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认为白蕉和沈尹默哪个水平更高?

张彪书法工作室


白蕉和沈尹默,都是同时代的人。饱经了晚清碑学之乱,重振帖学的代表性人物。



在康有为倡导的遵北碑,贱唐碑的碑学主张下。碑学之风盛极一时。对王羲之一脉的帖学造成的杀伤力极大。帖学在中国一千七百年的历史,差不多被康有为毁坏殆尽。然而,物壮则老,盛极必衰,是自然之道。碑学轰轰烈烈的如旋风一样兴起。它的生长发育太快,势必衰落的也块。



沈伊默,白蕉,便是帖学中兴的旗帜人物。二人书法都是以二王为宗。坚持把书法带回传统的帖学中去。使书法具有书卷气息和韵逸秀妍的传统气蕴。二人的书风相当接近。白蕉的偏向于王献之,刚劲瘦疾。沈伊黙力道上弱于白蕉。走的是遒润的路线。若以得二王之法论,白蕉无疑要多一些。从我个人的角度看,我更欣赏白蕉的书法。

当然,书法风格的多样性,不能以个人的喜好来作决断。不是这个好,其它的就不好。风格上的差异,不是衡量书法水平的高低标准。就好比白色与黑色一样,黑与白关不存在哪一个色更好。白衣服就一定比黑衣服漂亮?书法的风格就是如此。总有喜欢或不喜欢的人。没必要去定谁更好。也定不了。



子衿书法


书法來源于人们共通的审美意象,而书法大家的作品除了得自深厚的传统功力,更主要还有"字外"之功; 对于独领一代帖学风尚的沈尹默,独运魏晋风神的白蕉来说,更难用一个简单的衡量标准來区分高下。

近人评论:二十世纪帖学阵营的代表书家,沈尹默长在风格多样,吴玉如长在跌宕奔放,白蕉则长在萧散洒脱。邓散木先生传羲之书风似会稽之酒,芳香醇厚。

他们的书法成就是由各自才情, 学识,阅历,审美积淀的结果。正如古人所言:"然消息多方,性情不一;子敬之不及逸少,犹逸少不及钟 张,意者以为评得其纲纪,而未详其始卒也。"

就是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所以对两位大师來说 我们并非一定要分出个是非高下來。

下面,分别从二位大师 "书法成就,笔法特点,书法理论,名家评论"四个方面。做一个横向的欣赏和分析,从两位一流大师的书法实践中,汲取营养來指导我们的书法学习。

一 书法成就双峰并峙

自晋唐以后,王羲之成为书法艺术的主流代表,"二王"体系的书法以绝对优势主导整个书法史。绝大多数的书法大家,都是继承了他书法中的一个或几个方面,发扬光大,就足以开宗立派了。这种尊崇一脉相承到现代,在以沈尹默等人的书法钻研和实践,以白蕉的书学韵致下进一步得到延续和彰显。

两位大师之中,沈尹默(1883-1971) 在20世纪的中国书法历程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历史地位。他进入书坛较早,但历经曲折形成风格并最终执掌帖学大旗,要远晚于他的前辈吴昌硕,沈曾植,康有为等人。

抗战胜利后,先生从重庆返回上海拒绝担任任何公职,甚至多次婉拒老乡兼老友于右任的邀请出仕。高标绝俗,如兰生丛棘,不败其芳。靠着鬻字谋生。以画竹明志,艰难度日。

上海解放不久,陈毅元帅在潘汉年,李亚农(历史学家,时任沪文管会主任)陪同下访问了沈尹默先生。陈老总说:“我访问知识分子,你是第一个。我们党需要你 们,你可以到北京去看看......"。这使先生感动的说不出话来。正如这时期先生词作中描述”生意无涯 ,老树逢春也著花“。”义师浩荡下江东,淮海声威草上风,秋毫无犯取名城,红军街宿到天明“。真实表达了由衷的心声。

作为一位杰出的书法大家,诗词文史家,书法教育家和近现代书法事业的奠基者。他不但在书法技艺上刻苦探索,更在书法理论和教育上身体力行,可以说桃李满天下,如"茅盾文学奖"命名者文学家沈雁冰(茅盾),文史大家郭绍虞,顾随; 书法家周慧珺 ,胡问遂,潘伯鹰,民国才女张充和皆出自其门下,资料记载,白蕉也或多或少受到过沈尹默的教诲。

1933年,沈在上海举办第一次个人书法展,百幅作品 真草隶篆皆备,声名鹊起。1956年,新中国举办第一次书法展览——"北京时人书法展 "。将沈尹默列为首席 实为众望所归。沈老一生,笔耕不断,撰有多部书如《书法论》《执笔五字法》《二王法书管窥》《名家学书辑要》《书法今昔谈》等等。

白蕉(1907-1969). 书法入手极高,他是近现代书法另一位帖学大师,同时也是诗书画印皆佳的全能型艺术家,他天赋异禀,在"二王"书法中研精细磨,终身不曾间断对笔法研究与临写,最终形成风神萧然,意境高远的魏晋韵致,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

1938年,为了抗日募捐,他和邓散木举办"杯水书画展"崭露头角即受到世人赞赏。1940年时,他又于个人名义举办书法展,好评如潮,被赞为"云间于右军功力最深,当代一人,世为公认"。其书法理论书籍也思想独具。有《云间言艺录》《书法十讲》《书法的欣赏》《体用章》《宗师章》书籍流传甚广。

二 笔法神采各领风骚

1 从书法特色来说,沈尹默讲法度,白蕉重性情。有人说,尹默之后,再无六体皆能,书法理论深厚的帖学旗帜;白蕉之后,更无书法狂人。其实,书法狂人到处都是,只是潇洒脱俗,有法讲度的狂人难求了。二位大师一位书法厚积薄发,多样专精,一生涉猎广泛; 一个专研魏晋,独树一帜,运潇淡闲散之境如世外山涧兰举,悠然彪炳。

沈尹默的书法用笔广取博收,秀逸儒雅,既行云流水,自然流畅。又墨法跌宕,笔力遒劲,有欧,褚之笔韵,又涵二王之胎息,很受书法文人的喜爱。

受古典和传统书学思想的影响,他遍临上百种法帖,碑刻,希望在继承传统基础上,想有所创新和突破 ,他先是从帖入碑 后又入碑出帖,

60年代,已经出帖的沈尹默追求晚年之变,"用狂草 章草笔意來补救其行书的秀逸,用苍渴之墨汁来补就朗润的笔意。用跌宕的疾速运笔来交融流静的内涵"

所以他更像一个传统文化的继承者,为传承帖学贡献巨大;他书法崇尚"二王"。对笔势笔法都有独到的见解。从晚年之变由秀润求苍拙来说 ,似乎气象更高一格。

而白蕉的行草书则更为清逸一些,他追溯魏晋唐笔意,自出机杼,调高而辭雅。格在魏晋,气息清新淳厚。诸体之中尤以行草尺牍见称,每于兴至,信手挥洒,天机流动,不见端倪。从其代表作《兰题杂存长卷》、《杂书题兰旧句》、《自书诗卷》看,他的书法,的确是得到了晋人的神髓。

如下图《白蕉论诗稿》中宫宽松 墨色枯潤相间,水气淋漓,甚至纸墨间还有水滴晕化痕迹。

是先生蒙冤罹患闲赋期间,于百无聊赖中信手拈来,写给老友邓散木的手札书信,让我们领略了全无矜持,放浪形骸的真实风采。整篇观笔法顺逆见险,墨法浓淡干湿似适当,林林总总婉转相承,惟是所变,晋韵潇散之气叠现。末尾四字"千万千万",枯笔涩行,似有万千言语欲言又止,令人唏嘘。

2 笔法特点异彩纷呈

尽管都是追求晋韵 如果将沈尹默与白蕉的字放在一起对比欣赏,在风格上还是有较大不同。

虽然二人皆俱有韵致,白蕉笔法通透灵秀,圆笔使转之间,有一股逸气,他出入晋韵芽意 ,又不受古法约束,体现了极高的“自由挥洒"。他的书法,无论结字、用笔,还是用墨,都表现出一种融会贯通的能力,所以他的字势主圆,却并非一味缠绕,于流动中有凝重、有跌宕、顿挫有度。

如下图" 天地" "气候"两组字。运笔以中锋贯穿,偶尔侧锋起笔,又在行笔中顿挫于中锋正轨,收笔处隐约有"停顿聚墨痕"而使线条呈立体感。

相比较看,沈尹默除了有晋唐法度韵致外,由于有近三十年的"由帖入碑,出碑入帖"的历练,就明显多了内在的骨力遒劲,雄迈之气。

沈尹默对各种风格的北碑都有尝试,他在《自习的回忆》中提到:“从《龙门二十品》入手,而《爨宝子》《爨龙颜》《郑文公》《刁遵》《崔敬邕》等……每作一横,辄屏气为之,横成始敢畅意呼吸,继续行之。"

沈尹默的行书点画的骨势有如铁画银钩 笔致紧敛,极尽跌宕起伏之能事 ,抑扬顿挫的节奏感很自然的融于法度之中。转中有折,折中又有转,结实而游刃有余。这是白蕉先生力所不及之处。

如下图斗大的"积玉"两巨幅大字,气完神足,着实写出才华横溢的功力。

这两字笔画体势极为悬殊,横画为多,如果照常态书写,容易造成堆积,头重脚轻的弊病。

于是沈老用多年临汉隶魏碑的功底 ,在结构上匠心独运,起笔蹲锋,笔力重而不僵,随即提笔转峰 顿挫之际,为避免"禾"与"责"的重叠,将"禾"的竖画写的刚劲有骨力,引而不发呈现高超的控笔能力,"责"的下部点画突变为挺瘦坚韧,勾部疾势飞白,使整个字透出空灵劲挺之气。

最妙不可言是"玉"字横竖交接处一个针尖大的小气眼,还有挑的一锋尖,画龙点睛之处,使整个字灵动起来,可谓神来之笔。

整体看,"积玉"二字锋棱内耀,温润如玉,正如黄庭坚所言"字里藏颖秀劲清",显示出沈老讲法度又追求晋韵风格的完美融合。

另一方面,白蕉用笔的异秉优势在于虽貌似云淡风轻,却劲拔圆润,妍媚多姿;其行笔看似迅捷,却丝毫没有直露和浅薄之感;用墨随和还有一种浑厚华滋的墨色变化。徜徉独步于晋韵唐法之间,好不悠然自在。这一点不仅沈老,就是近现代书法大家里面, 也难有人比肩企及,这正是他的优势和过人之处 。甚至在一次发言稿中还侃侃而言:“隐隐自居为第一”。狂妄吗 非矣,是自信。

3 结体和章法上异曲同妙

沈尹默严谨缜密而又爽爽有神。字距,行距特别讲究,虽疏疏朗朗,但气息通畅,如轻轻低诉,袅袅有绕梁余音。如下图:

而白蕉的行书结体筋骨开张,清劲端和,点画疏朗 ,字与字 行与行之间顾盼有情,笔道错落有致,斜正相映成趣。

如下图" 悬崖百丈"四字的 一枯一润,一轻一重对比强烈。但相向挺立,造成匀称优美之势。在挥洒自如中偶尔自然地参进一二处草书的"一笔书",使整篇作品更具有潇洒脱俗的意韵。

末尾"她在丛中笑"一行字,前两字和后三字稍断而意连,"中"字欹侧之势信笔一气呵成,飞白自然夹杂其中而灵动笔下。犹如一股美妙的乐曲 既有停顿,又有舒展,令人神往。让人想起白蕉那句话 : "字之巧处在用笔 ,尤在布局"。

三 书法理论各有专长。

一个书法理论缜密严谨,博大精深,追根溯源,强调系统化,令人受益匪浅;

一个长于幽默风趣令人于开怀大笑之处,醍醐灌顶。

但是论及"学书必须先从正楷书起",两人观点出奇的一致, 英雄所见略同。沈尹默常对学生强调古人蔡襄蔡君谟之言:"古之善书者,必先楷正 渐而之于行草 也不离乎楷正" ; 白蕉则对弟子曰:"欲工行 草,先工正楷,自为不易之道"。

白蕉的书法学理论多以深入浅出,轻松有趣地解释深奥的东西。

如论章法:"为人孤独不得,家人有一孤独者即觉别调,作字有一笔孤独,一字孤独,即为不入调,即断气失势也"

如论执笔:"怎样去执笔,这问题又正和怎样去用筷子一样,简单而平凡。”

论选帖,“选帖这一件事真好比婚姻一样,是件终生大事,选择对方应该自己拿主意。看见一种帖就去学,等于初与女子接触就爱上,欲定白头之约,危险正同"。

论学书大法曰:"夜半摸得枕头,何曾靠眼睛,多练习,归自求得也"

沈尹默的书法思想博大精深,溯本求源, 讲究系统性,逻辑的缜密严谨,

比如他说"学书要重用笔 用笔需讲法度,第二要论笔势 ,形势已得 必须进一步体会其神意,形神俱妙,才算能尽笔墨之能事。"

再如关于用笔的方法,一次,当代书法大家沙孟海曾专门请教于沈尹默:

尹默先生谈学书道:碑帖墨迹所启示,只是静态 。学者宜进而玩索古人运笔之动势,提按往复 虽未目睹 却可想象之。吾问先生运笔法,答曰:但看我写,也欲示人动势耳。先生讲究用笔 体察入微 "动势"二字,要言不烦 。《忆录先生所答 愿与学者共勉》

从沙孟海先生的书扎,从中可以领略沈尹默先生用笔之法。由此可以看出沈老临摹王羲之书法的方法,是在临帖时讲求法度 宁谨勿放,力求纤毫必肖,这正是他孜孜以求二王笔法,通过笔法的追溯达到二王书法的最高境界

四 名家互评眼光独到

关于沈尹默,白蕉的书法特点,书法家们各自不同的审美标准 ,也有不同的评价;

同时,沈,白二人也各有自己的观点,这些都能从不同视角提供我们欣赏两位大师的书法艺术。

1 如白蕉在《云间随笔》对自己书法有云:

余早岁临池,夙以之自负。遇得意,自钤“晋唐以后无此作”印,狂态可掬。然迄今亦未敢以此席让人。

2 沈老一生为人谦虚低调,但在书法上,沈氏却自视甚高。他的学生王静芝曾有文章这样记叙:

有一天,我看先生写一条幅。我禁不住称赞,不知怎么我忽然想起董其昌,我就顺口说:“二先生,董其昌总算不错了!”先生正写着,抬头看看我说:“董其昌?还差一点儿!”我直感的了解,先生是说董其昌比起先生还差一点。我连忙应声:“哦,哦!”先生低下头去又写,口中自言自语:“米元章以下!”这句话真使我惊讶!我的理解是先生真的自许,米元章以下无人可比。

以上都是二人对自己书法高自标持的自信体现。

3 书画大师谢稚柳谈起白蕉说:

“云间白蕉作书,不独得笔墨之妙﹐頗为传神﹐尤为前之作者所未有。"

4 沙孟海先生誉白蕉为:

“三百年来能为此者寥寥数人。书法之余,偶作兰草,风姿绰约,清冲淡远。盖以精于书道,故能叶叶出草法,办办入楷意。"

观其书画,是知非才情学养俱佳者不可入其堂奥。

5 当代书法家周鸿图评论沈尹默,白蕉这样说:

白蕉用笔虽然醇厚有余,仍有拖滑用笔,

柔风弱质,骨力欠缺,

虽有风神意趣,于法多有不合处。

沈先生点画有画沙屋漏屈铁之美!沈尹默书学影响了白蕉、潘伯鹰的取法,那是一定的!

潘 白的作品从本质上说,仍达不到沈的高度

6 上世纪三十年代 .陈独秀出狱入蜀,二次见到沈尹默的字后这样说:

"尹默字素来功力甚深,非眼面朋友所可及,存世二王字,献之近真迹,神韵犹在欧,褚所临兰亭"。

7 现代书法家许宝驯:

"云间书法,得力于二王,阁帖,欧阳询 米芾,宋以后字不染;又能胸有诗书,故其书无近人习气,让人有面目一新感觉"

另外,据了解,2019年10月国庆之际,上海书协将学习浙江"沙孟海书法艺术奖"、江苏"林散之书法艺术奖"的成功经验,明年推出"沈尹默书法艺术奖",打造成上海书法的文化品牌

欣赏过两位大师的艺术魅力和书法概述; 感慨万千,深感我们无需在沈,白两位大师之间分出高下。沈尹默,白蕉对中国近代及现代书法实践和理论建树上均有筚路蓝缕之功。更为可贵的是他们二人都历经民族危难和人生艰苦之际,仍能保持各自独立思想和铮铮风骨,

"当仁不让地承担起这个社会赋予,我们发扬光大书法的新任务。"沈尹默《书法散论》。

他们无论品格风范,还是书法造诣至今仍是我们时代的风标,和他们的书法一样光彩照人,惠及书坛,令人敬仰。


张劲逸


没有更高的,因为民国是个很短的时期,都不能算一个朝代,而且始终在战乱中。这种情况下很难出现众多大书法家。

当代人过于拨高民国书家是不合理的,以至于民国书家比几百年的清代书家还多。

个人觉得沈尹默,林散之等民国书法家的书法都是弊端重重,但很多人对此视而不见,盲目忽悠,随着大流嚷嚷,并不值得表扬。

真正的书法人应该冷静客观看待书法作品,要以负责的心态来面对。不是像一群乌合之众一样,别人说好就喊好,别人说差就喊差。

沈与白这样的人在民国时并不少,很多人都达到他们的水平,因为当时的人多数用毛笔写字,比如孙中山,蒋介石,包括北洋军系的头头们都写的很好,个人觉得都不比沈、白差。



艺国神殿


白蕉与沈尹默是19世纪帖学扛旗的两大巨擘,二人水平难兄难弟,不过风格却有较大区别。白蕉终生严守二王笔法,特别是于右军,亦步亦趋,不肯越雷池一步。但白蕉天分甚高,故不惟能等右军之堂,且可入其室。白蕉之于右军,如颜回之于孔子,具体而微,然终不能到。沈尹默书从二王出,然沈公学古,如蚕食桑叶,能出为丝纶。一变二王之遒劲典雅,为清新流妍。虽未入二王之室,亦不愿入,孔子所谓“不践迹,亦不入室”者。沈公之于右军,若孟子之于孔子。如王门排座,白蕉复圣,沈公亚圣。


白眼看绿茵


民国到现在,帖学这一块,暂时没人能跟白蕉相提并论!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资次之!白字的意趣直追宋人,而很多人(包括沈尹默,启功,吴玉如等等人)还停留在形资上。立判高下!


書貴熟後生


拿俩人好的作品比,我认为白蕉略胜一筹。沈字功力深厚,但有匠气;白字更有韵味,飘逸灵秀。


苦牒儿


白蕉更胜一筹


用户105326167272


两人都喜欢,收藏了多幅两位的作品。细细品味,各有风格;沈氏结字更严谨端庄,更追求笔墨的精准控制;白氏更洒脱飘逸,更加追求整体的律动感和节奏。一段时间喜欢白 一段时间喜欢沈。但有一点,沈氏非常用心的精品行书和楷书作品,确实要高出一筹


Mo210324244


论行书,白蕉小胜;论草书、楷书,沈尹默胜;论对书法的研究贡献,沈尹默完胜。


手机用户50041480820


1.沈在民国时期众人对他尊崇地位,其他人无法可比,白仅江湖而已。

2.从民国到49后,重要的出版物都请沈题写,白没有。

2.沈的功力,谁拿的出手。书法的高低,先看正书功力,正书能比吗?

谈书法高低,先看正书,正书有功底,有风格,路子正,才有资格谈其他,这是基础。基础差,底子薄,奇装异服有啥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