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丨沁源:這麼美,這麼剛

行走丨沁源:這麼美,這麼剛

ERDOS(鄂爾多斯)時裝說

春天,去山裡走走

景物素描

平坦的路,忽然就開始顛簸了,就像平靜的城市生活被忽然打破,陡然來了精神。從太原到沁源,還是有一段不遠不近的路程的。

遠,是因為沒有直達的高速公路,

近,是因為內心離它很密的情感。

行走丨沁源:这么美,这么刚

祖籍南方的我,對山西的山山水水、人人景景的愛,全部來自家人,尤其是沁水一脈。

我們白色的車,在淺灰色的山路上,逐漸被厚重踏實的黃色土地和氣宇軒昂的綠色油松深裹。

行走丨沁源:这么美,这么刚

忽然感觸,就是這樣一個鬱鬱蔥蔥、富饒美麗的地方,曾經生活著那樣一群義無反顧、勇保家鄉的人民,與日軍鬥爭的兩年半里,埋藏了非同一般的過往,心中不禁震盪起來。

深山、老林,隨著我的潛意識,在一路回想卻極其清醒的前行中,跟著1944年1月17日的《解放日報》開始復原:

行走丨沁源:这么美,这么刚

我,在深山和老林之間,似乎看見了戰火的四處瀰漫、塵土的用力飛揚、鮮血的滿地流淌,更看見了油松的挺拔、沁河的奔湧和勝利的希望。

遠處,一棵棵神奇的哨哨樹,在同行作家的講述中,鮮活著,雖然倒下卻永遠常青。

行走丨沁源:这么美,这么刚

戰火之間、流淌之間,我似乎看見,沁源人的風骨顯現了,一個個在深山和老林間矗立、行走著、奔赴著,不管男女老少,都在身體力行地說著同一句話:我們用生命深愛家園。

人物素描

這一次週末的沁源行走,是因為作家好友蔣殊正在寫的、宣傳紅色沁源的、一部一定會響噹噹的書稿。

行走丨沁源:这么美,这么刚

本文作者陳彥玲(左)與作家蔣殊(右)

於是,縣委書記、宣傳部長、文聯主席、史志辦黨史專家一位位映入眼簾。

風塵僕僕、穿一身森林防火工作服,但神采奕奕,走路看得出錚錚鐵骨,談吐幽默、言簡意賅,對文學作品及創作的思路,非常有感覺。

因為職業的關係,在全國見到的縣委書記很多很多,但言語之間對腳下的土地深愛著,似乎在竭盡全力想告訴不瞭解這片土地的人們一些什麼,這樣的縣委書記,我還是頭一次見。

行走丨沁源:这么美,这么刚

侃侃而談間,毫無虛幻和掩飾,誠懇建議時,滿懷真情和期待。從表情、動作、神態,看的見謙遜與平和,卻也看的見堅定與威嚴。

宣傳部長在聊天時隨口說出的當地小故事和小特色,會讓聽者感受他與家鄉不可分割的大情感。

文聯主席程慶蓮,粉紅色的小小身軀卻無比矯健。一路陪同走訪的窯洞,英雄住過的、英雄被捕的、戰地醫院曾經就在這裡……

行走丨沁源:这么美,这么刚

一路娓娓道來的講解和蜿蜒直上的山路,在她的眼中與腳下幾乎融合著。偶爾,她也會為盛開的桃花駐足,瞬間,家鄉的美就綻放在了她的臉上,隨著她的笑容延展,我也會被她的神情和深情吸引。

她感概地說,她們家五代人在沁源生活了大半個世紀,情誼深厚就不說了。我看得出,是一個個讓她願意頻頻提及、引以為榮的沁源事和沁源人讓她真正心歸於此的。

行走丨沁源:这么美,这么刚行走丨沁源:这么美,这么刚

短短的一天,我看見的她絲毫不畏懼山路,我想,除了熟悉腳下的土地,坦蕩和熱愛更是理由吧。

史志辦的黨史專家南永東老師,一天下來,幾乎默不作聲,但偶爾的講述,也精彩得很。他,或領著或跟著或隨同著我們,我總是喜歡遠遠地望著他,應該是他的樸實、樸素吸引著我吧。

他也總是愛遠遠地望著曾經有抗日圍困戰故事和英雄輩出的地方,我想,大概是勇氣、勇敢在吸引著他。在平凡的他的身上,我看見不平凡的影子——淳樸與恪守。

行走丨沁源:这么美,这么刚

青年和少年,是人物素描裡不能缺失的,因為她們身上的朝氣與活力無人能擋。

年輕人貝貝是文聯的,她真誠的陪伴、歡快的言語、有力的步伐、在提示著我,年輕就是一路清純一路朝前一路果敢。

在我們走訪和拍攝當中,一個機靈可愛的陽光男孩奔跑而來,走進我們的鏡頭。

行走丨沁源:这么美,这么刚

我問他,長大最想做什麼,他斬釘截鐵說,想當兵,蔣殊問他,如果現在又打仗了,你敢送信嗎?他毫不猶豫地點頭,說:敢!

行走丨沁源:这么美,这么刚

這一個“敢”在,讓我深深地記住了他:沁源,奔跑的少年!

精神素描

短短一天半的時間,我看見:

滿山的綠油松,向衛士一樣環繞著沁源,它們,就是那麼無私無畏地站在山上,因為,它們知道,在它們的身後,是百姓和百姓們的家,只要它們在,家家戶戶的房頂上才會漾出慢慢暖意的裊裊炊煙。

行走丨沁源:这么美,这么刚行走丨沁源:这么美,这么刚

它們,是沁源山一輩子不離不棄的衛士。

我看見:

滿坡的花,一簇簇、一團團,一片片,遠遠望去,像一幅印刻的水墨畫,在中國精神、山西精神、沁源精神周圍勾勒出永不消逝的美卷。

行走丨沁源:这么美,这么刚

我還看見:

樹間、花間、有昂揚的色彩,有血紅的生命。

我更看見:冬天的深綠油松、秋天的火紅楓葉、夏天的鳥鳴歡騰、春天的山花爛漫。

行走丨沁源:这么美,这么刚

這些風景,在連綿之間,我都能感受到,無論此時此刻是什麼季節。

因為,所有的風景,早已經在心裡了,早已經在踏上這片土地之前就已經住在心裡了。

我一直堅持地認為,所有的風景,如果離開了精神,就一定是蒼白的。

行走丨沁源:这么美,这么刚
行走丨沁源:这么美,这么刚

沁源,無論是蘊含希望和夢想的綠色,還是深埋勇敢和堅韌的紅色,之所以被一代代在心裡銘記,真的是風景和精神融為一體了。

融的有擔當、有力量,有風骨、有氣節。

行走丨沁源:这么美,这么刚

注丨關於沁源

沁源人長了一根硬骨頭。

1938年到1943年間,沁源經歷了八次日寇的大掃蕩,僅1940年一次,全縣就被殺了5000餘人。沁源八萬人,在抗戰時期總共被殺掉一萬人——而沁源人沒出過一個漢奸。

沁源人長了一根硬骨頭。

“沁源圍困戰”歷時兩年半,舉世罕見。

沁源縣位於太嶽山東麓,晉東南、晉南、晉中交匯之地。抗戰時期是太嶽區黨政軍機關所在地,曾經創造了二年半“沁源圍困戰”的光輝戰例,受到黨中央和毛主席的高度讚譽。

沁源圍困戰歷時兩年半共900多天,先後作戰2700餘次,斃傷日偽軍4400多人,俘獲日偽軍200餘名,取得了依靠人民圍困敵寇的偉大勝利。

沁源圍困戰是《論持久戰》的偉大實踐,是人民戰爭的偉大勝利,民族氣節的偉大呈現,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偉大戰例,不僅堅定了全國人民抗戰勝利的決心,更加鼓舞了全國人民抗擊日本侵略者的士氣。

《解放日報》發表社論,向沁源人民致敬。

社論指出:

八萬人口的沁源,是太嶽區的金城湯池……模範的沁源,堅強不屈的沁源,是太嶽區抗日民主根據地的一面旗幟,是敵後抗戰的模範典型之一。

我是沁源人

行走丨沁源:这么美,这么刚

陳彥玲,中國寓言文學研究會會員,山西省作家協會會員。

資深出版策劃人,策劃編輯的圖書曾三次榮獲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曾獲國家出版基金、國務院出版資助等100餘次國家級升級獎項。長江文藝出版社首席編輯。

行走丨沁源:这么美,这么刚

交由老家山西V平臺原創首發的作品,可以接受“打賞”了~

郵箱:[email protected]

聯繫我們

行走丨沁源:这么美,这么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