20 號都有 LPR 報價,從這幾個月的報價來看,總體是往下調的。全國房貸的平均利率已經走出了下降趨勢,但這在新冠疫情之前兩三個月就已經開始下調了。另外,首付有限降低,其中一個典型的事件就是,浙商銀行在非限購城市可以提供首套房兩成首付。第三,限購有限放寬,很多城市把人才落戶的門檻降得很低,甚至人才引進的時候不需要落戶就可以買房。


這些政策,跟一日遊政策相比,其實都不刺激,所以叫悄悄放鬆。


再來看對於開發商的措施,我們普通購房者來感受就更不刺激了,我們甚至都覺察不到它的存在。


首先是限價的有限突破。其實從中央到地方,有一個不成文的潛規則:我們知道,全國各個城市都在執行新房限價;但其實每年會默許 5% 的漲幅。為什麼叫默許?因為如果你公開地去問政府部門,他們不會承認這一點的,但實際上又是按這麼一條來悄悄執行的。


所以我們看到,在 1-2 月份,交易量都下跌成那個樣子了,房價卻還在上漲,這不合常理。其實是這條規則在起作用。


再來看預售門檻降低,這對開發商來講非常重要的。早點拿到預售證,就可以早點把房子拿出來賣,可以早點回籠資金。


降低預售門檻這條政策,是目前中國大多數城市在放鬆樓市的最大公約數。無論是上海這麼高級別的城市,還是某一個縣級市,都會採取這個措施;不一定發文件,但是都在執行。


另外,開發商的各種融資渠道,在新冠疫情之後都打開了。其中一個典型的數據就是,上市房企的發債量約 2500 億。這是什麼概念?跟上一年 1-2 月比,漲幅是 36%。這個漲幅是非常大的。


我們講這麼多,其實就一個結論:如果我們不抓住這次樓市放鬆的話,等到整個樓市成交量上升之後,這些悄悄放鬆的政策,隨時有可能被收回去。因為剛才講了,加碼調控和放鬆調控是隨時會切換的。


3rd


既然各地實際上都在悄悄放鬆,那麼第二個問題來了:今年樓市會有超級反彈嗎?


我們先來看現在正在發生的小陽春行情。現在的小陽春其實主要從兩個方向來的,一個是地價,一個房價。土地市場非常火熱,因為發債寬鬆,開發商有錢了,加上預售門檻降低,開發商拿地的意願自然很強。房價剛才也分析過,同比上漲了 6.61%。


但是我們剛才也講了,悄悄放鬆樓市,是基於對量的拉昇,而不是價的上漲。這樣一來,小陽春也主要是「量升」意義上的小陽春。


所以我們的結論是:小陽春的氣息還會更濃;因為成交量上漲,房價必然會有上漲的壓力,所以會有更強硬的調控手段來壓制房價。因為政府控盤的主基調並沒有改變。


4th


所以,今年,2020 年,是買房的好時機嗎?當然是。


今年的新冠疫情,也算是一個危機年份。我們來回顧一下以往的危機年份——比較著名的有 2003 年的 SARS、2008 年的金融次貸危機。


2003 年 SARS 期間,全國商品房的銷售面積增速、銷售金額增速都是暴漲的(銷售面積增速 25.64%,銷售金額增速 31.95%),但是還好,平均房價的漲幅還算正常,5% 左右;但是第二年就不得了了,2004 年,平均房價上漲了 18.71%,是漲得非常厲害的。


2008 年次貸危機,銷售面積和銷售金額的增速都下滑得很厲害,甚至連平均房價都是下跌 1.9%;第二年 2009 年,平均房價漲幅接近 25%。


都在第二年會反彈,所以我們把它叫做「次年反彈效應」。那麼今年新冠疫情之後,會不會也有「次年反彈效應」?我們也不清楚,我們僅僅只是把歷史作為一個參照;但是就算沒有反彈,我們現在也是處在一個政府控盤的時代。


什麼叫政府控盤時代?這幾年樓市,它不僅僅是宏觀調控,更是微觀調控。房產品也是商品,一個商品從原材料,到產品,到什麼時候賣,到誰來買,政府已經事無鉅細地全部給你規定好了。土地是限價的,新房是限價的,開盤時間是政府說了算的;什麼時候開完盤,你買了之後什麼時候簽約,也是政府管的;哪些客戶來買限購、人才優先、無房家庭優先等等,很多城市也是有限定的。這是微觀調控,所以價格相對來講是穩定的。


2020 年是不是買房的時機?在政府控盤時代,當然是;如果有反彈,那今年更是好時機。雖然高峰期往往在次年,也不一定會發生,但是我們腦海裡還是要有這根弦。


5th


我們剛才講的全是認知,要把認知轉化一個行動:去買房。從認知到行動,這中間還有很長的邏輯鏈條,這需要你有勇氣,有決心;實現這一點,你就是少數人。別看很多人都在急著買房,真正行動的還是少數人,


別在事隔多年之後感慨,我在 2020 年忘了買套房。


為什麼我們敢這麼說?是因為我們對未來的房地產市場有非常清楚的判斷。這是我們下一講要關心的一個課題:中國房地產還能熱多久?


謝謝大家,我是劉德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