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班当“尖子生”,还是去重点班“垫底”?30年老班主任这么说

孩子从上幼儿园开始,家长就为孩子选择好的学校,上小学为了进好的学校,不是找关系就是买学区房,为了孩子的教育事业,家长一直在努力。

不管是小学还是初、高中,选择了学校,家长又担心孩子所在的班级是不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校分普通班和重点班的话,心里想着重点班肯定更好,又计划着让孩子去重点班学习。

相对来说,重点班无论是师资力量还是学习环境,都会比普通班好一点。所以说到普通班就“摇头”,说到重点班就“点头”。


普通班当“尖子生”,还是去重点班“垫底”?30年老班主任这么说


问题就来了,孩子在普通班成绩名列前茅做“尖子生”,还是想孩子去重点班“垫底”?看看30年的老班主任是怎么说的。

容易形成较大的心理落差,影响学习情绪

我的父亲是30多年的高中老教师,也当了30多年的班主任,经常有孩子家长找父亲,想把自己孩子送到重点班去。

每当这时,我父亲就感到头疼,因为普通班的学生去重点班,很多学生都跟不上其他同学的进度,造成孩子对学习失去了信心。父亲的苦口婆心让家长很不理解,直到“碰了钉子”。

班上一个叫超超的学生,平时成绩还不错,在班上前三名,因为这样,所以家长想把他送入重点班,父亲因为也喜欢这个学生,平常也给了很多关注,也舍不得他走。


普通班当“尖子生”,还是去重点班“垫底”?30年老班主任这么说


但是也没法强留,最后超超去了重点班,在一次考试时,平常的成绩在班上几乎垫底了,这让超超心里很难受,在之后的学习中,因为心理压力过大,考试发挥失常,比平常的水平还有所下降,直接成了倒数第一。

平常开朗的超超,也变得沉默了,他几乎不与别人说话,别人也不和他说话,都在埋头学习。看着这样的成绩,家长也慌张了,因为成绩严重影响着高考啊。

在普通班的时候,超超学习轻松愉快,不仅经常和老师讨论学习,和同学相处的关系也不错甚至因为自己成绩好,还有小小的优越感,甚至还和前三名中的其他两名同学竞争,谁超过谁都要想着办法在下次赢回来。

当他进了重点班之后,被其他同学“辗轧”得没有了底气,不仅失去了竞争的心态,甚至有放弃学习的想法。


普通班当“尖子生”,还是去重点班“垫底”?30年老班主任这么说


我朋友也分享了一个类似的情况:

“这个事情,是我高中就亲身经历过的,高一上半学期的时候,我是普通班里的尖子生,可以说是特别耀眼的那种存在。语文老师,还有班主任都对我特别的宠爱,我比较活泼开朗,所以周围的人也愿意跟我相处,在班里是如鱼得水的存在,但是下半学期,家长把我升到重点班之后,我的成绩只能占中下游,老师几乎不怎么关心我,可能是因为转换了环境之后,对周围同学的排斥也比较强,之后,弄得我在班级里就是像透明一样的存在,特别难受!”

这其实就反映出,一个本来还算优秀的人,得到老师的特别关爱和同学的关注,能促进他更加的努力学习。但是换了环境,谁都不认识,也就没有谁把他当一回事。

要是当老师看到他的成绩平平时,也就不会特意关注了,除非能够一次就能如黑马般的存在,才会引起老师和同学的注意。要不然就是大海里的一粒尘埃,所以高中不要轻易给孩子换班,换环境。


普通班当“尖子生”,还是去重点班“垫底”?30年老班主任这么说


家长该如何配合孩子学习?

1、引导孩子有积极学习的心态

要想孩子学习好,孩子主动学习是关键。只有自己愿意主动去学习,才会对学习有兴趣,从而提升学习成绩。

孩子的学习习惯,就是从小培养的,比如教师家庭的孩子,因为家长有学习的习惯,孩子往往也会主动去学习。其他家庭,家长有学习的习惯,有拼搏的精神,有吃苦耐劳的习惯,孩子也会更积极地做事或学习。

所以,引导孩子有积极学习的心态,与家长有很大的关系,家长为了孩子要做到必要的引导,让孩子变得优秀。


普通班当“尖子生”,还是去重点班“垫底”?30年老班主任这么说


2、不要给孩子定太高的目标

生活中,不少家长为了带动孩子成为优秀的人,所以会在不同时期给孩子个不同的目标,其中,不少家长有急于求成的现象,导致孩子心理压力极大。

当孩子心理压力过大的时候,孩子就有想要“逃离”的心态,对学习产生厌倦感,影响孩子的成绩,甚至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

所以家长不要给孩子太多的压力,让孩子愉快学习,快乐生活,不仅要重视孩子的成绩,孩子的心灵也同样重要,学校教育都说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家长要重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