醇厚的家國情懷一一讀宗振榮老縣長的《岳母記事》


2019-11-02

醇厚的家國情懷一一讀宗振榮老縣長的《岳母記事》


今年6月,有幸獲得令人尊敬和愛戴的老縣長宗振榮的三部設計精美,裝幀考究、圖文並茂的贈書——《岳母記事》《祖事家事己事錄》《宗振榮詩文集》。由於己事冗繁,學識不貸,雖然早已翻閱,但不敢貿然動筆。今再次翻閱,其《岳母記事》,感慨良多,不揣淺陋,援筆而記。

我生近甲子,讀文不計其數,蓋記母者繁多,記父者不鮮,悼哥念嫂者也有之,唯獨記岳母者寡見,而以系列文章記之尤為少見,而包含深情記之者更更少見。細數《岳母記事》加上前言,共計16篇,附錄兩篇為其“岳母”孫媳王墨珏和孫女宗小紅所寫。這裡我又一發現,孫女寫奶奶天經地義,而孫媳寫奶奶同樣稀奇,為此,可看出“岳母”其品其德其智其慧對子女綿綿不盡的影響。

引我進入書籍的是前言中這樣的話:“和岳母相識四十餘年,深感岳母是一個善良的母親,是一個智慧的母親,是一個堅強的母親”,這是作者的一種深情之言,一種從靈魂深處流露出的對岳母的真情、摯情之言;這裡同樣是對“岳母”80多年生命歷程最準確、精煉的概括。“善良”是其本性,這在《出嫁臺莊》《從教十年》《敬仰馮二姨》《惦念馬二姨》等篇什中都有體現;“智慧”是底蘊,“岳母”家世顯富,非鼎鐺玉石,也衣食無憂,所以,“岳母”才識文斷字,通曉典籍,並寫得一手好字,顯然有大家閨秀之姿,女中翹楚之範;更受革命思想、人物的薰陶。宗縣長在《良好家教》篇中寫到“其(岳母)父張自嚴,1911年加入同盟會,解放前期曾任國大代表,親赴南京開會;叔父張自忠1914二十三歲去奉天投奔同鄉車震從軍,是抗日戰爭時期壯烈犧牲的民族英雄”;而“堅強”是性格,是秉性,是面對危難、艱辛所表現出來的生命力量。在《教子讀書》篇中寫到:“岳父28歲去世,岳母三十多歲帶著四個孩子,長女希真10歲,長子希和7歲,二女希雅5歲,次子希達不到一週歲”,不用多加引述,我們可以想象,在戰亂頻頻,人不如草芥的情景之下,一個女人獨帶四個孩子,其生之艱,其活之難,自不待言,而就是在那樣的情況下,不僅使孩子活下來,並且活得好,活得體面而尊嚴。“岳母”有著超常的眼光和視野,因此,無論多艱,不管多難,堅持讓四個孩子讀書,並且都學有所成,這是多麼驚天動地的堅強,多麼超凡越庸的大智慧。讀到這裡我感到,對於“岳母”已經不能僅僅用“堅強”所能概括的了。由此,我想到魯迅先生對中國優秀女性的讚揚,“勇毅”而“百折不回”,用在其“岳母”的身上同樣恰當也。

醇厚的家國情懷一一讀宗振榮老縣長的《岳母記事》


讀完掩卷我又想,尊敬的宗縣長為什麼在耄耋之年,查“縣誌”,訪親友,蒐羅百家,不辭辛苦寫《岳母記事》,當然,完成希雅的夙願,“紀念老人,教育後人”是其最樸素、最真誠的想法。而從其貼實而樸素的語言中,從包含著深情的敘述中,我分明由感到他所具有的一種醇厚的家國情懷,因為,他在寫岳母的過程中,他的筆觸並不是為寫岳母而岳母,岳母的生活經歷,總是聯繫著歷史的風煙,總是反映著社會的變遷,總是體現著時代的演進。從這裡,我們不是也能充分的體會到老縣長的視野、胸襟和那如山似海的家國情懷嗎?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宗縣長几十年來,初心篤定,品為世範,而從《岳母記事》的敘述中,我也分明感到他的“善良”“智慧”和“堅強”的生命內涵,他歷久彌深的人格力量,他身上所散發出的為官做人的道德光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