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蘭亭集序》當今世人沒有人讀懂,你同意這個觀點嗎,為什麼?

蘭亭舍翁


可能是,但是,一部作品被理解的過程,就是它被誤解的過程。為什麼作者做自己作品的閱讀理解,做不出來?沒有人讀懂,真的重要嗎?


很簡單,每個人的生平經歷,閱歷三觀各不相同,理解自然也不會相同。能說一個方面的理解是正確的,而其他的理解是錯誤的嗎?

魯迅說過,同樣是一本《紅樓夢》:“經學家看見《易》,道學家看見淫,才子看見纏綿,革命家看見排滿,流言家看見宮闈秘事。”


那麼這本書的作者,到底想要說什麼呢?有誰敢說,自己就完全能明白?我們不是作者,並沒有他的經歷,也看不到他眼中的世界。


卡夫卡也說過,沒有人能看清他,他們靠的越近,就會看的越模糊。所以解讀一個作品,就要儘量去了解作者本身,這樣才能更能接近作者的理解。


六老師說沒有人比自己更懂《西遊記》,他很瞭解吳承恩。其實,他理解的西遊記,就是什麼“西遊精神”。“不屈不撓,樂觀向上。”什麼的。

簡直聽了要笑死。雖然這也是一種理解,但膚淺極了,完全不是他說的那樣理解。在他自拍自導的《吳承恩與西遊記》裡,吳承恩顯然就是耍猴的。

但其實,作品的內涵,是由作品和讀者,共同構建的。

有人說,少年讀三國,讀的是豪氣。“桃園三結義”,“三英戰呂布”。中年讀三國,讀的是謀略。“草船借箭”,“比干偷書”。老年讀三國,更多的讀到的是天下大勢,“三家歸晉”,“樂不思蜀”。


我們的經歷,我們的思想,和作品本身共同構成了作品的內涵。我們有所收穫,我們有所啟發,作品的含義,可能也就不那麼重要了。


有人說《蘭亭集序》當今世人沒有人讀懂,這句話,顯然透露出了一種優越感。眾人皆醉而我獨醒,這感覺棒極了。哪怕是王羲之在世,恐怕也給不了這位老兄,滿意的回答吧。


luoyeah


先說觀點:不同意,這種論點是過度解讀

《蘭亭集序》創作本身具有一定內涵

因聚會感到快樂,然後樂極生悲,遂而引發出思考:人生短暫,該做什麼,該怎麼活?這也是每個人都在思考的問題。

“況修短隨化,終期於盡!”

“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

既是問題,又是他的答案。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都應該努力的去尋找自己的答案。


松晞堂主


我也不懂,不能去瞞評


春風楊柳


蘭亭集序當今世人沒人讀懂,每個人的字你永遠都讀不懂,讀懂了就不叫書法了,一個書法家你能讀懂一歲多孩子寫的字嗎,你知道他為什麼寫這個字,寫字時想什麼嗎?


劉敦傑


故作高深而已,懂得人很多。正所謂“子非魚,安知魚之樂?”[靈光一閃]


祿和書話


王羲之隨意,後入刻意,,,,


用戶805324639806


蘭亭集序當今世人沒人讀懂,每個人的字你永遠都讀不懂,讀懂了就不叫書法了,一個書法家你能讀懂一歲多孩子寫的字嗎,你知道他為什麼寫這個字,寫字時想什麼嗎?


天下白475


不同意!世上最怕認真二字!只要認真,沒有難題。


用戶8995045819461希


世上之人無奇不有,我們要盡知是無法的。故此問不瞭解整個社會所有人的人是不能妄斷的。任何人回答都只是自己的臆想。


逢春186177958


蘭亭集序沒人讀得懂,這是一定的。甭說蘭亭集序,任何一件書法或文學作品,除了作者本人,別人是很難讀得懂的。一件書法,一篇文章,作者可能是有感而發,也可能是隨心所欲,每個人的成長經歷,文化素質不同 ,她的作品的意境意圖就不同。別人欣賞的時候,只能是揣測他人的心理,是無法真正走進他人的內心的。必竟人心是最複雜,最難被他人理解的。現在人來理解蘭亭集序更不容易,畢竟時代不同了,古人和現代人理解事物的方法方式更不一樣。所以來說我們只能夠欣賞它,是沒辦法完全讀得懂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