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直擊丨濱江服務將保持目前增長率 朱立東稱對併購很審慎

觀點地產網 物業服務公司是近兩年市場的寵兒,無數的地產公司將其剝離上市。一向沉穩的濱江集團也趕上了這波熱潮,旗下的濱江服務成功於去年3月在港交所掛牌上市。

4月1日,濱江服務集團有限公司舉行2019年度業績線上推介會。濱江服務董事會主席朱立東、董事會秘書鍾若琴、財務總監周棟出席了本次業績推介會。

據濱江服務2019年度業績報告披露,公司期內實現收入人民幣7.019億元,同比增長37.8%;實現毛利1.971億元,同比增長46.0%;利潤1.149億元,同比增長63.2%;公司權益股東應占淨利潤為1.147億元,同比增長63.4%;剔除上市費用及稅後影響1070萬元,公司權益股東應占經調整淨利潤為1.254億元,同比增長46.8%。

濱江服務的業務收入主要分為物業管理服務、非業主增值服務、業主增值服務,其中,物業管理服務收入4.115億元,佔總收入58.6%,同比增長30.1%;非業主增值服務收入2.241億元,佔31.9%,同比增長44.2%;業主增值服務收入6630萬元,佔9.5%,同比增長75.9%。

物業管理服務作為濱江服務的主要收入來源,相較2018年的收入佔比減少,而增值服務等高毛利業務的增加改善了公司的毛利率,從2018年的26.5%上升1.6個百分點至2019年的28.1%。

然而,濱江服務相較於同行們超過30%的毛利率卻仍然顯得不夠,以碧桂園服務為例,其毛利率為31.6%;同樣是去年上市的藍光嘉寶大約在36%。

濱江服務的在管項目主要都是中高端物業,雖然每平方米4.16元的價格和96.8%的收繳率都是行業中的翹楚,但其需要相應提供服務的員工成本也會比較貴,2019年員工成本為3.31億元。

朱立東認為,在物業服務這個行業裡,成本最高的還是人力,提供高端品質服務需要更多人員支撐。濱江服務因為人力成本處在相對較高的水準,毛利還不能體現得非常好,“以後智能化程度更高,用機器代替人力,濱江就會有更明顯的優勢”。

濱江服務主要收入和在管面積都來源於母公司濱江集團的輸送,而開發的樓盤基本都是中高端或豪宅。去年,濱江集團相關物業管理收入為2.89億元,佔物業管理服務收入的70.1%。

目前,濱江服務在管建築面積為1440萬平方米,同比增長24.1%。合約建築面積達到了1240萬平方米,同比增長了34.8%,總面積達到了2680萬平方米,同比增長28.8%。

朱立東表示今年的發展速度將與去年保持一樣的增速。濱江的管理面積相較於同行們快速的規模擴張,屬於“精打細算”的類型,保持了母公司濱江集團一樣的個性,用官方的話說“有質量、穩健的增長”,換而言之就是比較保守。

濱江服務在主流的物業股中就像一部比較慢的老爺車,雖然跑的不快但全身都很金貴,而管理者自身也不想讓它跑得太快。

濱江服務獲取新項目的方式主要有3種。首先,前文提到的母公司濱江集團的輸送,是主要來源,去年濱江新增了8個項目,合共180萬平方米在管建築面積。

其次,通過打造濱江服務的品牌,獲取第三方項目,而且會設定相應的毛利率以及物管費要求;第三,通過與政府或是企業成立聯營公司展開合作,例如江乾區政府的公建項目,以及杭州本土的海威集團等企業。

然而,對於同行們瘋狂的併購,濱江服務的保守讓他們束手束腳,與母公司濱江集團一樣的戰略“聚焦杭州,深耕長三角”,濱江集團在深圳栽了大跟頭以後就對本土外的城市基本隔絕了念想。

目前,濱江服務僅有1個項目在浙江省外。區域上的限制讓濱江服務少了很多併購標的,而濱江服務自身更擅長於中高端物業的服務,所以可選的更少了。

朱立東表示,對同類型的物業服務公司收併購,濱江服務非常審慎。“經過研究沒有去實質性的啟動,主要原因在於專注中高端的物業企業,可選標的很少。同時,收併購會帶來很多隱患,例如未上市的企業有比較大的不規範,企業文化不匹配等問題。”

反倒是在非住宅的業務擴展上,濱江服務在去年下半年接近成交。據朱立東介紹,濱江服務在去年8到10月份對產業園運營併購進行了比較深入的討論,還請了別的公司來做調查。最終,由於對方要求的溢價率比較高,且該筆收購對報表產生負面的影響,故而放下了。

去年濱江服務上市IPO募集了5.2億港元,其中用於收併購的錢還有接近1.6億港元躺在公司賬戶上絲毫未動。

在併購上沒有做太多動作的濱江服務把更多的現金留在分紅派息上,董事會建議派發2019年末期股息每股0.228港元(稅前)及特別股息每股0.091港元(稅前),共計股息每股0.319港元(稅前),70%的派息率在物業公司中幾乎無可比擬。

更多信息,微信關注北京買房幫住,政策解讀、買房問答、自駕看房,全get√

【購房資訊輕鬆享,快來關注樂居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