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娃喝一百多的奶粉就不配生孩子?比起窮,“強行富養”才更可怕

前幾天在網上看到一位寶媽的帖子,說自己家庭情況不是很好,日子過得比較艱難,給娃喝的是一百元一桶的奶粉。

然後,在這個帖子下面,有一些網友這樣評論:“一百多塊的奶粉也敢給孩子喝?心真大。”“低於三百的奶粉,我從來不碰!”“奶粉都買不起,幹嘛要生孩子?”

看到這樣一些評論,我真的很無語,並且很好奇:那些說低於三百的奶粉從來不碰的人,到底是真有錢呢還是裝有錢呢?

給娃喝一百多的奶粉就不配生孩子?比起窮,“強行富養”才更可怕

我知道有些人就是仗著自己藏在屏幕後面,別人不知道他是誰,不瞭解他的真實情況,於是吹牛也好,炫耀也好,先評論一段滿含優越感的話,讓別人來羨慕他的“有錢人”的生活再說,至於真實的他是不是也給孩子喝一百多的奶粉,是不是連一百多的奶粉錢都要父母資助,那就不得而知了。

對於這種人,我當然是鄙視的。

不過還有另一種人,我覺得同樣問題不小。他們雖然沒有說假話,確實給孩子喝的是三四百的奶粉,但是,他們的經濟條件卻未必能撐得起他們買的“好”奶粉,我把這類行為取了個名字,叫做“強行富養”。具體表現為:他們信奉“再苦不能苦孩子”,明明每月只有三千元的工資,卻要花兩千給孩子買奶粉,寧願自己吃泡麵榨菜,也要給孩子買大牌衣服和鞋子……

給娃喝一百多的奶粉就不配生孩子?比起窮,“強行富養”才更可怕

奶粉並非越貴越好,適合孩子的就是最好的

窮有窮的養法,富有富的養法,但“強行富養”未必比窮養更高級

我本人也信奉“窮就不要生孩子”這種理念,但我理解的窮,是連飯都吃不飽,連孩子最起碼的物質需求都無法滿足等“赤貧”的情況,至於喝一百多元一桶的奶粉這種情況,這不能算作窮,也就是普通家庭而已。

如果照有些人的理解,喝一百多元奶粉的就不配生孩子,那我相信,中國起碼有超過三分之一的家庭“不配”生孩子。

其實,窮有窮的養法,富有富的養法,能買得起三四百元奶粉的,給孩子買就是了,買不起的,給孩子喝一百多元的也沒什麼好被指摘的。反倒是那些秀優越感的人,尤其是“強行富養”的人,才更有問題。

給娃喝一百多的奶粉就不配生孩子?比起窮,“強行富養”才更可怕

比起有條件的人富養孩子,沒條件卻也要富養才更可怕

我認識一對父母,家境普通,兩口子起早貪黑地做著小生意,日子過得緊緊巴巴的,但他們倆對兒子卻很是捨得。上大學的兒子回家跟父母要蘋果手機,說是周圍同學都用的蘋果,自己用國產機太掉價了。於是夫妻倆趕緊給兒子買了最新款的蘋果手機,接下來的兩個月裡,夫妻倆連葷菜都沒吃過。

這對父母明明條件不好,卻“強行富養”,結果就是使得過慣了“好日子”的兒子不知父母的艱辛,不懂得心疼父母,一味攀比虛榮。

給娃喝一百多的奶粉就不配生孩子?比起窮,“強行富養”才更可怕

一些過慣了苦日子的父母,總覺得不能再讓孩子也過苦日子;一些家境不好的父母,總覺得只有讓孩子吃貴的穿貴的,才不會虧欠孩子。然而,超出自己的經濟承受能力去養孩子,未必是真的對孩子好。

因為,父母自己節衣縮食,把錢全花在孩子身上,是不愛自己的行為,而不懂得愛自己的父母,孩子將來也不會心疼你,愛你;

因為,經濟條件不太好的家庭,需要孩子付出更多努力才能改變現狀,而“強行富養”卻會讓孩子習慣優越,誤以為要過上好日子很簡單,從而只知享受,不知努力和奮鬥,因此他們將來的生活只會更加艱難;

因為,被“強行富養”的孩子,往往明明沒有公主命,卻偏有一身公主病。

給娃喝一百多的奶粉就不配生孩子?比起窮,“強行富養”才更可怕

一位大學生認為媽媽應該每月給自己4500元生活費

富養孩子,本質上不完全是在拼父母的經濟實力,而是父母的格局和愛的能力。

恕我直言,那些因為自己買三四百元奶粉,就敢瞧不起買一百多元奶粉的人,實在稱不上有素質,有格局。他們教育出來的、喝著三四百元奶粉長大的孩子,很可能還不如那些喝著一百多元奶粉長大的孩子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