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優質文化和旅遊產品——悅聽好聲

1、五音戲

所屬城市:淄博市

簡介:五音戲有近三百年的歷史,唱腔婉轉、嫵媚,素有"北方越劇"之稱。其發生、發展、定型經歷了秧歌腔、周姑子戲、雜社和五音戲四個時期,地方特色濃郁,方言純樸自然,娛樂性強,易引起觀眾共鳴。

山东优质文化和旅游产品——悦听好声

2、聊齋俚曲

所屬城市:淄博市

簡介:聊齋俚曲是清初大文學家蒲松齡將自己創作的唱本配以當時流傳的俗曲時調而形成的一種獨特的傳統民間音樂文學體裁,是蒲松齡用淄川方言創作的說唱與戲劇作品,其形式類似今天的琴書說唱與地方戲,所用曲調是借用當時流傳的幾十種曲牌音樂(填詞)演唱的(因作品中未附曲譜,僅靠口傳,至今只憑錄音整理記譜十數首)。因蒲松齡的齋名為"聊齋",故稱"聊齋俚曲",也有人稱"蒲松齡俚曲"。

山东优质文化和旅游产品——悦听好声

3、高派山東快書

所屬城市:棗莊市

簡介:"山東快書"最早的源頭應是一種口頭流傳的民間曲藝,演唱的內容沒有固定唱詞,根據老師口授的樑子,隨場發揮。因無文字記載,它的來源眾說不一,據山東大學文學院李萬鵬教授推斷:山東快書最早起源於民間,依據口傳中曲段內容推測,起源最早不會超過明朝萬曆年間。但"山東快書"這個藝術形式的最後定名,也是經過一番演變過程的,過去,由於"山東快書"所演唱的主要是武松的故事,所以群眾一般都稱呼這種演唱形式為"說武老二的"。

山东优质文化和旅游产品——悦听好声

4、膠東大鼓

所屬城市:煙臺市

簡介:膠東大鼓是產生於膠東半島沿海各縣的一種民間曲藝形式,迄今已有260餘年的歷史。它起源於盲人調,廣泛流傳於膠東半島,具有濃厚的地方特色和淳樸的鄉土氣息,深受當地群眾的喜愛。

山东优质文化和旅游产品——悦听好声

5、茂腔

所屬城市:濰坊市

簡介:茂腔是流行於膠東地區的地方戲曲劇種。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和濃郁的地方特色深受當地群眾喜愛,被譽為“膠東之花”。傳說系因一姓周尼姑演唱而得名,又稱“肘子鼓”,據說是因民間藝人肘懸小鼓拍擊節奏演唱而得名。

山东优质文化和旅游产品——悦听好声

6、泰山皮影

所屬城市:泰安市

簡介:泰山皮影堪稱活的文藝化石,傳承至今已有百餘年的歷史,其第六代傳承人範正安表演的中國皮影絕技“十不閒”,享有“中華絕技”的讚譽,在2007年首批獲得《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稱號。泰山皮影在選材上選用純驢皮,刀法簡練明快,著色對比強烈,多用紅、綠、黃、紫等民間傳統顏色,在雕刻上儘量的大略概括,人物的造型大多采用寫實手法,其用刀拙樸,粗況豪爽,在表演時戲中影人的打鬥場面很多,蘊含著山東人豪爽的民風情感。

山东优质文化和旅游产品——悦听好声

7、東阿雜技劇

所屬城市:聊城市

簡介:縣雜技團編排小型舞臺劇《盛世東阿》,常年在國內外演出,演出時長一個半小時,彙集轉碟、柔術、草帽、鑽圈、吊環等多個項目。東阿縣演藝中心位於縣雜技團內,可容納觀眾600餘人。

山东优质文化和旅游产品——悦听好声

8、微山湖端鼓腔

所屬城市:濟寧市

簡介:微山湖端鼓腔又稱端公腔,是發源于山東省微山縣、東平縣境內的微山湖沿湖一帶的一種漢族傳統曲藝藝術。原生態"端鼓腔"的伴奏樂器是幾面羊皮鼓,聲音單調烘托不出氣氛。"微山湖端鼓腔"演出劇目繁多、曲牌豐富、旋律優美,唱起來轉換調頗為自如,是研究古代漢族民間音樂的重要資料。列山東省第一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山东优质文化和旅游产品——悦听好声

9、尼山聖境六代小舞

所屬城市:濟寧市

簡介:“六小舞”起源於西周時期,是古代貴族子弟成年之前必須學習的傳統樂舞,屬於中國古代雅樂,被譽為“先王之樂”。欣賞 “六小舞”復原展演,體會雅樂對君子品格和道德情操的滋養。

山东优质文化和旅游产品——悦听好声

10、尼山聖境金聲玉振劇場

所屬城市:濟寧市

簡介:《金聲玉振》主創團隊實力雄厚,特邀北京奧運會開閉幕式燈光總設計師、G20杭州峰會文藝晚會總製作人沙曉嵐擔任總策劃,特邀2014年央視春晚副總導演沈晨擔任執行導演。全劇分為九個章節,講述在華夏文明中,男主人翁在禮樂文化的薰陶教化下不斷成長,修身養德,齊家治世,從君子成為聖賢的故事。劇目入選2018年度國家藝術基金大型舞臺劇資助項目,填補了山東省此類劇目的資助空白。

山东优质文化和旅游产品——悦听好声

11、商河鼓子秧歌

所屬城市:濟南市

簡介:商河鼓子秧歌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是民間為慶豐收而載歌載舞的一種藝術形式。每年的元宵節,是鼓子秧歌演出活動的高潮日。鼓子秧歌因其人數眾多,組織嚴密,形式完整,舞技強悍遒勁,場陣磅礴恢宏,既寓藏著厚重的歷史文化感,又具有濃郁的時代氣息和鮮明的地方特色,被譽為“民族民間文化的奇葩,齊魯文化的驕傲”,盛譽海內外。

山东优质文化和旅游产品——悦听好声

12、百花洲劇場

所屬城市:濟南市

簡介:歷史上的濟南,就曾以曲藝聞名海內,衍生出山東快書、章丘梆子等民間曲藝,尤其是清末開埠以來,濟南的茶園、茶棚、書場鱗次櫛比,名家大師雲集,曲壇繁榮景象可見一斑。如今,百花洲的小劇場不僅能聽到正宗的山東快書、山東落子、山東墜子、山東大鼓等,現場還有難得一見的口技、王派快板等,裝扮好的非遺藝人,那唱功,那表情,絕對驚豔你!

山东优质文化和旅游产品——悦听好声

13、北洋大戲院

所屬城市:濟南市

簡介:“走進百年北洋•盡享戲曲風采”北洋大戲院始建於1905年,是濟南市最早的戲劇演出場所,也是山東省歷史最悠久且至今仍在使用的專業戲劇演出場所。著名錶演藝術家程硯秋、尚小云、奚嘯伯、方榮翔、於魁智、李勝素、張火丁等,都曾在此地演出,戲院在海內外梨園界和廣大戲迷中享有較高聲譽,至今也是戲迷票友聚集的場所。

山东优质文化和旅游产品——悦听好声

14、《好客明湖》曲藝劇場

所屬城市:濟南市

簡介:《好客明湖》曲藝劇場是“好客山東”品牌的具體落地項目,是濟南原創、具有濃郁齊魯地域特色的文化旅遊產品,演出地點在風光秀麗的大明湖南岸的明湖居。演出風格大氣別緻,特色鮮明,既展示了山東傳統文化和濟南“曲山藝海”的精髓內涵,又具有時尚脫俗的現代氣息,形成了別具一格、雅俗共賞的藝術品質。演出內容以山東地方曲藝為主,包括山東琴書、山東快書、山東大鼓等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還有新編排的帶有時代特色的數來寶、相聲、雷琴串燒、鼓曲聯唱、爆笑劇等獨具宣傳山東文化旅遊特色的曲藝節目。

山东优质文化和旅游产品——悦听好声

15、京劇意象雜技劇《粉墨》

所屬城市:濟南市

簡介:京劇意象雜技劇《粉墨》創排於2008年,是濟南市雜技團結合國內外兩個演出市場,融匯民族傳統藝術和時尚流行元素,大膽嘗試創新的一部舞臺藝術精品。該劇以中國傳統京劇摺子戲為形式,以劇團優秀保留雜技節目和新創穫獎雜技節目為內容,讓觀眾在欣賞傳統京劇文武經典技巧的同時,一睹金獎雜技的創新演繹和獨特魅力,給人不求尋常、耳目皆新的視覺衝擊和藝術享受。分《泥塑•柔術》、《貴妃醉酒•轉碟及鞦韆頂技》、《鬧天宮•鑽圈》《霸王別姬•水袖及柔術轉毯》、《三岔口•集體武術》、《洛神•綢吊》、《白蛇傳•蹬技及晃圈》、《鍾馗嫁妹•草帽》、《楊門女將•車技》等十個演出單元。10年來,該劇不斷加工提高,先後在國內外演出千餘場,深受國內外觀眾的歡迎和喜愛。目前,濟南市雜技團在鐵路文化宮週末駐場演出《粉墨》,充分展示金獎雜技風采。

山东优质文化和旅游产品——悦听好声

16、鹽垛鬥虎

所屬城市:東營市

簡介:鹽垛鬥虎是山東省的民間舞蹈。起源於黃河尾閭的東營區龍居鎮鹽垛村,是清朝光緒十三年村民張凌雲借用老虎的抓、撲等動作,編排的一整套鬥虎舞蹈動作,已有100多年的歷史。

山东优质文化和旅游产品——悦听好声

17、呂劇(濱州)

所屬城市:濱州市

簡介:濱州市呂劇團始建於1951年,其原身是山東省呂劇發源地,博興縣呂藝鎮莊戶劇團--“魯興劇團”。60多年來,在各級領導關心扶持下,發展成為現在享譽全省的濱州市呂劇團。2003年1月,因與濱州化工集團“文企聯姻”亦稱:山東省濱州市(濱化集團)呂劇團。是隸屬濱州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的全民所有制事業單位,是全省建團最早、影響最大,發展較快的呂劇團之一,09年“濱州呂劇”名列市級、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1年5月又榮獲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山东优质文化和旅游产品——悦听好声

18、大型古裝京劇《遊百川》

所屬城市:濱州市

簡介:市京劇演藝有限公司的大型古裝京劇《遊百川》以我市歷史名人遊百川為人物原型,2016年由劇作家王新生創作完成,是我市重點打造的舞臺藝術作品,先後入選文化和旅遊部戲曲劇本孵化工程大戲一類作品和省文化廳舞臺藝術重點選題項目扶持,得到了省內外專家的高度重視和國內一流主創團隊加盟,有望在一流主創團隊、眾多藝術名家的加持助力下,打造為一部承上啟下、鍛鍊隊伍、謀劃長遠的精品佳作,走向全省乃至全國的更高平臺。

山东优质文化和旅游产品——悦听好声

19、鷓鴣戲

所屬城市:淄博市

簡介:鷓鴣戲起源於清乾隆年間的朱臺鎮上河村,有300多年的歷史。2011年被國務院公佈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鷓鴣戲的唱腔與唸白取材於臨淄方言,又吸取了京劇的精華,既大氣規整又有濃郁的地方特色,有勻板、爆娃娃、親家鬥調、刨等十五個曲牌,鷓鴣戲的很多唱腔中都帶有拖腔,如同鷓鴣鳴叫,十分婉轉動聽。鷓鴣戲的唸白採取地方語言與京劇語言相結合的形式,在唸法上是不同的,戲中社會上的上層人物,模仿京劇道白,抑、揚、頓、挫,“正兒八經”;而社會下層人物則用方言道白,直來直去,妙趣橫生。戲中人物涇渭分明,易看易懂。鷓鴣戲服裝、化妝、表演形式上有著獨特之處。鷓鴣戲的主要伴奏樂器有二胡、三絃、月琴等。打擊樂器有小鼓,大鑼,手鑼,鈸,鐃鈸,戰鼓等。鷓鴣戲中,打擊樂佔重要地位,除獨特的鑼鼓點外,還有《一封書》《速通》《三補裹》《緊三緊》等樂譜。鷓鴣戲的精品劇目有《胭脂》《龍寶壽》《採茶奇案》連臺戲《五鳳嶺》《太公傳》等五十餘部。

在朱臺鎮上河村有傳承展示館,有演出場地(戲臺),進行平時的排練演出。主要活躍在臨淄城區、周邊村鎮。在節慶假日進行公益性演出。

山东优质文化和旅游产品——悦听好声

20、柳琴戲

所屬城市:臨沂市

簡介:柳琴戲,也稱“柳琴書”,清末產生於山東省臨沂、棗莊一帶,1953年正式定名為柳琴戲。柳琴戲形成於清代中葉以後,主要分佈在山東、江蘇、安徽、河南四省接壤交界地區。柳琴戲以魯南民間小調“拉魂腔”為基礎,受當地柳子戲的影響發展起來的。曲調流暢活潑,節奏明快,並有多種花腔。

山东优质文化和旅游产品——悦听好声

21、泉城夜宴

所屬城市:濟南市

簡介:泉水是濟南的靈魂,濟南是北方城市中少有的城中有水景的城市。每當夜幕降臨,或漫步在大明湖畔,或泛舟於護城河上,燈影璀璨,水光瀲灩,人道泉城風光好,最是夜色撩人時。

“泉城夜宴”以大明湖、環城公園“一湖一環”為重點區域展開景觀照明規劃,突出打造層次豐富、山水如畫、活力動感的核心景觀亮化區域,體現濟南獨特的歷史韻味和文化特色,讓遊人能夠聽泉賞月,暢覽泉城夜宴。作為泉城夜宴的精華,“明湖秀”以大明湖為載體,用濟南故事展現人文畫卷,講述了濟南從歷史走向未來的動人篇章。“明湖秀”表演區位於臨近大明湖北岸的水面,利用表演大船、水景噴泉、防水月屏、荷形浮臺、聯動島嶼、聯動景觀等載體進行表演

22、漁鼓戲《打板橋》

所屬城市:濱州市

簡介:

盜賊橫行,侵擾民間。於是,鄭板橋下令招募巡查,以為從此濰縣定然一派朗朗乾坤。不料,得意之中竟被酒娘責打,又遭巡查盤剝。鄭板橋只好藉機探明原委,意外獲知竟是新任師爺暗中搜刮民財。鄭板橋痛定思痛,自甘受責,謝罪百姓。

2009年參加第三屆中國戲劇獎•小戲小品獎,獲中國戲劇獎•小戲小品獎。

23、寧陽木偶

所屬城市:泰安市

簡介:寧陽木偶屬於杖頭木偶類,至今已有130多年曆史,由河北吳橋老藝人傳藝於寧陽於寧陽趙家塘人孫方振,後經孫家幾代人發展改進,以孫氏傳人孫振濤為代表的民間藝人對寧陽木偶戲進行了搶救、挖掘、革新,寧陽木偶戲又煥發出新的生命力。

寧陽木偶戲的木偶人子由於繪製的色彩絢麗,形象逼真,操縱演員、配音演員等操作嫻熟和山東梆子、呂劇、豫劇等地方劇種有機的結合,輻射、影響地區廣泛,是人們喜聞樂見的一種藝術形式。她造型誇張逼真,根據人物需要,耳朵、舌頭、眼睛、鬍鬚、手指等都可以活動,能做各種動作,富於傳神示意,它從製作到演出整個過程都對當時和後來的美術、雕刻、手工製作、音樂、表演、戲曲等藝術起到了繼承和發揚光大的作用。該項目於2006年12月30日被山東省人民政府公佈列入第一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24、莘縣北詞二夾弦

所屬城市:聊城市

簡介:莘縣朝城鎮後三里營北詞二夾弦劇團所在地後三里營村莊在過去屬於武陽城,現在地處朝城鎮西,該村交通便利、經濟繁榮,民風淳樸,文化底蘊深厚。後三里營村北詞二夾弦曾在黃河兩岸,河南省千口鎮範縣。山東省的莘縣,陽穀縣,壽張縣,梁山縣一帶頻繁演出。

25、金鄉“戲窩子”聽戲

所屬城市:濟寧市

簡介:金鄉民間戲劇和曲藝極具特色,素有“書山曲海”的美譽,是山東省出了名的“戲窩子”。目前,具有挖掘整理價值的非遺資源300多項,其中國家級非遺項目2項、省級非遺項目5項、市級非遺項目12項、縣級非遺項目66項。山東省曲藝家協會授予金鄉縣“山東曲藝之鄉”榮譽稱號,代表曲目:兩夾弦《三拉房》、琴書《獻禮》、山東落子《家傳》。

26、萊蕪週末群眾文藝大舞臺

所屬城市:濟南市

簡介:萊蕪梆子,亦名“萊蕪謳”,又稱“靠山梆子”,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其唱腔高亢激昂,剛勁挺拔,激情奔放,氣氛熱烈,旋律平實,行腔流暢,具有獨特的藝術魅力。濟南市萊蕪梆子藝術傳承保護中心(萊蕪梆子劇團)是表演萊蕪梆子的唯一國有院團,推出“萊蕪梆子精品劇目展演”活動,每週五、週六晚在萊蕪梆子演藝劇場舉行演出,演出內容涵蓋萊蕪梆子經典劇目、新編歷史劇目及緊扣時代脈搏的現代劇目等。“萊蕪週末群眾文藝大舞臺”作為一個文化品牌已為本地人所熟知,惠民演出實現了常態化,在廣大市民中產生了廣泛影響。

27、寶貝劇場親子劇演出

所屬城市:濟南市

簡介:濟南兒童藝術劇院是山東省唯一的專業兒童藝術劇院,建院35年來先後創作演出了《寶貝》、《我的麥哲倫海峽》、《戴“星星”的孩子》、《綠色的夢想》、《醜小鴨》、《小紅帽》、《白雪公主》、《假話國曆險記》等幾十臺深受少年兒童喜愛的優秀兒童劇目,演出足跡遍及全世界200多個城市,累計演出萬餘場,觀眾逾千萬,獲得過包括“文華大獎”、“國家舞臺藝術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劇目”在內的國家級獎項30多個。濟南市寶貝劇場是省內專業從事少年兒童戲劇表演的演出場所,劇場設施齊全、溫馨典雅,可同時容納300餘名觀眾。濟南兒童藝術劇院在寶貝劇場實行週末常態化演出,於週末和節假日推出系列親子劇,打造了濟南兒童劇市場的“寶貝劇場”品牌。同時,濟南市兒童藝術劇院還成功舉辦了10屆“濟南親子劇節”,邀請了國內外60多家專業兒童藝術院團,在濟南累計演出200餘場兒童劇,成為泉城濟南一張靚麗的文化名片。今年7-8月份還將舉辦第十一屆濟南親子劇節,歡迎大朋友小朋友們走進濟南兒藝寶貝劇場。

28、雪蓮大劇院

所屬城市:東營市

簡介:建築面積45094平方米,造型取自黃河源頭的巴顏格拉山雪蓮花。大劇院主體一層,局部6層,觀眾廳設有座位1340個,可供大型歌劇、舞劇、芭蕾舞、交響樂演出,同時具備演出團隊及文化藝術交流提供排練、會議、餐飲、娛樂等服務功能,是黃河流域極具魅力的標誌性建築之一,也是弘揚高雅藝術,提高人民文化修養,推動國際文化交流,促進東營與國際城市經貿文化交流的重要場所。

29、東營市呂劇團(廣饒縣呂劇藝術中心)

所屬城市:東營市

簡介:東營市呂劇團(廣饒縣呂劇藝術中心)是全省一流的專業文藝團體,建團以來,共創作、改編、排演640餘個劇(節)目,其中歷史呂劇《潮湧黃河口》《孫武》《鄉人俚曲》連續三屆被省委、省政府評為山東省“泰山文藝獎”,大型呂劇《三春柳》《紅柳灘》《老樂醉酒》《潮湧黃河口》《孫武》《鄉人俚曲》等劇目,先後榮獲全省四、五、六、七、八、九屆山東省“文藝精品工程獎”。呂劇小品《隨禮》《馬書記上任》《浪子回頭》、呂劇聯唱《鄉韻》等精品劇目共獲國家級獎項15個,省級以上獎項60餘個,贏得了廣大觀眾的喜愛。

30、沾化漁鼓戲

所屬城市:濱州市

簡介:漁鼓咚咚,漁胡高昂,起源於1723年(清雍正元年)的漁鼓戲是沾化區富國鎮胡營村的老藝人們獨創的劇種,距今已有近300年的歷史。其唱腔曲調幽靜,尾聲幫腔委婉優美,十分悅耳動聽,因而久唱不衰。如今,沾化漁鼓戲已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擴展名錄,其承載的歷史文化價值,獨特的表演藝術形式都得到了全面的保護和傳承。2006年,在第四屆中國小戲藝術節上,《審衙役》從40多個參賽劇目中脫穎而出,榮獲最佳推薦劇目等七項大獎。

31、《趕牛山》

所屬城市:淄博市

簡介:牛山是齊國故都臨淄的一座文化名山,從500多年前的明朝開始,當地就有了“三月三、趕牛山”的民俗傳統,並由此誕生了一首富有地方特色的淄博民歌《趕牛山》。為了深入挖掘和利用我市優秀民間音樂資源,市歌劇舞劇院邀請山東省音樂家協會秘書長吳可畏先生,對“趕牛山”進行了全新的包裝製作,力圖將“趕牛山”音樂文化品牌,打造成一張淄博的靚麗名片。

32、抗戰情景劇《劉洪與芳林嫂》

所屬城市:棗莊市

簡介:滕州微山湖聞名遐邇的鐵道游擊隊的故鄉,是當年鐵道游擊隊的抗日根據地,是鐵道游擊隊大隊長劉洪、芳林嫂等英雄居住過、戰鬥過的小漁村。小李莊上有鐵道游擊隊湖上戰場舊址及劉洪大隊長、芳林嫂等英雄所居住的舊址。《劉洪與芳林嫂》情景劇就是節選其中芳林嫂救助受傷的劉洪大隊長的精彩片段。

33、吳氏八極拳

所屬城市:棗莊市

簡介:吳氏開門八極拳簡稱吳氏八極拳或者八極拳。我國傳統武術各門派都有一個響亮的名字。這些名字或借用創始人之諱,或源於發祥地之稱。而八極拳卻是力達窮極,妙化“無形”的象徵。“孟村鎮吳氏八極拳術秘訣之譜”稱“文有太極安天下,武有八極定乾坤”。其實,“太極”和“八極”都是古人用以解釋自然規律變化現象的哲學名詞,並非武術用語。“八極”一詞原為古地理概念,源於《淮南子·墜形訓》“大地之間九洲八極”,“八極”用於武術則為“八方極遠”之意。

34、傳統古琴演奏

所屬城市:棗莊市

簡介:在古琴演奏中,左手基本技法有:吟、猱、綽、注、上、下、進、復等。這是在琴曲中表達思想感情的手法。

在古琴演奏中,左手的運指,如同書法藝術中的運筆一樣。不同的運指手法,會產生不同的效果,吟指的基本方法是自上而下,先綽後吟,頻率較快;猱的基本方法是自上而下,先注後猱,頻率較慢。兩者相同之處都是從輕到重往來移動,但是由於重心的方向和頻率不同,故而效果也各異。

右手主要指明法有:託、劈、抹、挑、勾、剔、打、摘、撮、輪、撥、刺等。右手指示入弦(大指出弦),用甲、肉相半切弦,奏出的聲音較為純正;用指甲較多時,發音比較清脆、明亮,而且富有穿透力,但無意往往缺乏厚度和圓潤感;用指明肉較多時,音色往往較寬厚、圓潤、而且具有一定的朦朧色彩,但缺點是缺乏穿透力。

35、皮影戲

所屬城市:棗莊市

簡介:魯南山花皮影發源與棗莊市山亭區,2006 年被列入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如今,第四代傳人陳守科先生的戲班在此表演魯南皮影,演出劇目有《封神榜》、《西遊記》、《楊家將》等。

36、藍關戲

所屬城市:煙臺市

簡介:藍關戲是一種流傳於山東省萊州市及招遠市境內古老的戲曲劇種,屬於高腔“道情戲”,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藍關戲始於明末,興於清初。藍關戲“幫、打、唱”三位一體,交映生輝,成為該劇種音樂的三大支柱,當地群眾“會唱者,頗入耳”,素有“藍關開了臺,婆娘跑掉鞋”之說。藍關戲以八仙傳說故事為主要內容,上演的劇目主要有《東遊記》與《西遊記》兩部大型連臺本戲。

37、清音戲《柿子紅了》

所屬城市:濰坊市

簡介:這部戲講述了村主任為改變山鄉面貌、開發旅遊,大力推廣種柿子,村子由此更名柿子溝,他也得了個外號“柿餅子”。

漫山的柿子紅了,卻遲遲不見客商登門,更無人投資開發,眼看樹上掉果筐裡爛,柿餅子心急如焚,只好四處“鑽窟窿,挖蚰蜒”,尋找商機,終於有人答應前來考察。於是,柿餅子特意換了行頭,來村口“接駕”。

寡婦刀子嘴深愛柿餅子,因此既心疼又為之擔憂,生怕柿子成災賣不動,惹得村民“扒他的皮”。這天,忽見柿餅子打扮得油光水滑在門口晃盪,以為是衝自己顯擺,氣得一柿子砸去……

38、周姑戲《報喜鳥》

所屬城市:濰坊市

簡介:周姑戲《報喜鳥》是臨朐縣文化館重點打造的戲劇作品。該作品依託省級非遺項目——周姑戲這一臨朐獨有戲劇載體,講述了貧困戶陶玉春在第一書記宋希望的開導幫助下,從失意落寞、遊手好閒的閒散人士變成對生活重燃信心、發揮一技之長帶領全村村民養鳥創收的技術型農業人才的故事。這其中第一書記宋希望起到了至關重要的幫扶作用。陶玉春心路歷程和家境狀況的改變,映照了如今鄉村振興的大好形勢和美麗鄉村建設的光明前景。

39、地秧歌

所屬城市:濰坊市

簡介:《高密地秧歌》,是具有濃郁高密地方特色的民間舞蹈——屬山東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表演《高密地秧歌》的小演員們,腳踩16~18cm的小高蹺,故為地(低)蹺,高蹺底部還配飾一雙“三寸金蓮”的小繡花鞋,具有強烈的視覺衝擊。為了充分挖掘《高密地秧歌》表演藝術的精華,於欽畫老師曾多次拜訪民間老藝人,悉心學習研究,近年來先後培養了70名小學員,以傳承為主題,在繼承原有的藝術特色基礎上又大膽進行了創新改編,融入了多種現代元素,技藝技巧加以難度且靈活多變,豐富了表演內容,創新了表演形式,使這項民間舞蹈藝術得以傳承和發展,後繼有人。

40、《神遊傳奇》秀

所屬城市:威海市

簡介:《神遊傳奇》秀置舞臺於威海華夏城景區內的自然山水天地間,打破世界單一舞臺演出模式的束縛,讓會跑的看臺帶領觀眾去體驗全新的視聽感受,開創了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相結合的實景演藝先河,觀眾乘坐會跑的移動式看臺可以欣賞到水、陸、空全方位的跨時空精彩演藝,整場演藝共使用發明專利47項,被中國演藝聯盟評為“中國十大實景演藝”。

41、《乳山琴書》

所屬城市:威海市

簡介:乳山琴書已有近400餘年歷史,創始人為清嘉慶年間鄒縣石元郎。乳山琴書本由西河大鼓演化而來,初名“盲人調”或“瞎子說書”,多由盲藝人演唱,它是一種群眾喜聞樂見,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民間藝術。

42、乳山大秧歌

所屬城市:威海市

簡介:乳山大秧歌起源於乳山河兩岸,到明朝已初具規模,興盛於清朝,是膠東大秧歌的典型代表。歷經時代變遷,乳山大秧歌不斷創新,從內容到形式,從文化內涵到精神風貌,已經突破了傳統大秧歌的表演套路,完全融入本土的文化理念,形成以乳山寨鎮為代表的傳統秧歌與城區街道夏西村為代表的現代秧歌兩種風格。

43、山東漢子

所屬城市:日照市

簡介:根據日照市嵐山區漁業養殖戶宋祥善誠實守信的真實故事創編。劇中人楊德善於上個世紀九十年代,響應“打造海上山東”的戰略部署,多方籌款開辦海水養殖業,項目剛有起色,就遭遇了百年一遇的特大風暴潮,直接損失500多萬元,不但搭進去了全部積蓄和投資,還背上了260萬元的債務。危難面前,他和他的家人牢記誠實守信的優秀中華傳統,從頭開始,創業還錢,用了整整16年時間,連本帶息還清了全部欠款。從這個山東漢子身上,體現了一種樸實無華的“中國精神”。

44、“嶧陽古曲” 柳腔

所屬城市:青島市

簡介:蔣清山創立嶗山道教音樂外山派,孫篤先是古琴演奏家,胡嶧陽在與兩人的交誼中,對音樂韻律、嶗山道樂和古琴曲譜做了深入研究,創作形成了以儒家雅樂為主的韻律風格。

45、膠州秧歌

所屬城市:青島市

簡介:膠州秧歌又稱地秧歌、跑秧歌,當地民間稱扭斷腰、三道彎,是山東省的傳統民俗舞蹈之一,屬於三大秧歌之一。膠州秧歌有230多年的歷史,清代膠州包煙屯趙姓、馬姓兩家於1764年逃荒關東,沿途乞討賣唱,逐漸形成一種邊舞邊唱的形式。返回故鄉後,多年相傳改進,到1863年成型,舞蹈、唱腔、伴奏均有一定形式。

46、雪山彩虹谷紅嫂劇場

所屬城市:臨沂市

簡介:雪山彩虹谷紅嫂劇場:大型實景演出,還原當年炮火連天歲月中感人肺腑的故事場景,講述戰爭年代軍民魚水情,遊客不僅可以觀看還可以現場互動參與。

47、“大美夷頌”燈光秀

所屬城市:臨沂市

簡介:演出以東夷文化博物館建築作為載體,綜合運用3D裸眼建築投影、舞臺電腦燈、霧森、氣爆、水噴、影像互動、聲音特效、互動互聯網等技術手段,通過蒙山沂水、東夷之光、琅琊文明、紅色熱土、幸福臨沂等五幕,多角度展現臨沂歷史文化和人文風情,給市民呈現一場身臨其境、夢幻、震撼的視覺與聽覺東夷文化燈光秀。

48、莘縣古云同智營大平調

所屬城市:聊城市

簡介:同智營大平調興起於二十世紀初,聲腔屬大本腔,屬中路一派。流傳至今已有六代,與濮陽大平調一脈相承。主要演員,青衣翟粉竹(團長),老旦姜相娥,鬚生王先亮,旦角劉玉花,文生王貴欽等。樂隊司鼓劉培樓.張刻,鑼鑔閆滿倉,二絃張文重,三絃張保朝,二胡劉金山,電子琴谷明奇。

49、山東梆子《海源閣》

所屬城市:聊城市

簡介:新編歷史劇山東梆子《海源閣》主題:山東梆子是山東一個古老劇種,至今有三百多年的歷史,山東梆子又名高調梆子,具有很強的山東地域特徵。它以唱腔優美,激昂高亢突出的特色。

50、尼山聖境宋版雅樂表演

所屬城市:濟寧市

簡介:國內唯一一支能夠進行常態化演出的宋版標準建制雅樂團。

51、尼山聖境仁廳儒韻雅集秀

所屬城市:濟寧市

簡介:集燈光、多媒體、傳統器樂、古調吟唱於一身的儒韻雅集秀激盪千年歲月光影的變駁,聆聽歷代先賢智慧的吟唱,圓融古今中外藝術的大成,領略尼山壯美,感悟天下歸仁!

52、紅旗曲藝社山東快書、山東琴書表演

所屬城市:濟南市

簡介:紅旗曲藝社面積約二百多平米,每週堅持曲藝演出,形式多樣,紅旗曲藝社班主為山東琴書一代大家李湘雲入室弟子,多年致力於山東琴書的傳承發揚,演員陣容力求老中青少結合,貼近百姓,堅持風格獨樹一幟,效果與社會效應並舉。彙集了原濟南市曲藝團副團長魏務良等一眾琴書高手,表揚風趣幽默,形式靈活,大家風範,是濟南市山東琴書的珍貴基地之一。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歷史悠久,影響深遠,名家輩出,傳人遍佈全國甚至海外,具有國際化影響力。

53、“魯聲泉韻”—濟南市呂劇院

所屬城市:濟南市

簡介:呂劇又稱化裝揚琴、琴戲,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國八大戲曲劇種之一,山東最具代表性的地方劇種,流行於山東大部和江蘇、安徽、東北三省的部分地區,起源於山東以北黃河三角洲,由山東琴書演變而來。它以淳樸生動的語言,優美悅耳的唱腔,豐富多彩的音樂語彙而深得廣大人民群眾喜愛。

濟南市呂劇院成立於1951年,市文廣新局直屬事業單位,山東呂劇創始團,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劇院依託趵突泉、北洋大戲院兩個演出基地,常年演出優秀劇目,深受廣大遊客和戲迷的歡迎。作為非遺劇種,劇院常年演出的傳統劇經典目有《逼婚記》《桃李梅》《姊妹易嫁》《龍鳳面》《借親》《糊塗官》《牆頭記》《小姑賢》《王小趕腳》《三拉房》《井臺會》《半夜夫妻》《家有賢妻》等,新創的現代劇目有歌頌齊魯時代楷模陳葉翠的現代呂劇《生命日記》、謳歌邊防軍人的呂劇小戲《嫂子》、紀念濟南解放70週年的小戲《捐棺記》等劇目。

54、江湖藝社

所屬城市:濟南市

簡介:2017年,江湖藝社落戶融匯濟南老商埠,相聲劇場拉開序幕,可容納百餘人。

班主王超先生是地地道道的濟南人,7歲入京學藝,文通快板、相聲、快書演藝;武能摔跤、氣功、中幡絕技;耍能玩古彩戲法,演能上鏡做英雄……十幾年如一日地致力於民俗文化的推廣發揚。在江湖藝社,處處都是文化老腔調,觀眾觀演、品茶都不誤,一覽曲藝盛宴。

55、天地武魂

所屬城市:菏澤市

簡介:由宋江武校狗娃武藝團的小狗娃們帶來的傳統武術表演。演出內容有狀元大刀、小山東、太極魂、好漢歌、十八般武藝、龍騰虎躍等精彩的表演把鄆城文化和水滸文化融進中國武術文化吧,讓它為中國文化再一次增光添彩。這將是水滸文化的大貢獻,這就是武術文化的大境界。

56、虎鬥牛

所屬城市:東營市

簡介:民間舞蹈“虎鬥牛”,誕生於陋巷,成長於亂世,成熟於新中國,起源於東營市利津縣大北街村,已載入《中國民間舞蹈集成•山東卷》,並且已經錄入“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數據庫”中,2007年8月,被東營市委、市政府公佈為非物質文化遺產。虎鬥牛主題鮮明,場次清晰,結構緊湊。由“餓虎尋食”、“虎猴相戲”、“牧童放牛”和“耕牛救主”四部分組成,演出時間在40分鐘左右。伴奏用的鑼鼓經(鼓譜)名叫“老虎通(讀去聲)”,也是北街村所獨創,根據劇情而變化鼓音高低和鼓點疏密。

57、水獸旱船

所屬城市:德州市

簡介:有200多年曆史。改編自白蛇傳裡面水漫金山寺一段戲,劇中人物有白蛇、青蛇、許仙、法海和水怪。演出形式邊唱邊表演。唱腔以河北梆子為主。旱船上坐著白蛇、青蛇、水怪(有鯉魚、鰲魚、蛤蜊、田螺)。水怪的眼睛安裝燈泡,在夜色中閃閃發光,使之醒目。表演程式以十字穿花、八字穿花為主。春節、元宵節進行表演,豐富居民文化生活,是德州民間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58、德州高蹺

所屬城市:德州市

簡介:表演包括領傘(指揮2-3人)、樂隊(3鼓6鑼)、演員(16人8對)。劇中生、旦、淨、丑角色齊全,從所扮演性別看是10男6女。8對角色中,打頭的頭陀(武松打扮)和英哥,二人雙手各執長約50釐米的硬質木棒;接下來一對是醉老道(諸葛亮穿八卦衣裝束)和老座子(青衣打扮)手執長翎羽毛扇;第三對是樵夫(黃天霸扮相)和白蛇;第四對是傻公子和青蛇;第五對為漁翁(《打魚殺家》肖恩打扮)和漁婆;第六對是傻小子和媽媽娘;第七對是劉二姐和劉二混;第八對是瞎子和瘸子。德城區現有兩支高蹺表演隊伍。元宵節前後大街小巷和重點演繹場所,免費參觀。

59、德州跑驢

所屬城市:德州市

簡介:1930年(民國19),德州郊區馬莊村民袁福生趕車馬車結識了德州駐軍二十二師軍人劉長河。劉長河會演唱社戲《王小趕腳》,兩人共同探索改編了這出社戲。袁福生憑多年趕車待弄牲口的經驗和本身的武功基礎,把勒環、著鞭、揚蹄、撒歡、鬧性等動作表演得惟妙惟肖,創作了生動逼真的德州跑驢這一民間舞蹈形式。演出形式有單驢、對驢和驢隊。如今這一民間藝術形式有了長足發展,各鎮、街都有跑驢演出隊伍,演員由幾十人發展到200餘人。濟南、棲霞等地先後邀請德城區跑驢隊伍前往表演,在全省有一定的影響。德城區中心廣場,公交線路:從火車站出發可乘坐38路、28路、17路公交車均可到達。

60、《說聊齋》

所屬城市:淄博市

簡介:《說聊齋》為彭麗媛演唱的一首歌曲,由喬羽作詞、王立平作曲,為1987版《聊齋》的片頭曲。

61、東鎮沂山祭儀

所屬城市:濰坊市

簡介:東鎮沂山祭儀是歷代帝王對東鎮沂山的“望秩之禮”。商周之前,祭祀時間為陰曆二月,隋唐以後為陰曆的“立春”。民國以後,帝王的“望秩之禮”,演變為大型的民間沂山祭祀典儀,時間為陰曆四月初八。

62、青秀

所屬城市:青島市

簡介:《青秀》以八仙參加王母宴會後,馭水過海時與龍王發生爭執,七仙為救被擒的藍采和與四海龍王激斗的劇情徐徐展開。舞臺開合間,宇宙、海底、群山等不同維度空間的場景逼真顯現,各種高科技手段糅合音樂、舞蹈、雜技等多種表演形式,讓觀眾彷彿置身於光怪陸離的劇情之中,帶來強烈視覺衝擊和心靈震撼。

63、情景劇《紅土地》

所屬城市:臨沂市

簡介:情景劇《紅土地》,該劇以戰爭年代發生在莒南縣的四個真實故事為題材,分別是:淵子崖保衛戰,誰第一個報名參軍俺就嫁給誰的梁懷玉,含辛茹苦為八路軍撫養後代的尹德美,一門三英烈的劉永良。通過對四個故事的藝術演繹,展現了人民群眾同仇敵愾、抵禦外侮、大義凜然的悲壯民族氣節,也表達了軍民之間、黨與群眾之間互相支援、互相愛護的魚水深情。

64、情景劇《沂蒙紅崖》莒南版

所屬城市:臨沂市

簡介:情景劇《沂蒙紅崖》莒南版:《沂蒙紅崖》是以淵子崖保衛戰為題材的臨沂首部大型愛國主義情景組歌,由序曲《沂蒙搖籃曲·淵子娃》和第一樂章《崖上人家》、第二樂章《氣壯山河》、第三樂章《沂蒙紅崖》三個主體樂章以及尾聲《紅色中國夢》五部分,16個曲目構成。

65、莘縣魏莊甘寨柳子戲

所屬城市:聊城市

簡介:甘寨位於莘縣魏莊鎮,地處莘縣縣城西北20公里馬頰河畔,s333省道穿越該村,這裡是極負盛名的瓜果之鄉,農業種植結構調整示範村,交通便利,民風淳厚。 甘寨柳子戲曾與夏津馬堤村藝人東昌府香坊、石槽藝人聯合演出,在高唐,夏津,臨清,東昌府,陽穀,莘縣,河南濮陽等地巡演,解放初期每到農閒季節便在各地大小廟會、集市等演出。每個年關從初一到十五天天有戲。

66、實景演出:德曲社

所屬城市:德州市

簡介:德州宏曲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德曲社),位於德州市德城區新華路155號新街口文化產業創意園區內,實屬產業德曲茶社是德州市唯一一家傳承傳統文化、表演傳承曲藝節目、創作曲藝作品、培養曲藝人才的文化產業項目。公司註冊資金五十萬元,辦公表演區域面積167平米,現有演員二十餘人,主要表演傳承相聲、快板、山東快書、西河大鼓、京東大鼓、河南墜子、雙簧等藝術形式。

67、微山湖溼地手鼓表演

所屬城市:棗莊市

簡介:滕州微山湖是聞名遐邇的鐵道游擊隊的故鄉,是當年鐵道游擊隊的抗日根據地,是鐵道游擊隊大隊長劉洪、芳林嫂等英雄居住過、戰鬥過的小漁村。2004年末,膾炙人口的電視連續劇《鐵道游擊隊》的很多外景拍攝就是在滕州微山湖紅荷溼地內完成的。小李莊上有鐵道游擊隊湖上戰場舊址。情景劇就是節選其中芳林嫂救助受傷的劉洪大隊長的精彩片段。

68、鐵道游擊隊大型真人實景演出

所屬城市:棗莊市

簡介:炭場智鬥、沙溝受降、酒館鋤奸······真人實景演出震撼人心,魔術、相聲、各種民俗表演精彩紛呈,真實再現了鐵道游擊隊與日本侵略者鬥智鬥勇、奮勇殺敵的場景。

69、《蓬萊八仙歌》

所屬城市:煙臺市

簡介:這首歌是電視連續劇《蓬萊八仙》片尾曲。八仙的故事家喻戶曉,他們雖然成仙得道,逍遙自在,沒有煩惱,但他們不了人間情,懲惡揚善,為的是一個大同夢。

70、文昌湖科創橋橋亮化

所屬城市:濰坊市

簡介:科創橋亮化設計中體現了照明與自然環境、人文環境的協調,突出重點,兼顧全面,充分利用人工光的揚仰、隱現、虛實、動靜的表現特徵。注重局部照明與整體照明環境的配合,表現立體感,靜態與動態呼應,刻畫大橋肌理,提升整體夜景環境,吸引了遊客的駐足。

71、旅遊演藝產品:“白天觀景,夜晚看劇”全天候旅遊體驗"

所屬城市:濰坊市

簡介:1+N”文化旅遊演藝項目打造是因為當前文化旅遊成為人們尋求文化享受的一種風尚,為豐富青州古城文化內涵,增加古城文化旅遊項目而創建的。“1”指一臺大型劇目;“N”指各類小戲、傳統文化展示、非遺項目展演及創編反映青州人物故事、民間傳說、狀元文化等的小型情景劇。

72、琅琊祭海

所屬城市:青島市

簡介:琅琊祭海儀式通過《四時主篇》、《秦海絲綢路篇》、《琅琊祭海篇》、《海天和韻篇》四個篇章,由琅琊漁家爺孫倆的對話,穿越時空重現姜太公封立四時主、徐福東渡等歷史畫面,表達漁民對大海的崇敬、感激之情和祈盼風調雨順、漁業豐收的美好願望。

73、即墨大鼓書

所屬城市:青島市

簡介:墨大鼓書是即墨具有代表性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富有濃郁鄉土氣息和鮮明藝術特色,傾注了即墨數代藝人的心血。韻味十足的優美唱腔,搭配悅耳的伴奏和風趣生動的鄉音,賦予這一傳統說唱藝術獨特的魅力。

74、山東琴書《北路》

所屬城市:聊城市

簡介:山東琴書文化底蘊豐厚,對呂劇的發生發展產生過重大影響,是山東呂劇的直接母體,歷史文化價值比較獨特。

75、莘縣李鳳桃四根弦

所屬城市:聊城市

簡介:咸豐年間,初具規模。新中國成立後迅速發展。聊城市莘縣東魯辦事處李鳳桃村的四根弦劇團,祖祖輩輩共五輩一直傳承至今,在周邊地區頻頻演出,深受廣大群眾的喜愛和好評。李鳳桃村的四根弦,重要價值表現為唱腔優美、發音細膩柔和,表演活潑而不失大雅,調門多花腔繁,具有較高的審美價值和視聽價值。

76、《開心甜沫》

所屬城市:濟南市

簡介:《開心甜沫》是由濟南市曲藝團專為週末設計的定向專題演出。是在原明湖居週末相聲大會的原有基礎上,全面升級、全新創作一臺的週末演藝大會。該演出將相聲、評書、快板、快書、青春民樂、精美鼓曲、爆笑短劇融為一體,曲種全面,豐富多彩,讓人目不暇接。鼓曲也是“開心甜沫”中的一大特色,山東大鼓、山東琴書、西河大鼓、單絃、河南墜子等節目輪流上演,鼓槌鏗鏘,聲弦悠揚,餘音繞樑,使觀眾陶醉在濃烈的藝術氛圍中。

77、山東墜子

所屬城市:菏澤市

簡介:山東墜子的唱腔音樂可歸納為起腔、平腔、送腔、尾腔 4部分,在主體唱腔進行中,根據唱詞中不同句式的格律,使用3字崩、5字嵌、7字韻、巧10字、拙10字、寒韻、滾口白等唱法,產生節奏和旋律上的變異,以表現不同的人物感情。表演者王合義老先生自幼拜師於著名曲藝藝術家、國家高級知識分子呂傳豐先生門下,擅長於墜子書、漁鼓表演。

78、四寶情韻

所屬城市:濰坊市

簡介:《四寶情韻》凸顯高密地方文化特徵的“高密民藝四寶”,展開了構思。曾獲得山東電視臺少兒舞蹈大賽一等獎,濰坊市風箏都文化獎和民營群眾文化比賽一等獎和創作獎。

79、《有一種生活叫日照》

所屬城市:日照市

簡介:《有一種生活叫日照》不僅展示了日照的山海風光,也濃縮了諸多人文元素,用鏡頭語言傳遞了這座城市陽光、悠閒、愜意的生活氣息。

80、椹仙傳奇光影秀

所屬城市:德州市

簡介:光影秀故事取材於椹仙村本土地緣傳說,講述了遠古時期,共工怒觸不周之山,世間化為煉獄,椹仙變身金種子阻隔洪水與蠻荒,輔助大禹治水排患,最終涅磐重生,羽化為天賜神樹的傳奇故事。

81、京劇《手鏡》

所屬城市:淄博市

簡介:《手鏡》是淄博市京劇院的原創作品,該劇以家風為主題立意,講述了清代康熙年間刑部尚書王士禎傳承良好家風的故事。王士禎,山東桓臺新城人,清代名臣,有“一代詩宗”之美譽。清代康熙年間,揚州遭遇百年不遇水患,兩江總督阿山勾結揚州知府隱瞞災情,侵吞朝廷救災款項,殺謀欲揭露真相官員。時任左督御史的王士禎知情後,面臨良心、道義與高官厚祿、兒子前程以及王氏家族興衰的重大抉擇。這考量的不僅是王士禎的為官之道,還有王氏家族數百年良好家風家訓滋養的錚錚鐵骨與不負蒼天不負民的高貴品質。最終,王士禎摒棄一切,上書朝廷,阿山終得懲罰,沉冤終得昭雪,百姓終得公道,士禎終嘗夙願。

82、金山佛諭

所屬城市:煙臺市

簡介:《金山佛諭》由中國實景演出創始人梅帥元親自執導,是以黃金文化為主題,講述以淘金為生的古代招遠,栓柱與杏花歷經生死感人肺腑的愛情故事和他們與採金兄弟間命運的大型實景演出。全劇以招遠獨特的自然元素為創作基礎,汲取招遠的歷史脈絡與黃金文化元素,共分四幕五個篇章。

83、歌曲《大美榮成》

所屬城市:威海市

簡介:歌曲《大美榮成》由李娜作詞,谷文君作曲,整首歌曲深情而大氣,充滿了對家鄉的讚美,通過以榮成特色村莊——花村、畫村為切入點,描寫村莊的獨特景色與人文情懷,表現出美麗鄉村建設為百姓帶來的美好生活與未來。同事,歌曲也不吝筆墨,讚美了榮成改革開放四十年特別是撤縣建市三十年以來所取得的豐碩成果,展示全市人民以“自由呼吸 自在榮成”為引領,昂首奮進、共建家園的精神面貌,謳歌了“生態宜居、鄉風文明、生活富裕”的新農村新氣象。

84、彭調大鼓

所屬城市:威海市

簡介:“彭調大鼓”源於清代中葉,是榮成流行一種叫做“盲人調”或“瞎子說書”的鼓曲藝術形式, 隨著票友大賽、送戲下鄉等系列文化活動的開展在榮成繁榮發展起來。

85、漁家鑼鼓

所屬城市:威海市

簡介:漁家鑼鼓是漁民在沿海獨特的地理環境、文化歷史氛圍和長期的海上作業中,形成的別具特色的一種民間音樂形式。漁家鑼鼓主要分佈在榮成市東部沿海漁村,漁家鑼鼓的代表人物李永喜就居住在這裡,一直掌管著漁家鑼鼓的鼓譜撰寫、保存與延續,對民間音樂的研究具有重要價值。

86、榮成漁民號子

所屬城市:威海市

簡介:隨著時代變化,漁民號子不斷髮展,由最初簡單的音節、無調子的形式,逐步演變為有調式和唱詞,且內容豐富的漁民號子。20世紀50年代至70年代,漁民號子最為興盛,其音樂性、節奏性、實用性與生產勞動緊密相連,形成了氣勢雄渾、喊唱交替的榮成漁民號子,並在漁民們的新老交替中一代代流傳下來。

87、同和燈光秀

所屬城市:青島市

簡介:同和文化廣場有了新的變化,錯落有致的景觀燈,翩翩起舞的音樂噴泉,精彩不斷的大型電子屏等,每晚都吸引著人們前來欣賞、遊玩。每晚7點半、8點半兩場音樂噴泉,每場持續3首歌的時間,人們聚集在這裡,休閒散步、跳廣場舞、練劍、打太極、網絡直播......同和文化廣場儼然成為一個“網紅打卡地”。

88、水滸文化體驗遊產品

所屬城市:聊城市

簡介:主要體驗水滸英雄好漢文化,欣賞武松打虎情景喜劇、皮影戲、山東快書、川劇變臉、武松打虎5D體驗館項目等精彩節目。 遊覽陽穀景陽岡·獅子樓旅遊區、紫石街、酒道館,晚餐體驗水滸宴、金瓶梅宴或水滸人家特色餐飲等。

89、短穗花鼓

所屬城市:東營市

簡介:短穗花鼓是山東省古老的傳統民間藝術。起源於明清時期,清朝道光年間廣為流傳。短穗花鼓原是舊社會流浪藝人藉以乞討謀生的手段,每逢青黃不接之時或災年,藝人們就背起花鼓,四處逃荒,往往師徒、兄弟或父子組成一班,或跑坡或設地攤演出。長年的流浪生活,使藝人們練就了一身硬功夫和絕技,閒時便互相交流和比賽鼓技,日久天長便形成這麼一種技藝獨特的傳統民間舞蹈。

90、霸王鞭

所屬城市:東營市

簡介:霸王鞭起源於牛莊鎮牛莊村,也叫“金錢棒“、“打蓮花烙”,它與竹板配合演出,俗稱”呱打板子“,這兩種道具都是竹子做成的,也叫實心竹,長度1米20公分左右,每頭開兩個洞,每洞裝兩個古銅錢,鐵軸鉚住,敲擊四肢,肩,背等不斷打擊有節奏的響聲,與“呱打板子”演奏,表演發出合聲,單聲,非常悅耳動聽。牛家莊的霸王鞭竹板秧歌經過幾年的努力,不斷創新,由幾種表演花樣,增加到多種花樣,形式多變,藝術造型優美,具有“廣北一絕“美稱。

91、七鼓點

所屬城市:東營市

簡介:七鼓點誕生在牛莊鎮東龐社區,以它獨特的打擊技巧而與眾不同,近百年來深受當地老百姓的喜愛,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大嫂在家蒸乾糧,鑼鼓一響著了忙,灶膛忘了添柴火,餅子貼在門框上”。這些人們對家鄉文化的熱愛、著迷的真實寫照,說的就是七鼓點和呂劇。七鼓點不需專門的舞臺,不需要花很多的錢,只需要五六件道具,五六個人參加,五六平方米空間。無論是城區還是鄉村,不管是街頭巷尾還是在田間地頭,隨時隨地都可以即興演出。

92、紅色話劇《張晶麟》

所屬城市:威海市

簡介:該劇取材於發生在榮成市尋山街道的一個真實的故事,通過少年英雄----張晶麟,講述自1940年參加抗日救亡活動到1941年4月任鵝石鄉婦女自衛團幹事期間,持續發動婦女站崗放哨、縫衣做鞋、支援前線打鬼子的感人事蹟,為徹底粉碎日偽軍擴大據點的陰謀,以張晶麟為代表的一代人,在拆除部分廟宇過程中遭到了日偽軍的伏擊。被捕後面對嚴刑拷打,她威武不屈、視死如歸,擁有17個月軍齡的她,就義時年僅15歲。

93、高唐《金谷蘭軼事》

所屬城市:聊城市

簡介:本劇本採擷了魯西北高唐縣革命烈士金谷蘭同志,在大革命時期的艱苦歲月裡,對敵鬥爭波濤中的一朵浪花,金谷蘭同志為完成黨的事業,捨棄自家土地,購置武器,建立武裝,配合黨在大革命中的指示精神,發動群眾,為推翻反動政權,組織農民暴動的故事。

94、水城明珠大劇場演出

所屬城市:聊城市

簡介:水城明珠大劇場是聊城這個秀美的城市中一顆璀璨的明珠,她坐落在煙波浩淼、水天一色的東昌湖畔,以其構思之巧妙、建築之精美、造型之獨特,成為聊城江北水城風景名勝區獨具魅力的靚麗景點,並日益成為聊城重要的中外文化交流窗口和藝術溝通的橋樑。

95、舞蹈《耕海》

所屬城市:威海市

簡介:創作了一系列貼近生活、貼近群眾、貼近實際的文藝作品,舞蹈《耕海》就是其中之一,《耕海》早在2016年就開始從乳山漁民日常生活汲取靈感,對其進行加工創作,融入文化元素,突出地方特色,經過多年改造提升,創作出一個展現乳山當地漁民風采和特色的舞蹈作品。

96、日出東方·海之秀

所屬城市:日照市

簡介:日出東方·海之秀是指由日照城投集團與法國ECA2公司合作建設,日照城投集團主要負責土建、故事線編排等工作,法國ECA2公司主要負責創意、製作等工作,規劃設計突出生態環保理念。

97、蒙山祭山文化演出

所屬城市:臨沂市

簡介:西周時期,周武王平定天下後,封顓臾王為東蒙主,並將顓臾國作為周王室的代表祭祀蒙山,福佑一方太平,風調雨順;於是這種一邦已過的祭祀一躍成為王室的祭祀之一。這種包含政治和宗教意味的特殊祭祀拉開了蒙山文化的序幕,也是流傳至今的蒙山祭祀的由來。蒙山的祭祀文化追溯下去,比泰山的祭祀文化還要早800年。

98、快板《歡歡喜喜過大年》

所屬城市:濰坊市

簡介:拜年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習俗,也是高密人民辭舊迎新、互相表達美好祝願的一種方式。本節目重點體現了高密民間過年的習俗,展示了高密的風土民情,在孩子們活潑可愛的演繹下表現出了一種歡喜熱鬧的高密人民辭舊迎新的忙碌場景。使人感受到過年喜氣洋洋的節日氛圍。

99、鳳凰不斷頭

所屬城市:威海市

簡介:鳳凰不斷頭,是乳山市大孤山鎮南口村長期流傳的一種傳統打擊器樂合奏樂譜,用於配合乳山大秧歌表演。歷經世代傳承,至今已達150多年之久。

100、快板書《學福“借”馬》

所屬城市:威海市

簡介:快板書《“虎膽英雄”梁學福》之《學福“借”馬》是歌頌一位上世紀40年代犧牲的榮成籍,被老百姓稱為“虎膽英雄”的戰鬥英雄——梁學福烈士為創作原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