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完美的她》遇冷,誰來背鍋誰買單?

不完美的她》改編自日劇《母親》,講述的主線故事是一致的,都講述了一位小女孩被母親男友虐待,後來被“誘拐”收養的故事。

《不完美的她》遇冷,誰來背鍋誰買單?


《不完美的她》遇冷,誰來背鍋誰買單?

日劇《母親》的豆瓣評分9.4,到了《不完美的她》口碑下跌,由開始的7.1降到了6.9,而且關注度也不高,這是為什麼呢?原因有很多方面。

劇本問題

和日劇對比一下,首先是人物設定和情節設定不合理。

日劇裡主人公是位教師,發現自己的一個學生經常撒謊,身上經常有傷,家訪時也發現不對勁,聯繫到自己的經歷有可能是被虐待,才開始繼續追尋真相。

到了《不完美的她》裡,周迅飾演的林緒之是位黑客,和小女孩的生活沒有交集,在海邊和遊樂園裡偶遇四次,就決定帶走她。

《不完美的她》遇冷,誰來背鍋誰買單?

帶走穆蓮生後,林緒之很突然地就找到了尚武的遊戲賬號,要尚武帶她打遊戲,然後就黑了尚武的電腦,拷貝了所有內容,發現了尚武虐待蓮生的視頻。不應該是先發現虐待然後才想帶走嗎?

《不完美的她》遇冷,誰來背鍋誰買單?

其次是支線太多。

也許是和劇名相關,日劇就叫《母親》,所以情節都圍繞四對母女進行,國劇叫《不完美的她》,就把主人公的身份擴大到女兒、養母、姐姐、黑客、朋友,圍繞這個人來刻畫,所以我們可以看到支線叢生。

編劇想表達的東西太多了,由家暴扯出虐童,再講到原生家庭帶給孩子的傷害,不可避免的就出現了家庭倫理、姐妹關係。有些支線比如父子關係、警察臥底、社會問題醫藥製假實在是多餘,讓人看著看著就忘了劇情主題是什麼,先來吐槽一番。

《不完美的她》遇冷,誰來背鍋誰買單?

“長川”是想影射什麼事件嗎?現代女性必須要既能賺錢養家又要貌美如花?田老師你這奔放的動作是什麼意思,自嗨嗎?孩子生下來再讓家裡同意先上車後補票還這麼理直氣壯也是服了。

《不完美的她》遇冷,誰來背鍋誰買單?

等等,這父子倆這般苦惱又是為哪般?警察辦你們的案就好了,不孕不育自己私下討論去吧。

劇本是一劇之本,應該做到筆不虛走人不多設,很多人物沒有出場的必要就可以刪去,可是在注水流行的情況下,我們得忍受這許多不必要的打擾。主線是君,副線是臣,現在弄到臣子喧賓奪主謀逆篡位就不好了。

製作問題

片頭抄襲

《不完美的她》一開始用白色溝壑地圖驚豔了大家,可是後來被扒是抄襲。

《不完美的她》遇冷,誰來背鍋誰買單?

《不完美的她》片頭


《不完美的她》遇冷,誰來背鍋誰買單?

被抄襲動畫

這對一部有精品要求的劇來說是大忌,我們可以接受平庸的片頭,只要故事足夠精彩依然引人入勝,沒有必要抄襲別人拔高自己。

畫外音故作文藝

《不完美的她》遇冷,誰來背鍋誰買單?

“不知道為什麼,我們像是認識了很久的朋友”,前面不是說相同的經歷可以一眼認出彼此嗎,怎麼又不知道為什麼?周迅的聲音可以讓我們一秒入戲,但是沒必要故作文藝引人憂思。

“人的一生要做很多選擇,離別、生死、善、惡”,我想說生死無法選擇,畫外音無需過多。

剪輯混亂倉促

這部劇只有22集,每集36分鐘,相比起我國動輒六七十集的劇來說,可以說是短小精悍,但比起日劇只有10集,就注水不少。加上支線太多,很多鋪墊沒有讓人看明白就換了故事畫面,讓人一頭霧水。比如尚武錄製了蓮生被虐的視頻,可是根本看不懂是做了什麼,蓮生求救的時候穆靜做了什麼也是匆匆略過。田放和李澤是怎麼認識的,為什麼要坐一起商量事情?這些都沒交代明白。

我們的選擇

就電視劇本身而言,它是不完美的,不完美在編劇想表達的太多而篇幅太少,不完美在主線弱化人物不合理,不完美在它太想給我們驚喜而觸碰抄襲底線。

反過來想想,它的口碑下跌遇冷還有其他因素,作為網劇它的受眾本身沒有電視播出受眾多,每週五六日更新六集消耗了我們太多的耐心,光等待的煎熬就足以降低我們的好感。時間有限而又選擇眾多,我們已經沒有太多時間等待一位母親獲得救贖,支持我們看下去的動力只剩下惡有惡報,追求爽文爽劇的習慣也讓我們的眼光挑剔起來,要求嚴苛起來。

我們在吐槽它的眾多不完美的時候,也該看到它的長處,最起碼這部劇裡演員演技始終在線。看到尚武,光是一張臉,就讓人害怕;眼淚盈眶就能讓人感受到養母害怕失去養女的深情,靠著電線杆的哭泣讓我們感受到親生母親不能和女兒相認的痛苦和委屈。

《不完美的她》遇冷,誰來背鍋誰買單?


《不完美的她》遇冷,誰來背鍋誰買單?


《不完美的她》遇冷,誰來背鍋誰買單?

如果我們不再浮躁靜下心來,會發現它探究母女關係母親資格的主題是貫穿始終的。作為母親,作為女兒,這部劇有太多讓我們感慨的東西,也有太多讓我們想探尋的東西,如果說作為改編劇,它的表現是有些差強人意,但是把它放到我國這片熱土上,就會發現裡面的支線題材也是應該好好討論的,我們太久沒有用心觀察身邊這些平凡人的故事了。

一部劇備受好評還是遭受冷遇,誰該承擔責任難辨清明,但是最終買單的一定是我們普通群眾,如果一部劇和你的內心有共鳴,即使它不夠完美,我們也應該稍加寬容,讓能為普通人發聲的劇觸動更多人的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