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懼、噩夢、難以集中注意力...創傷後心理治療要了解的事

創傷後應激障礙

PTSD

在父親去世後的40多天裡,

武漢男子黃健平均兩天一斤白酒,

這是他居家期間唯一的消遣方式——麻醉自己,逃離現實。

在這之前,

86歲的舅舅、53歲的表哥也走了。

送走父親的最後一幕在他腦海中始終無法消散,“就像坐巴士一樣,一站接著一站,太沒意思了。”

和黃健一樣,

需要心理疏導和救助的群眾還有很多。

恐懼疾病、喪親之痛、失序的混亂,漫長的等待......

至暗時刻已過,

恐惧、噩梦、难以集中注意力...创伤后心理治疗要了解的事
恐惧、噩梦、难以集中注意力...创伤后心理治疗要了解的事

重大災難性事件如戰爭、瘟疫、地震、海嘯、目睹他人死亡等,不僅會給人們帶來巨大的人身威脅、財物損失,還會給人帶來抹不去的心理創傷,更甚者,這種心理傷害遠大於身體的傷害。很多人身體傷害療愈後,心理創傷持續存在。

我們的心理熱線曾接到武漢一位姓陳的女士打來的電話。陳女士在丈夫因新冠肺炎去世後,經常失眠,但生活能照常。可是近來,她覺得自己出現了問題:除了睡眠不好外,晚上睡覺不敢關燈,因為一關燈腦子裡就出現丈夫去世的場景;看見白色就覺得恐怖,還把家裡白色的物件都扔掉了;一貫脾氣溫和的她,開始變得暴躁,常和兒子發生爭執;不願意外出,斷了和朋友的聯繫……顯而易見,這是創傷後應激障礙的表現。

什麼是創傷後應激障礙?

可以說是“暴風雪”後的精神障礙

創傷後應激障礙是指在遭遇異乎尋常的威脅或災難後延遲或無法很好地解決相應問題,從而產生的長期的嚴重心理問題。

多出現在什麼時期?

創傷後應激障礙的症狀有時出現在3個月以內,但有時可能出現在創傷事件發生一年以後?出現並長期持續的精神障礙,簡稱PTSD(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是在創傷性事件產生後,個體不能很好地適應。

恐惧、噩梦、难以集中注意力...创伤后心理治疗要了解的事

“易感人群”可能與他們童年的經歷、家庭條件、性格、創傷事件前後其他的不利事件、身體狀況、社會支持系統等因素有關。

此外,女性患PTSD的可能性要高於男性,而且症狀表現也略有不同。

心理復原力好的人往往表現得比較自信,抗壓能力強,即使經歷了很大的創傷也能很快恢復到平常狀態。相反,心理復原力弱的人在遭受重大打擊後,就容易出現創傷後應激障礙症狀。

PTSD都有哪些表現呢?

第一類,創傷性再體驗症狀,表現為事發時的場景和負面感受會不斷再現,往往是通過做噩夢、非自願的痛苦記憶的形式。比如陳女士一關燈腦子裡就出現丈夫去世的場景。

第二類,迴避和麻木類症狀,即社交逃避。表現為不與他人交流,冷漠無情,失去對生活的熱情。

第三類,警覺性增高症狀,即過度敏感。可出現激惹的行為和憤怒、注意力難以集中、失眠等表現。

我們推薦心理治療和藥物治療相結合的療法。

心理治療多采用危機干預來幫患者重獲信心,幫助患者接受所面臨的不幸與自身的反應,鼓勵患者多表達、多宣洩。

藥物治療方面,各種抗抑鬱藥可以減輕闖入性回憶,同時改善睡眠及抑鬱情緒,或同時服用抗焦慮藥物。

1.延遲暴露療法。

它是目前治療創傷後應激障礙最有效的方法,通過實地或想象暴露誘發患者的情緒與軀體反應,並鼓勵患者通過講述自己的創傷性事件及具體的症狀表現,討論與創傷相關的想法及感受來進行暴露與脫敏,從而學會區分創傷性事件及其他相似但並不危險的事件,幫助患者獲得對情緒及軀體反應的控制感。

在此過程中,要學習放鬆技術,把創傷性體驗和放鬆相結合,逐漸養成固定的緩解模式。

2.認知行為療法。

它是比較簡單、易於實施的治療技術,可使用認知行為療法識別並分析容易引起軀體反應的創傷相關思維及回憶,並針對性地幫助患者找出負性自動想法,適時調整。

3.團體治療。它是將經歷過相似創傷事件者聚集在一起,應用延遲暴露、認知行為等方法進行干預。在團隊的氛圍中,患者會覺得自己不是孤軍作戰,產生情感上的共鳴,獲得強大的被接納感、被理解感和被支持感。

當然,這裡還有一些小建議給到大家:

第一,和親朋好友充分講述自己的感受。

第二,與其他有類似創傷的人建立聯繫,抱團取暖。

第三,轉移注意力到其他事情上,或者採用呼吸調整、鍛鍊等方法來放鬆。

第四,保持規律作息,均衡飲食,睡眠充足,加強運動。

第五,善於向專業人員尋求幫助。

第六,避免做使自己感到有壓力或焦慮的任何事情。

審核:陳會揚 曹政 閆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