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是個"火星娃",不滿意就鬧起來,父母應該怎樣做才能改變

之前有一個朋友在我們幾個人的小群裡發了一個鏈接,點進去一看才發現,原來是一對母女在吵架。

說是吵架其實更恰當的說法是母親單方面的教育,孩子只是在被迫承認錯誤,在視頻中,孩子強忍憤怒坐在床上側面背對著母親,與媽媽對話:

媽媽:你為啥關門?

女兒:我想靜一靜,又怎樣?

媽媽:你今天做的事情是錯了還是對了?

女兒:錯了,又怎樣?

寶寶是個

在長達幾分鐘的交談中可以看出孩子很煩躁,很被動,她一直在反覆強調,自己需要靜一靜,"又怎樣"三個字是孩子每句話的結束語,可以想見孩子內心的煩躁不安和憤怒。

但是媽媽卻不滿意女兒的態度,一直在重複問女兒類似的問題,並且要求女兒寫書面檢討。

看了這個視頻之後,我們的小群裡展開了討論,大家第一反應都是覺得很搞笑,好像段子一樣博人一笑。

也有人認為視頻中的孩子很可憐,孩子的淚流滿面和媽媽的面帶微笑形成了強烈的對比。

看到這畫面就會想起小時候自己的親身經歷,似乎在所有孩子的成長階段都有這樣一個困惑,父母為什麼不懂我?

而家長內心也有一個困惑,為什麼我的孩子脾氣這麼大,這麼不乖?

寶寶是個

在生活中我們總是想要好好管教孩子,讓孩子能按照家長所期望的那樣成長。但是孩子總是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

你甚至都忘記了孩子第一次哭鬧,第一次揮手打你是為了什麼,因為每次的解決方式都是或哄或恐嚇或訓斥。

暴力的手段看似讓事情平靜下來,實則是埋下了隱患。

面對孩子三天兩頭的脾氣大爆發,家長沒有辦法,就像是豆腐落了灰,打不得罵不得,你要是跟他講道理那更是對牛彈琴。

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了孩子的火爆脾氣呢?

一、 孩子屬於膽汁質氣質  有些愛發脾氣的孩子可能屬於膽汁質氣質,從專業角度來說也就是神經系統的興奮性很強。

就好像我們平常說是不是打了雞血了,但是啊,他這個保持的也很短暫,有可能一會玩笑一會哭鬧。

寶寶是個

這種氣質類型的孩子,如果父母能夠正確引導,讓孩子受到良好的教育,那麼孩子就會成為一個開朗,熱情,積極向上的好孩子。

相反引導不當,孩子就會變得易怒易躁,脾氣越來越大,隨著年齡的增長,更加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

二、父母的錯誤示範

別說小孩子愛發脾氣了,有些大人也愛發脾氣。孩子所處的家庭環境很容易影響孩子的性格及情緒。

初中的時候寄住在一戶人家,這家人脾氣都很火爆,三天兩頭不是夫妻打架,就是父子打架,要不然就是混合打。

最嚴重的一次房東夫妻兩個因為一桶垃圾誰去收拾打了一架,能用的工具都上手了。

子裡住戶叫了房東兒子回家勸架,結果兒子回家之後找了一把斧頭,一斧子下去就把客廳的茶几劈成了兩半。

架是勸住了,可代價也太大了。

寶寶是個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許多行為都會"言傳身教",家庭關係的不和諧,父母吵架孩子都是看在眼裡的。

徐先生前幾天和妻子吵了一架,失手打了妻子一耳光,事情過去後也沒人當回事。結果有一次妻子不小心碰到了女兒放在沙發上的玩偶時,女兒忽然也打了妻子一耳光,嘴裡還說著:媽媽是壞人,壞人要打。

徐先生的妻子一下就蒙了,這才想起來,前幾天的事,晚上丈夫回家兩人商量之後。

當著女兒的面,徐先生給妻子道了歉承認了動手打人的錯誤,並且給女兒講清楚了不能亂髮脾氣打人的道理。

夫妻兩決定要給女兒樹立好榜樣,再不亂髮脾氣,用事實講道理,事情這才了結。

三、長輩教育方法不恰當

1、 中國有個詞"隔代親"。

在一個三代同堂的家庭裡,父母唱黑臉,爺爺奶奶唱紅臉。

爺爺奶奶對孫子的寵愛,那真是沒有底線,凡事從孫子的喜好出發,哪怕有一天孩子把捅個窟窿,爺爺奶奶也是叫好的那個,說不定還要誇一句:我大孫子真厲害,真有本事。

寶寶是個

而父母夾在中間很難教育引導孩子,只要孩子一發脾氣,基本就是全家一起鬨一起安慰,孩子就成了家裡的小皇帝。

2、 有隔代親,那就有棍棒教育。

這種家庭一般認為沒有什麼事情是一頓打解決不了的,一頓不行就兩頓,直到把你打到服氣為止。

孩子越反抗家長越起勁,這種行為從心靈和身體上傷害了孩子,還容易使孩子早早的出現逆反心理,或者是變得自卑。

3、 碎碎念式教育。

這種教育方式一般是媽媽們的絕招,溫柔客氣的碎碎念讓孩子被迫糊里糊塗的承認錯誤。

寶寶是個

就如同文章一開始的那位媽媽一樣,不停的重複問題,給孩子進行碎碎念式教育,其實這種方法不長久,效果也很一般,很容易使孩子煩躁不安,脾氣更加火爆。

人都會有喜怒哀樂,孩子發脾氣的過程其實也是他大腦發育的過程,這個時候家長能不能正確引導教育,所用的方法是很關鍵的。

一、面對孩子家長要有耐心。

孩子對陌生的事物充滿著好奇,他的情緒波動很快,行為也無法用常規判斷。

今天的飯菜不合口味,她一把推倒,想看的動畫片演完了,她大聲哭鬧。

這個時候家長一定要控制好情緒,心平氣和的面對孩子。因為孩子就像是父母的一面鏡子,你給予他耐心多一點,他的情緒也會心平氣和多一點。

慢慢地,讓孩子懂得耐心和等待有時候比亂髮脾氣更容易達成心願。

二、答應了孩子的就一定要做到。

寶寶是個

在這一點上家長可以參考一下《曾子殺豬》的道理,答應了孩子的就要做到。

不要認為孩子還小,就用一個小糖果,小玩具哄騙了孩子。

這種方法就相當於飲鴆止渴,是在變相的消磨孩子對父母的信任,會讓孩子覺得自己的父母都是不講信用的人。

三、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孩子

 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有自己的喜怒哀樂和喜好,即使父母也無權過分干預。

在電視劇《小歡喜》中喬英子的媽媽一心讓英子學物理留在北京,留在自己的掌控之中,不顧英子的想法,結果逼得英子得了抑鬱症,一心想要逃離母親愛的包圍圈。

寶寶是個

其實順應孩子天性的發展,讓孩子自然成長,隨著孩子大腦發育的完全,孩子會更加獨立自信,能自己管理好情緒,也會知道自己想要的東西。

我認為作為家長面對孩子的脾氣,一定要保持理性,孩子沒有思考和判斷力,家長有。

按照科學的方法從容耐心的應對孩子的活性脾氣,給孩子自由成長的空間,孩子才會更好地成長,更好地管理情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