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纳斯“访惠聚”工作队助力到村工作大学生成长成才

为进一步提高到村工作大学生综合能力,玛纳斯县各工作队建立日常管理、培养帮带、关心关爱等工作机制,当好“成长导师”“业务导师”“实践导师”,全方位帮助他们理清思路、总结方法、大胆创新,在工作中教政策、教方法、教服务,帮助他们成长成才。

教方法,当好“成长导师”

“初到村上,没有群众工作经验,遇到问题也不知道该怎么办,感觉很茫然,时常会质疑自己的工作能力到底行不行?”玛纳斯镇杨家庄村到村工作大学生韩小宝回忆道。

到村工作期间,玛纳斯县公共就业服务局驻村工作队长侯峰主动当起了韩小宝的“成长导师”,带着他挨家挨户走访,手把手教他做群众工作,学习如何和村民交流、分类记录诉求、跟踪跟进解决问题。小韩慢慢跟上了大家的节奏,掌握了村情民意,和大家一起想方设法帮助乡亲们解决“烦心事”。他主动参加县乡两级基层党建智能管理系统培训,利用所学的电脑知识摸索总结,很快掌握了操作要领,还教会了工作队员和村干部,被亲切地称为“韩老师”,有了大家的认可,他干劲更足了。

玛纳斯镇党委建立“定期走访谈心、定向指导帮带、定时带领实践”的“三定”机制,通过与工作队、村干部定期约谈,了解大学生村官的思想动态和工作情况,不断挖掘和发挥个人优势特点,帮助他们找不足补短板,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和为民服务能力,为他们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

教政策,当好“业务导师”

“咱们看病花费了5万元,按照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报销比例,最高能报42500元,再通过大病救助还可以报销4875元,要自付的就不多了。”3月28日下午,北五岔镇大庙村90后到村工作大学生董晓佳上门为村民王文杰宣讲惠民政策。

毕业于新疆兵团警官学校法律专业的优秀生董晓佳初到村上发现,村民不喜欢听书本上的硬知识,而自己又缺乏农村工作经验,惠民政策也不熟悉,经常无奈的和村民结束对话,这让她很苦恼。县人民医院驻村工作队长毕俊新当起了她的“业务导师”,每周按照医保、计划生育、惠农补贴等类别给董晓佳讲解政策知识,并耐心为她答疑解惑,手把手教她做好宣传服务工作。还特意安排小董给村干部、队员上政策解读课,在微信群主动解答村民关于民生政策的问题,不断检验、提高学习效果。现在的董晓佳成了能“解读群众所关注的、推广群众要了解的、解答群众正困惑的、提供群众将需要的”全镇大学生宣讲团的全能型宣讲能手。

北五岔镇党委牵头抓总,为到村工作大学生制定“1名班子成员负责帮带1名大学生成长;1名大学生结对1位师傅;每周参加1次辅导;每月参加1次座谈会;每年走访1遍所负责村的村民;每年联系1户低收入群体;为大学生搭建1个干事创业平台”的“七个一”培养计划,让他们扎根农村、致力服务群众,实现自我提升、自我蜕变,在小乡村也能有大作为。

教服务,当好“实践导师”

“需要订购农资的种植户名单和数量都统计好了,今天联系心连心能源化工有限公司,2天后就可以送货。”旱卡子滩乡头渠村到村工作大学生卡提合·阿不都克力木和县农业农村局驻村工作队员张俊生正逐户梳理种植户所需农资品种和数量,联系工厂配送。

春耕在即,该村7户村民的农资还没有准备好,这可急坏了大伙。经了解,本乡农资店的农资已经销售一空,必须联系其他农资店订购。卡提合·阿不都克力木和队员张俊生利用1天时间,通过货品质量、配送时间、售后保证等因素对比,联系到了农资供应商,为种植户解决了难题。“到村工作的这段经历,让我学到了很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我觉得自己更加成熟了,能为村民办实事好事,我觉得特别有意义!”卡提合·阿不都克力木认真地说。

为了帮助到村工作大学生尽快熟悉村情、适应角色、掌握农村工作方法,全面提高服务能力,旱卡子滩乡党委通过“包村领导帮带+工作队帮带+村干部帮带”的“3+1”工作机制,从生活、工作、学习方面为到村工作大学生提供帮助。同时,制定到村工作大学生参与乡党委、机关、站所工作的“一岗三责”制度,让他们熟悉各项工作,提升工作能力,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充实新力量。

“他们脑子活、想法多、眼界宽、热情高,干劲也非常足。现在村上需要这样的年轻人充实力量,我相信有他们在,各项工作肯定越干越好!”北五岔镇大庙村党支部书记高德兵提起大学生赞不绝口。

来 源:玛纳斯县委宣传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