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情報】雙塔食品一季度淨利增長超5成,加速佈局“人造肉”

【今日食品行業動態】

☆周黑鴨2019年淨利4.07億元同比大降24.6% 將加快推進特許經營模式

☆新希望去年淨利潤超50億增近2倍 擬定增40億擴大生豬養殖

☆新希望股價創新高背後:融資40億養豬是不是好時機?

☆雙塔食品一季度淨利增長超5成,加速佈局“人造肉”項目

☆海天味業:高增長下存隱憂

【業績報道】

周黑鴨2019年淨利4.07億元同比大降24.6% 將加快推進特許經營模式

3月31日,周黑鴨(HK:01458)公佈2019年未經審核業績,公司全年實現營收31.86億元,上年為32.12億元,同比減少0.8%;實現公司擁有人應占溢利4.07億元,上年為5.40億元,同比減少24.6%。

分產品來看,鴨及鴨副產品仍是周黑鴨主要產品,報告期內實現營收27.57億元,佔公司總營收86.5%,相較上年28.04億元營收、87.3%營收佔比均略有下降。鴨及鴨副產品之外的其他產品共實現營收4.29億元,上年同期為4.08億元,營收及其佔比均有提升。

渠道方面,雖然周黑鴨在2019年開放了加盟模式,但效果仍未顯現。業績公告顯示,報告期內,公司自營門店實現營收27.41億元,佔總收入的86.0%;上年自營門店營收為27.76億元,營收佔比為86.5%,同比均有所下降。網上渠道、分銷商及其他渠道分別實現營收3.57億元、0.65億元和0.24億元,營收佔比分別為11.2%、2.1%和0.7%。

產能方面,周黑鴨表示,集團基於市場需求和門店佈局的節奏持續拓展新產能,於2019年投產廣東省東莞新生產中心。此外,集團繼續優化生產安排,以增加產能及效率,根據集團長期發展戰略,佈局全國五大區工廠建設。集團目前在華北、華中及華南已設有三個高度自動化的生產中心,並在華東及華西規劃建設兩個新的生產中心。各生產中心的產能可以靈活調配,以應對區域市場風險。

財務方面,截至2019年12月31日,經營活動所得現金淨額由截至2018年12月31日的3.08億元增加至約7.57億元;投資活動所得現金淨額由上年同期的0.51億元增至0.61億元;融資活動所用現金流量淨額由上年同期4.99億元增至7.49億元。截至2019年12月31日,集團現金及銀行存款為12.37億元,包括無限制現金及銀行結餘約1.90億元及定期存款約10.47億元。

關於特許經營模式,周黑鴨在公告中表示,2019年下半年,集團以堅守品質為前提,在現有直營模式基礎上,逐步開放特許經營。將商業模式升級為“直營+特許經營”的複合模式,以適應市場環境的變化和滿足全國擴張的需求。截至2019年底,集團已經在4個城市簽約3家特許經營商,其中5家店已投入運營。本年度,集團將按照既定計劃,加快推進特許經營業務的拓展。

周黑鴨同時表示,集團的特許經營遵從穩健開拓、確保質量、共同創造價值的發展原則。除借鑑國際領先餐飲連鎖企業的成功經驗,嚴格甄選優質夥伴外,集團亦會對特許經營商進行全方位培訓,搭建完善的管理和評估機制。特許經營門店整體運營將嚴格按照周黑鴨標準執行,由集團統一供應產品、輸出門店標準化運營管理經驗。同時集團將充分利用特許經營方的本地資源與周黑鴨的品牌勢能及零售經驗,實現優勢互補,著力加強門店網絡佈局,全方位推動新市場的拓展以及老市場的滲透。【來源:中國網財經】

新希望去年淨利潤超50億增近2倍 擬定增40億擴大生豬養殖

3月31日晚,新希望發佈了2019年年報。2019年度,公司實現營業收入820.51億元,同比增長18.80%;實現淨利潤50.42億元,同比增長195.78%。與此同時,新希望發佈了2020年度定增預案,公司擬向控股股東新希望集團及南方希望發行股份募集不超過40億元資金,資金主要用於擴大生豬養殖以及補充流動性。

值得一提的是,新希望在年報中還對今年的豬肉價格走勢進行了預測。

新希望表示,2020年禽肉供應端呈逐漸恢復狀態,但2020年豬肉供應將更加緊張。基於此,公司預計2020年生豬價格繼續高位盤整,甚至有繼續上漲突破前期高點的可能,禽肉價格或將獲得一定的支撐。不過,新希望也指出,由於供應增加,市場供需博弈也將更為激烈,這些都會對公司的利潤波動產生階段性影響。

在發佈年報的同時,新希望還披露了2020年度定增預案。公司擬向新希望集團及南方希望發行不超過1.76億股(含本數)股份。其中,新希望集團、南方希望擬分別認購不超過7919.05萬股(含本數)、9678.84萬股(含本數)。南方希望為新希望集團下屬企業。

此次發行價格為22.73元/股,新希望計劃通過此次定增募集不超過40億元資金。募資淨額中32億元將投資於生豬養殖項目,剩餘部分將用於補充公司流動資金。具體來看,新希望擬使用募資投建的生豬養殖項目合計有14個,包括“朔州年出欄70萬頭生豬養殖項目”“蘭州新區西岔鎮新建年出欄70萬頭生豬項目”等。

對於此次定增,新希望認為,募投項目主要圍繞生豬養殖業務展開,是公司加快實現生豬標準化規模養殖佈局的重要舉措。募投項目的實施推進,一方面,能夠提升公司生豬養殖板塊業務的經營規模和盈利水平,加強公司農牧產業一體化佈局下對上游飼料業務、下游屠宰與食品業務的協同效應,從而提升公司整體核心競爭力;另一方面,公司可以快速提升生豬產能,推動我國生豬產能恢復。

【公司聚焦】

新希望股價創新高背後:融資40億養豬是不是好時機?

低價回購,趁行業景氣高位融資擴張,劉永好管理團隊的資本運作引人關注。有些藍籌股總喜歡在市場低迷時期作出併購擴張的決定,比如美的集團(000333.SZ)2013年整體上市,2018年底提出換股增發併購小天鵝;中信證券(600030.SH)在2013年併購里昂證券,2018年底開始併購廣州證券運作。不過,新希望(000876.SZ)創始人劉永好,卻並不這樣。

4月1日,新希望在豬肉價格市場高位運行之際拋出融資40億元的方案,而新希望整體上市則是在豬肉價格同樣高企的2011年。新希望也公佈了一份利潤增速近兩倍的年報,股價繼續創出新高,並且拋出了40億元的增發方案,全面加強養豬業務。

2011年全面重組完成整體上市,2018年和2019年趁著股價低迷,以均價8元完成回購超過1%股份後,新希望股價開啟了暴漲歷程。截至4月1日收盤,該股上漲1.78%,報收31.99元。而2019年下半年,高管和主要股東大手筆減持之後,這一次公司又拋出了增發方案;眼花繚亂的資本運作引發市場的高度關注。

對比2011年的重組整體上市,以及這次2020年的增發融資,新希望都是在豬肉價格景氣週期高點的時候,進行類似的資本運作。統計數據顯示,2011年1月和2月消費價格指數(CPI)漲幅分別為4.9%和4.9%,2020年1月和2月分別為5.4%和5.2%,豬肉等價格上漲的食品因素是其中的關鍵。

新希望也對豬週期價格波動作出了一定的風險提示,“2020年禽肉供應端呈逐漸恢復狀態,但2020年豬肉供應將更加緊缺,預計2020年生豬價格繼續高位盤整甚至有繼續上漲突破前期高點的可能,禽肉價格或將獲得一定的支撐,但同時由於供應增加,市場供需博弈也將更為激烈,這些都會階段性對公司的利潤波動產生影響。”

不過,也有不少宏觀分析師對未來消費物價走勢作出了“年內高點已過”的判斷。

浙商證券宏觀分析師李超表示,預計3月CPI同比增長4.5%、PPI同比增長1.1%。新冠病毒疫情擾動通脹預期,但不改變對於通脹趨勢的基本判斷,CPI年內高點大概率已過。食品端的上行衝擊將逐漸消退,未來主要關注疫情影響居民消費,繼而影響服務類價格。因為油價下跌、工業品價格趨弱,PPI環比在未來2-3個月時間內,較大概率維持負增長。

對於產品價格可能的波動,新希望也陳述了對潛在產品價格下降的風險應對措施:“在排除掉偶發性疫情的影響之外,畜、禽價格波動主要取決於養殖供給量的週期性增減。因此畜、禽價格下行的過程本身也是行業裡優勝劣汰、部分參與者退出的過程。在這種背景下,公司只要做好自身的養殖效率提升,使自己的養殖成本低於競爭對手,那麼在價格下行過程中就能相比競爭對手仍能獲得更多收益,或者經受更少虧損。當部分參與者退出,總供給量下降,價格重新上行的時候,公司就可能獲得比之前更大的市場份額與更高的回報。”

雙塔食品一季度淨利增長超5成,加速佈局“人造肉”項目

4月1日晚,煙臺雙塔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簡稱“雙塔食品”)發佈業績預告稱,今年第一季度,公司淨利為5575.47 萬元—7062.26萬元,同比增長50%- 90%。新京報記者注意到,雙塔食品已將植物蛋白肉列為公司發展戰略規劃,計劃募集21.5億元佈局植物蛋白項目。

公開資料顯示,雙塔食品主營業務為龍口粉絲、豌豆蛋白、食用菌等生產銷售。作為“人造肉”概念股代表企業,雙塔食品已將植物蛋白肉列為公司發展戰略規劃之一,素肉餅、素肉牛排等產品已開始著手研發。

有機構預測,10年內,全球人造肉市場規模將達到1400億美元,佔肉類市場份額的10%;到2040年,人造植物肉將佔肉類市場份額的25%。

中國肉類食品綜合研究中心主任、北京食品科學研究院院長王守偉接受新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近年來,植物蛋白肉主要加工技術在國內外已日趨成熟,多家公司在中國已開發出以植物蛋白為原料的植物蛋白肉製品,市場增長非常迅猛。“人造肉具有極大的商業化潛力,加大科技投入是行業未來發力的重要方向。”

或受此影響,雙塔食品今年將植物蛋白肉列為公司發展戰略規劃之一。在植物蛋白的佈局規劃上,今年2月,雙塔食品全資子公司招遠君邦商貿有限公司與美國知名“人造肉”上市公司Beyond Meat簽署了豌豆蛋白銷售合同,首批豌豆蛋白採購量約285噸。今年3月,雙塔食品披露了非公開發行股票預案,計劃募集資金不超過21.5億元,用於白蛋白提取、豌豆功能低聚糖提取及精加工等“人造肉”項目。

【食品情報】雙塔食品一季度淨利增長超5成,加速佈局“人造肉”

海天味業:高增長下存隱憂

3月26日,備受市場關注的海天味業發佈了年報,並給出了上市以來最高的分紅方案,其股價應聲上漲。

2019年海天味業繼續保持高增長,當期實現營收198億元,同比增長16.22%;實現淨利潤53.53億元,同比增長22.64%。同時,海天味業擬每10股送2股派10.80元,在最近幾年的分紅方案中,此次是海天味業首次進行高送轉。

不過,在海天味業給股東帶來鉅額回報的同時,公司也暗藏隱憂。受疫情影響,2020年1-2月份國內餐飲業收入下降近5成,雖然海天味業已積極復工,但最重要的銷售渠道餐飲業的需求恢復卻仍需時日。

然而今年爆發的新冠肺炎疫情對餐飲業的影響頗為深遠,數據顯示,2020年1-2月份,餐飲業收入同比下降了43%。餐飲企業今年來已先後遭遇年夜飯被大量取消、門店歇業等不利情況。雖然部分餐飲企業開發了外賣業務,以對抗了疫情產生的不利影響,但時至今日,餐飲業的需求恢復仍不盡如人意,所謂的“報復性”消費也未到來。各地也在研究如何恢復消費,同時鼓勵企事業單位人員外出就餐。

生產調味品的海天味業向來注重餐飲渠道的佈局,餐飲渠道銷量在海天味業收入中也佔有重要地位。華金證券在研報中指出,在海天味業各渠道中,其中60%為餐飲渠道,家庭渠道僅有25%,剩下15%是流通渠道。其旗下的蠔油產品更是通過餐飲渠道的教育才得以逐漸滲透到普通消費端,而2019年蠔油為海天味業提供了近20%的收入。

其實,以醬油聞名的海天味業,不僅僅是生產銷售醬油的公司。蠔油、調味醬等調味品在海天味業營收中也佔據重要地位。2019年非醬油產品的收入在海天味業當期總營收中佔比接近40%,其中蠔油貢獻了海天味業的主要增長。最近幾年來,海天味業蠔油的收入增長率均在20%以上,2017年蠔油收入增長率更是超過50%,而為海天味業貢獻主要收入的醬油產品,最近幾年來其收入增長率均低於公司的綜合增長率。

在海天味業做大做強醬油、蠔油等調味品業務的同時,2020年以來海天味業還在頻繁投資子公司,擬進一步擴充產品線。僅2020年幾個月以來,海天味業已花費了近2億元用於設立子公司或收購其他公司,先後設立了廣東海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暫定名)、佛山市海天(南寧)調味食品有限公司等子公司,並通過子公司收購了合肥燕莊食用油有限責任公司67%的股權。值得注意的是,海天味業2020年以來投資的次數是此前數年對外投資次數的和,2今年年海天味業貌似急切尋找新的增長點。

其實市場也對海天味業的增長產生了擔憂,與2018年相比,2019年持有海天味業股份的基金家數減少了62%,基金持倉股數也減少了46%。不過,作為調味品行業龍頭,海天味業在醬油與蠔油市場已無能撼動其市場地位的競爭對手,受疫情影響,海天味業的短期增長或會出現波動,但仍難影響到海天味業的盈利能力,海天味業依舊是優質的現金奶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