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在北方旅遊,根本無法想象藤在南方是這個樣子的,特像某類人

點擊‘關注’,讓我們一起雲遊世界,看數不盡的自然風光,道不盡的文旅故事!這次的主題是“北方的原始森林中很少看見藤本植物,海南五指山原始森林中卻是藤與樹一樣高,佔據絕對的資源優勢,人類社會也有這種現象”。

經常在北方旅遊,根本無法想象藤在南方是這個樣子的,特像某類人

五指山上的樹木

01一次五指山原始叢林體驗帶來的思考,藤可以凌駕於樹之上

相信看過貝爾《荒野求生》和艾德《單挑荒野》紀錄片的人都會有一個夢,有機會一定要到亞馬遜叢林去體驗一次,至少也要找片原始森林轉轉,但是這種機會並不是每個人都能有的,而我在一次拍攝“尋找海南淩水河源頭之旅”的活動中,有幸體驗了一次海南五指山原始叢林的秘境。

經常在北方旅遊,根本無法想象藤在南方是這個樣子的,特像某類人

原始叢林

雖然嚮導在前幾天剛剛探過並砍出了一條路,由於接連的幾場暴雨讓被砍斷的藤本植物又瘋狂地長了起來,幾乎把砍出來的路又重新堵死,嚮導只能邊砍邊帶著我們前行,進度比較慢,與電視上播放的亞馬遜叢林探險感覺很像,我們不僅要負重帶著攝像器材,還要帶上一些乾糧和水。

經常在北方旅遊,根本無法想象藤在南方是這個樣子的,特像某類人

夾縫中求生存

剛開始進入叢林的時候還能感受到陽光,慢慢地就找到了遮天蔽日的感覺,無論樹長多高,藤都能凌駕於其上,不熟悉的昏暗環境會帶給人一絲緊張,雖然我們一行六人,相互之間已經不像剛開始那樣有說有笑,四處抓拍,還有一個就是難以通行的道路帶來的體力消耗。

02高大的樹、藤、小樹構成的環境像極了社會

我們在叢林中見到的由高大的樹木、纏繞的藤本植物、低矮的小樹和其它苔蘚所構成的環境像極了人類社會,大樹被藤本植物纏繞,它們佔據著絕大部分自然資源,而孤立的小樹則在夾縫中求生存,其它苔蘚類植物則生活在更加低的層次。

經常在北方旅遊,根本無法想象藤在南方是這個樣子的,特像某類人

藤和樹構成的屏障

一棵大樹枯死,會帶倒一片藤,這些藤會重新選擇高大樹木,重新攀附去博取陽光的照射。而這些孤立的小樹則會利用大樹倒塌的空隙成長為新的高樹,只有那些低矮的苔蘚永遠躲在陰暗潮溼的環境裡求生存。

經常在北方旅遊,根本無法想象藤在南方是這個樣子的,特像某類人

難得一見的天空

03植物的選擇:做一棵小樹、苔蘚還是當一棵藤的選擇

由此可見,自然界也如同一個社會,各種植物的選擇也如同人類一樣,不同的植物選擇不同的生存手段,大樹通過自身的努力爭取到足夠的陽光和水分,而藤則利用攀附同樣獲得需要的一切,只有苔蘚類的植物一直生活在陰暗潮溼的地方,而作為一棵小樹則要等待機會的出現,否則就只能忍耐缺少陽光的環境中,生長會很慢,不過一旦出現大樹腐爛倒塌則會趁機快速生長成參天大樹。

經常在北方旅遊,根本無法想象藤在南方是這個樣子的,特像某類人

憑本事結果

經常在北方旅遊,根本無法想象藤在南方是這個樣子的,特像某類人

靠競爭開花

04如今的年輕人在社會上的地位和選擇與之很相似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如今社會上年輕人在擇業上的選擇跟自然界很像,有的依靠父母的地位和能力,子女站在父母的肩膀上獲得極大的資源,就像現在非常流行的留學生一樣,他們佔據著巨大的資源優勢,在付出很小的情況下獲得成功,而那些獨立的小樹和更加底層的苔蘚則只能生活在陰影中,直到擋在前面的大樹倒掉腐爛,小樹才能有成長的機會。

經常在北方旅遊,根本無法想象藤在南方是這個樣子的,特像某類人

大樹倒塌腐爛

經常在北方旅遊,根本無法想象藤在南方是這個樣子的,特像某類人

野生木耳

我們都知道藤本植物、苔蘚和樹木都是因為自身的原因,無法做出其它選擇,人類則不同,現在的年輕人做出這種依靠父母獲得資源的方式是否值得稱頌呢?還有那種不思進取尤如趴在地上的苔蘚,以及只有靠等待才能獲得機會的小樹,這樣的環境在自然界是很正常的,人類社會這樣好嗎?

經常在北方旅遊,根本無法想象藤在南方是這個樣子的,特像某類人

靠自己

小夥伴們,你們覺得現在的留學生同這些藤相比較,有相似的地方嗎?失去父母的佑護,他們可能還不如地上的苔蘚,他們有什麼值得驕傲的呢?

如果讓你們做出人生選擇,你們會如何選呢?是做一棵藤還是一棵獨立的小樹?歡迎留言,謝謝閱讀!

【溫馨提示】

憑本事留學者讓人尊重,憑父母的就儘量少出來跳,就像留學生許可馨一樣,除了能給父母帶來負面影響,他們這樣的做法也就是所謂的“坑爹”,其它真沒什麼作用,而國人也沒必要跟他們一般見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