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成绩差,觉得再努力也还是垫底,怎样帮助孩子扭转灾难性思维



疫情期间,我又重新看完了一遍《少年派》。


孩子成绩差,觉得再努力也还是垫底,怎样帮助孩子扭转灾难性思维

《少年派》是一部以4个家庭的亲子关系为中心,围绕孩子教育问题而展开的都市家庭剧。

其中,林大伟(张嘉译 饰)与王胜男(闫妮 饰)是一对夫妻,他俩有一个鬼灵精怪的女儿林妙妙(赵今麦 饰),刚进入一所私立重点高中,即将进入高考倒计时。

在备考期间,女儿林妙妙不忍妈妈的高压政策,在家假装复习,却一直执迷于网络直播。经过林妙妙的努力,她获得了一万左右的粉丝,成绩也一落千丈。

可就在与文化公司签约之际,林妙妙的网络直播行为,被妈妈王胜男(闫妮 饰)和老师发现并阻拦。面对这一突然的变故,一心想通过网络直播就能获得工作,逃避高考的林妙妙,遭受重大的打击。

从此以后,林妙妙觉得自己什么都没有了,网络直播被封,学习成绩在班上垫底,感觉一切都晚了,灾难性思维一直萦绕着心理。

如果这样,万一考不上大学怎么办?自己的未来可能会一事无成。对这一系列发生的事情,林妙妙的灾难性思维(万一…怎么办?)让他产生持续焦虑,甚至让她想到了轻生。


什么是灾难性思维呢?


孩子成绩差,觉得再努力也还是垫底,怎样帮助孩子扭转灾难性思维


精神学家Aaron Beck博士提出:灾难性思维是对未来事件的非理性的负面预测,把不良后果放大,把本来可以应付的后果想成了灾难,以致产生了严重的恐慌心理。

简单的说,就是有点杞人忧天,把事情都往坏处想,并且无限的放大负面结果。


孩子灾难性思维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家长群里一直流行的一句话:不写作业母慈子孝,一写作业鸡飞狗跳。我相信每个孩子天生都是乐观的,对很多事情都充满着好奇和美好憧憬的。但是随着孩子不断长大,学校和家长就会给孩子施加一些要求。部分孩子之所以会有灾难性思维,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恐惧。

很多家长可能或多或少的说过这样的话,“这次考试,如果考不好,就不要回来了”。也许,类似的话只是想让孩子能认认真真的去考试。可是,有些孩子,尤其是内向的孩子就会产生恐惧,他们会一直想着如果真的考不好,怎么办?如果妈妈真的不让我回家,怎么办?这些恐惧引发的灾难性思维只会让孩子往最坏的结果去想,也会导致持续的焦虑。


如何应对灾难性思维?

孩子成绩差,觉得再努力也还是垫底,怎样帮助孩子扭转灾难性思维


埃德蒙·伯恩在《应对焦虑》书中介绍了扭转灾难性思维的质疑三部曲,能够有效帮助我们及孩子调整这样的思维。


第一步,识别扭曲思维。

这时,我们得把担忧的问题转换成肯定陈述。比如把“如果飞机坠毁怎么办?”换成“我认为飞机要坠毁了。”

第二步,质疑扭曲观点的正确性。

试着问自己这样的问题:担忧的事发生的可能性有多高?以前这种情况发生的频率高吗?如果最糟的情况发生了,就真的无法应对了吗?

第三步,使用更符合现实的思维方式。

用符合现实的想法取代扭曲的观念。这要求我们从实际出发,客观地评估现实情况,从而让自己慢慢接受现实,走出焦虑。


总结

作为家长,我们对孩子的期望越来越大。在孩子出生的时候,我们最初只期望孩子能一生健康快乐;可进入学校后,我们开始得陇望蜀了,我们期望孩子还能考上最好的中学、高中、大学。

一旦孩子出现一些问题,我们的期望才会真正变为最初的期望。正如《小欢喜》的英子因为不忍妈妈强加的压力而选择跳海的时候,妈妈的期望才变成只要健康快乐就行。

作为家长,我们要重视孩子的灾难性思维,顺应孩子的成长规律。只有孩子能健康快乐的生活,找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就感,孩子可能就变得更加自主学习了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