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密二高以特色傳統文化給教師備下開學禮


新密二高以特色傳統文化給教師備下開學禮


隨著疫情流行高峰的過去,各省份陸續公佈開學時間,師生們復課在望,為迎接師生重返校園,做好校園防控,傳承中醫藥文化,新密二高發揮地域文化特色,為即將復課的教師準備了一份別緻的禮物——中藥抗疫香囊。

學校發出倡議後,自3月中旬起,處室女教師利用一週的時間,居家親手製作了200餘個抗疫中藥香囊。她們製作模板,剪裁綢緞,穿針引線,裝香料,串珠子,找掛繩,整流蘇,真可謂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為做好香囊,處室老師蠻拼的,劉豔平老師、周偉華老師從網上下載視頻學習製作技術,申曉會老師自費購買美麗的花朵布貼裝點香囊,馮春霞老師不顧眼花脊椎疼痛堅持一針一線完成製作,範香麗老師母女齊動手,全家都上陣...... 短短几天,純手工製作香囊225個。呈現在眼前的中藥香囊五彩繽紛,香氣四溢,花樣繁多,而且每一個都是獨一無二,絕無雷同,老師們還精心地在上面繡上了“福”“平安如意”等字眼,以表達對一直以來勤勉地奮戰在線上教學的老師的祝福。

今年抗疫期間,中醫藥的出色表現引起了全社會的關注。從17年前中醫泰斗鄧鐵濤老先生率隊抗擊非典,到今年中央指導組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張伯禮帶隊迎戰新冠,從廣州市第八人民醫院率先使用的“肺炎一號方”到國家衛健委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發佈的“清肺排毒湯”,無不彰顯了中醫藥的重要作用。

中醫藥應用廣泛,而中藥香囊屬於中醫藥傳統的“衣冠療法”,俗語道“戴個香草袋,不怕五蟲害”,佩戴香囊,既是一種民俗,也是一種預防瘟疫的方法。根據此次疫情特點,新密二高製作的中藥香囊由佩蘭、白芷、艾葉、菖蒲、藿香、薄荷6味中草藥組成。現代研究認為香囊中濃郁的草藥香氣具有抑制致病菌、抗病毒、抑制炎症反應、提高免疫功能和身體抗病能力等效用。

校長張淑偉告訴大家:新密是岐黃文化發祥聖地、中醫藥文化發源地之一,岐伯,是中國上古時期著名的醫學家,精於醫術脈理,後世尊稱為“華夏中醫始祖”,而新密市內有著大量岐伯、黃帝活動的遺蹟,境內大鴻山的對面有座小山叫岐伯山,山上有岐伯廟、岐伯泉等遺蹟,岐伯山就位於新密市苟堂鎮南部,據傳是黃帝召集天下名醫開展醫藥研究、研創《黃帝內經》的聖地,在鄭州港區建成的河南版“小湯山”醫院也以“岐伯山”來命名。

張校長還強調:作為傳播文化知識的學校不僅要把校園的防控工作做好,更要有敏銳的眼光,將疫情轉為教書育人的契機,傳承傳統文化,肩負起文化教育部門的責任。

此次活動不僅成為學校防控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也為師生們上了一堂生動的傳統文化課。

“何以致區區,耳中雙明珠。何以致叩叩,香囊系肘後”,春已暖,花已開,香囊為您備好,美麗的二高等你們回家!(劉惠勤 王寶松 郭衛民)

�4�[C�s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