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你為啥要出家|故事FM

爸,你為啥要出家|故事FM

爸,你為啥要出家|故事FM
爸,你為啥要出家|故事FM

大家應該也知道,故事FM 的每一期節目,都是由愛哲和我們團隊的記者們去採訪故事當事人獲得的。

但今天這期節目有點特別,這是我們第一次嘗試由當事人自己去採訪他的父親。

因為他的父親要出家了。

***

我叫晚圖,今年 23 歲,今年春節的時候,我像往年一樣從北京回到老家哈爾濱,因為疫情爆發,就在家比以往多呆了些日子。

和家人相處的時間越來越長,最後就不得不面對一個我回避了很久的話題——我爸要出家了。

我爸生於 70 年代,是家裡的二兒子,大專畢業後就開始進入社會打拼。他結婚很早,生我的時候他和我現在一樣大,23 歲。

在我八九歲的時候,他和我媽離婚了,加上他們出於生計一直在南方打拼,我就在老家哈爾濱,和爺爺奶奶一起生活。

大概是我初中的時候,我爸帶著我的繼母回到了東北,我們一家三代人便搬到了一起生活。

我印象裡,他和我繼母回來的時候就已經開始信佛了,那時候他們在家裡佈置了佛龕,每天拜佛、看佛書,聊天也總會引用佛經,還有一些同樣信佛的朋友,有時候就會約著一起去寺院。

大概就是在那個時候,我爸開始透露出想出家的念頭。我繼母也很支持,對他們來說,出家好像就是將信佛這件事做到極致後,很自然會發生的一件事,而且他們相信如果家裡出了一個出家人,對這個家庭來說是件好事。

那幾年,我爸因為職場政治,在原來的外企公司辭了職,開了幾年的淘寶店,後來受到邀請,去瀋陽和朋友合夥開了一家咖啡店。用他的話來說,這是一個放下爭鬥心,慢慢出世的過程,也是為他出家做鋪墊的。

直到大概去年年底,他在微信上和我聊天的時候提到,2020 年也就是今年的臘月,他想去的寺院有一個一年一度的剃度儀式,他想趁這時候正式發心出家。

爸,你为啥要出家|故事FM

■ 晚圖父親在咖啡店

***

父親:

我前兩天吧就一邊看佛經一邊想,我就想什麼人去信佛啊,什麼人能夠學佛到出家呢?

我就覺得,很敏感的人才會去學佛,因為很敏感的人他才會覺得苦,這苦別人覺得,這生活不是都這樣嗎,但是過了這麼多年生活還這樣,敏感的人就覺得,這苦永遠也改變不了,苦到無聊了,才會願意改變。

***

我爸說的改變,當然就是通過修行到一定境界,不再在世間輪迴。

他有一個理想的道場,遼寧海城的大悲寺,從 2012 年開始,他開始時不時地,像其他信眾一樣,去寺院裡做志願者,幹一些力氣活。自那以後的幾年裡,一些他在寺裡幹活時認識的信眾陸續成了僧人,他出家的想法就更堅定了。

寺院裡每天只有一頓飯,叫日中一食,晚上也只睡四小時的覺,兩點就要起床打坐唸經,一般人很難吃得消。為了讓自己適應這種生活,也是為了有一天正式出家做準備,他早早就開始在家調整生活作息,硬生生地復刻了寺院的生活節奏。

那會兒我上高中,我奶奶作為一個母親,特別受不了我爸每天只吃一頓飯,但除了在言語上表達抗議,也沒別的辦法,只能每天嘮叨著勸他吃飯,嘮叨無果就只能自己生悶氣,在他們兩個人的長時間對抗下,家裡的氣氛其實是有些壓抑的。

有一次出去溜達,只有我和我爸兩個人,我就跟他說:你回來不也是為了盡孝嗎,但是現在因為你不好好吃飯,我奶奶心情特別差,那麼你就先不要那麼堅持你的那些教條,讓老人順心一些,不是更好嗎?

從那次以後,我爸就妥協了一些,至少那一陣子會認真吃早餐,我奶奶也就開心了不少。

因為那件事,我爸說我比他懂事,但其實我到現在也分不清這到底算不算是一個好的評價。因為如果站在奶奶的角度上,好像我爸的妥協是某種懂事、孝順的體現,但是站在我爸的角度上,現在看來其實是我情感綁架了他,讓他犧牲了一種他自我堅持的東西,很難說我做的是對的。

吃飯的事情雖然告一段落,但關於我爸出家的議題,奶奶還是相當不情願,但更多時候也只是在私下裡跟我抱怨。

***

父親:

你奶奶沒有真正阻止我出家,說我不允許你,沒這麼說過。

晚圖:

她不敢啊。

父親:

那你說我就會說,那你讓我幹嘛啊,那大家不可能自己做自己喜歡的事嗎,對吧,你不讓我出家你說出道理來也行。

晚圖:

你得理解她首先作為一個母親,她的難處就在這,你又需要她默許你做你想做的事情,她另一方面她又希望自己的兒子至少身體上不要太受苦,她覺得你在寺院裡生活的那個方式是一個受苦的方式,母親肯定是捨不得兒子這樣的。

父親:

我拿了十年以上的時間走到現在,要是不出家的話,我何必那麼度過這十年啊?我不再去拼搏,事業和財富都放棄了,好不容易把心靜下來。不出家的話我過什麼日子呢?

爸,你为啥要出家|故事FM

■ 這張刺繡,在家裡掛了有十年了

***

後來奶奶跟我講,大概是 2018 年,她有一次因為心腦血管病,需要住院打點滴,那時候她和臨床的一個母親聊天,那位母親的兒子本是從事 IT 行業的,機緣巧合下開始信佛,後來也想出家,但一直被她阻撓,這之中具體發生了些什麼不得而知,但事情的結果是那個兒子因為過度壓抑,患了什麼精神疾病,發病的時候還會打他媽媽。

奶奶因為這樣一個故事,開始恐懼了,她怕自己有一天也因為阻止兒子走自己的路,而導致他在心理上出什麼問題。

那年的中秋節,她在我們家的微信群發了一條消息,說不再幹涉我爸走自己的路了。

雖然默許了,但奶奶自那以後一直迴避著關於出家的話題。現在她只是在做晚飯的時候,會抱著一點僥倖的心理喊我爸吃點東西,希望能偶爾打破一下我爸的日中一食,我爸呢,為了讓她開心點,偶爾也會意思意思,吃點東西。

其實在我看來,這個過程更像是他們母子兩個人互相進行的情感勒索,對我爸來說,可能是:如果你愛我,就不要阻止我出家;而對奶奶來說,反對我父親出家反而是她表達愛、也是索要愛的一種方式。現在這場對抗是我爸贏了,而贏的代價就是,奶奶不得不壓抑自己的情感,來給我爸他想要的愛,也就是自由。

而我爸,我很難說他做錯了什麼,但這個結果起初讓我覺得他有些冷漠、不近人情。

在這場情感角力中,我爺爺似乎一直是失聲的,我一直以為這是因為他們父子關係不好,因為在我聽過的我爸的所有童年故事裡,幾乎都充斥著來自我爺爺的暴力,提起這些事我爸也總是很憤慨,有很多怨氣和批評,我便一直都認定我爸一定記恨著他。

***

父親:

其實在我這,沒有什麼和解或是記恨的字眼,家暴是你爺爺的不對,那我有什麼辦法呢?我只能選擇不再用他的方式對其他人,但不會記恨他。

而且他平時那樣對我,反倒是對我出家最看得開、最不攔著的人。

我倆沒什麼交流,主動跟他交流的話,你爺爺也沒啥可說的,但是,我說出家的時候,他沒有像你奶奶那樣反對。

他說,出家,那挺好。

我問,你不會有什麼想法嗎?

他說,我不會啊,我對這個沒什麼反感。

你爺爺在臨死前還問我,你要出家你去哪出家啊?

我說,遼寧海城。

他說,啊,海城,我知道那地方。

你爺爺是這樣的。

***

去年二月,我爺爺去世了。

他是在家裡走的,當時是春節假期,所以我們全家人都在,幾乎是看著他慢慢走掉的。

當時我爸坐在他床邊,一邊掉眼淚,一邊給他念阿彌陀佛。他還跟爺爺說,爸,你跟我一起唸吧。

我不知道爺爺那時候還清不清醒,但他還是很微弱地跟我爸點了點頭,嘴皮子動了動。

我爸於是一直守在他身邊唸了三天佛,一直到老人徹底走掉。

後來我們在火葬場,遺體告別和火化完成後,那還有一個露天的焚燒爐,是用來燒死者留下的一些被褥和衣物的。

那就跟一個垃圾焚燒爐一樣,很破爛,周邊都是土和灰,圍欄中間有一個阿姨等著我們。

她接過爺爺用過的衣物後,問,你們家裡信什麼嗎?信耶穌、佛還是穆斯林?

我爸其實沒說話,但是在場所有人都轉頭去看他,因為我們家好像只有他是真的有宗教信仰的。

我們說,算是信佛吧。

那個阿姨就一邊燒衣服,一邊就給爺爺唸了一段往生咒。

我爸聽得懂往生咒,他在家不得不幫廚做一些肉菜的時候,還會一邊做一邊念。

我本以為他在這種事上會很古板教條,我以為他會很格外嚴肅地面對這件事情,但他卻笑嘻嘻地跟我說,念得還挺像那麼回事兒的。

那件事之後我才知道,他是最先堅持讓我爺爺在家度過最後那段時間的。

我爺爺得的是癌症,整個人到最後都耗幹了,搶救到最後意義也不大了,所以我爸覺得家裡沒有醫院那麼冰冷,在家的話親人都在,老人可以少很多痛苦。

我這才發現,他好像沒有我以為的那麼冷漠,他依然是溫情的,依然是在乎我們的,只是方式可能不是我期待的樣子。

爸,你为啥要出家|故事FM

■ 晚圖父親(左一)大概上初中時的合影

***

父親:

其實我一直沒不管你,只不過沒婆婆媽媽罷了。

你上學的時候需要的也只是生活環境、教育環境方面的,等你到了大學,我都在主動跟你溝通很多東西,但是反倒你跟我溝通會比較少,我自己會想,我都會常年地每天打電話跟我媽請安,但我兒子都沒這樣,他怎麼不給我打電話呢?

我沒讓自己用一個孝順的標準去逼你、要求你,人都有個成長過程。

晚圖:

我覺得這是大學期間的一種常態,男孩可能本來也不會很主動地去跟父親分享很多。

父親:

我考慮過這個事,但是,我堅信就是一定有其他因素摻雜進去才導致你一點也不做。

沒辦法,這就是我的業報,對吧,我離婚了。

我們不幸福,但最後你成為了一個受害者,所以你對我的那種牴觸,我很容易就能感受到,因為我是個敏感的人,很細微的我就能感受到,但是我會隱忍著,還在持續地關注你,在你需要幫助的時候也會幫助你。

***

離婚時,我被判給了父親,當時幾乎所有人好像是出於安慰地,一遍一遍地跟我強調,打官司的時候,我爸寧可什麼東西什麼錢都不要,只要兒子。

也是因為這件事,從他剛表達要出家的念頭起,我就格外矛盾,那時候年紀也小,有個問題就在心裡壓著:你不是隻要兒子嗎?那為什麼現在又不要了呢?

之後的那些年裡,我心裡也會時不時地清算,我會想他「好」的那一面,他是如何關切家人的,他當初是如何爭取我的,我甚至會追溯到我關於他幾乎最早的記憶,就是很小的時候,我在高高的花壇上跑,跑到邊緣的時候,我爸就會把我舉起來,假裝我在飛,飛到下一個花壇上……但這些也都是過去的事了,他「不好」的那一面,只要一個就夠了,是關於將來的,就是有一天他就要走了,而且這種離開和人們無法避免的死亡是不一樣的,他是主動選擇了放棄我們的,而他完全可以選擇不這樣做的。我甚至覺得他是在逃避責任。

***

父親:

這個責任裡面有個假象,如果不出家,我能幫助你什麼?

我幫不上,你也不需要我幫,就等著問題出現,出現了我可能也解決不了,因為你在走你的人生路,我的這些東西你不借鑑,我不能用我擅長的東西去解決你未來發生的問題。

所以假設我不出家,未來我只能過到像你奶奶一樣,老態龍鍾,也幫助不了你什麼。

就現在來講,我如果不出家,你也量化不出來你需要我幫助什麼。

晚圖:

我的理解是,你作為家人存在的話,無論對誰來說都會有根,或者所謂的避風港,家人是你在生活中有一個連結、有一個關係的人,你走了以後我們就會缺失這樣一個人。

父親:

我懂,我明白,你缺失這個我明白。但不同的時期對這會有不同的感悟吧。怎麼說——還是不說吧,還是讓時間去證明這個東西。

這麼說吧,我退一萬步,我不出家,不工作地照顧你奶奶,把她送走了以後,我是不是得要自己的生活啊?那我過什麼樣的生活呢?

年齡大了,那時候我不一定一身什麼病呢,自己都管不了自己,我還去給寺院添麻煩去?那我怎麼生活?

我根本就不能讓你伺候我,我不想把自己置到那一步。

晚圖:

為什麼覺得不能讓我伺候你呢?

父親:

你問的也挺好,那是一種什麼樣的壓力呢?

我開始學佛就是不想營造出我晚年的樣子,你沒有你自己的生活啊?

***

其實我爸的回答是遠在我預料之外的,甚至他提出的一些問題我也是無法回答的。

我確實說不出我需要他做什麼,我可能只是需要他存在,而且我也從來沒想過他會從養老的角度去解釋這件事,對他來說,出家好像平常得像一種生活方式。

而且,我產生了一種很擰巴的感受,一方面,我有些貪心地想去再問點什麼,繼續用責任或是親情這種概念去刺痛他,覺得好像在做一個挽留他的姿態,另一方面,我很自私、很羞恥,說出來也沒良心,我覺得我鬆了口氣,因為我好像從來沒有想過當我爸老了以後,我們的生活會是什麼樣的,好像他真的為我的未來卸下了一個擔子一樣。

爸,你为啥要出家|故事FM

■ 晚圖家裡的身高線

***

父親:

對,正好我也問問你吧,你這也算成年人了,你有想法過一個大概什麼樣的生活、大概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嗎?

晚圖:

我沒想太遠。

父親:

最起碼有一個什麼鋪排,哪怕是最不靠譜的想法,想不了近年、中年,都會想老年,你有沒有這樣的思考,大概一個輪廓?

晚圖:

我想可以又寫了自己想寫的東西,又能靠這個東西賺錢,這是理想狀態了,無數沒有工作的人都是這樣想的。

可能也會有一個家庭,但不一定有孩子。

父親:

嗯,就是說你是會考慮這種事情的,是吧?

晚圖:

我會考慮想要過什麼樣的生活,我以前對婚姻對愛情其實特別的不信任,因為我看到太多失敗的例子了,但是我後來發現自己其實還是想找到一個合適的親密關係。

我以前不齒於承認這一點,親密關係佔據一個人生活在當時對於我來說是一個很羞恥的事情,我覺得反正都能自己能活,但我現在覺得,它不同於原生家庭,和一個陌生人成為朋友、男女朋友、甚至組成家庭,這件事很奇妙,確實很難,但我覺得它值得做。

父親:

這不是大家都在做的事嗎?極少數人不做這事,沒有極少數人做好了。其實伴侶這東西一定會給你超出你想象的東西,就不只是幸福,一定會派生出來一些副作用。

晚圖:

但問題是很多人就會不相信這個,就會沒有能力去愛,沒有能力做這件事情。

父親:

就是那句話,腳上的鞋舒不舒服,只有自己知道。

***

這樣的對話在一般人聽來可能會感覺很奇怪,畢竟同樣是親密關係的話題,許多家長可能更急於催婚,我曾經對此很惱火,認為我爸只是因為第一次婚姻失敗而過於悲觀,想要影響我,但聽得多了就覺得這只是他的交流方式,甚至覺得他能這樣說,反而說明他還是關心我的。

***

晚圖:

那你希望我過什麼樣的生活啊?

父親:

我希望你過的生活都是自己決定下來的,哪怕有百分之五十以上或者百分之五十是你自己決定的。

我希望你經常審視自己的生活,然後自己決定自己的東西,其實我就是這樣,我也是這樣生活的。

我現在回想剛生你的時候,就在眼前呢,你生出來我一抱你我就哭了。

我當時想:啊,小孩,我得對他負責了!這不是我孩子嗎?我也還是個孩子呢!這是生命啊。

有一種莫名其妙的情感,很複雜地襲來,你也不知道是啥情感。

就在昨天一樣,歷歷在目。

爸,你为啥要出家|故事FM

■ 晚圖與父親的合影

***

前面說過了,我出生的時候,我爸和我現在一樣大,也 23 歲。

所以聊到這我才真的意識到:我現在還有很多可以選的東西,但是他的 23 歲因為有了我,就不得不一下子就長大,成為父親。雖然嘴上沒那麼說,但是他確實是放棄了很多選擇其他生活的機會。

所以我再問什麼,再怎麼用我的問題去刺他、戳他,可能也只是在用情感去綁架他的信仰和選擇生活的權利,那這件事就太可悲了。

現在每天雖然算是他出家前的倒計時,但他還是會照常去買菜、做菜,和我們聊天、分享新聞,偶爾說教幾句佛法,也只是站在他的三觀裡,想給我們分享他的看法,都是出於好意。

從根本上,就像他希望我們尊重他的生活選擇那樣,他尊重我們的選擇。至於那些隔閡、不解和怨氣,也就慢慢消解在這些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日常瑣碎裡了。

現在也沒什麼可指責的,他只是因為信仰,為自己的後半生選擇了一條少有人選擇的路,而這條路上不再有我們罷了。

——————

愛哲按:

聽了晚圖和父親的對話,我感受到了一種只有當事人才能接近的聲音。而這樣坦誠的對話,是外來的記者很難錄到。

這正好讓我聯想到了我最近一直在思考的一個問題

其實從中學時代我就相信,沒有任何一種職業,比記者更能滿足我的好奇心。而且很幸運,我今天就在做著這樣的工作。

但是,做了十年的記者之後,我覺得我對記者有了更近一步的理解。

我覺得,記者不應該只是一個專業人士才能做的職業,它應該是一種生活方式。

每個人,無論你是程序員還是設計師,公務員還是生意人,每個人都可以在工作之餘變身成為記者,找個時間,和父母、伴侶、孩子、或者朋友坐下來聊聊 ta 的故事。

採訪他們的經歷,錄下他們的感受。

藉由這樣的方式,你會發現你能打開你所愛的這些人心裡的那塊閘門。

那從今天開始,我打算推出一個「素人採訪」計劃

如果你也想採訪親人或者朋友的一段經歷,和 ta 發生對話,你可以到 故事FM 的微信公眾號菜單欄裡點擊「故事徵集」按鈕,那裡有一個表單,你可以簡單描述一下想聊的是什麼故事。我們看到之後會盡快聯繫你,教你如何去錄音和採訪。

我希望 故事FM 能從此成為一個親人和朋友之間相互傾訴的平臺,讓更多這樣真誠的對話在 故事FM 這裡發生。

期待聽到你的聲音!

-封面圖及未註明來源圖片

均由 受訪者 提供

爸,你为啥要出家|故事FM
爸,你为啥要出家|故事FM爸,你为啥要出家|故事FM
爸,你为啥要出家|故事FM

講述者 | 晚圖和父親主播 | @寇愛哲製作人 |晚圖@故事FM 彭寒文字 | 晚圖運營 | 翌辰

01. StoryFM Main Theme - 彭寒(片頭曲)

02. Junkyard Residents - 彭寒(我爸)

03. 雙喜 - 彭寒(奶奶)

04. 華芳 - 彭寒(爺爺)

05. Junkyard Residents - 彭寒(片尾曲)

用你的聲音,講述你的故事

蘋果播客 | 網易雲音樂 | 蜻蜓 FM | 喜馬拉雅

QQ 音樂 | 荔枝FM | 懶人聽書 | 酷狗音樂

爸,你为啥要出家|故事FM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