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曹操得了卧龙凤雏,还会有三国鼎立吗?三国的结局会怎么样?

冬夜萤火


我个人认为曹操跟诸葛亮的观点不同,在诸葛亮的眼中曹操就是汉贼,而凤雏庞统曾投奔过曹操,但被曹操嫌弃不为所用。但如果假设曹操得了卧龙凤雏,我个人认为三国照样还是会三足鼎立,卧龙凤雏是不过是民间的一个缪赞,综观三国演义,我个人认为诸葛亮虽是上通天文下晓地理,但行军打仗帅才不足,后世之所以评价高主要是体现了他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至于凤雏更是空负其名,在那个战乱纷飞的年代又岂能是一个谋士所能决定的,真正的历史还是那些能征善战的将军(如魏延)来决定的。


爱无恨35


结果一样。曹操手下谋士如云,根本不屑优龙,凤雏!


用户46401212138824大


曹操即便得到了卧龙和凤雏,只能让自己的处境更好些,三国鼎立的局面依然会出现。\r

首先,名士司马徽对刘备言:“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这句话有夸大之嫌,司马徽是荆州名士,但是并没有出仕,更多的是教书育人,诸葛亮和庞统与司马徽相交甚厚,从司马徽的经历来看,他有这样的预言能力吗?答案是没有,如果他有这样的能力,早就出山平定天下了,那就是神一样的存在,所以,这句话只能说明,司马徽对于诸葛亮和庞统能力的高度赞赏而已,至于到底能力有多强,需要用实践来证明。\r

其次,司马徽说这句话的时候,对象是刘备,他必然是站在刘备的立场来考虑问题,当时的刘备是什么情况呢?曹操已经压制华北,基本统一北方,而刘备只能屈居新野小县,兵微将寡,更重要的是,缺乏智谋之士,司马徽也为刘备分析过这样的处境,站在刘备立场,司马徽肯定在想最适合辅佐刘备的人才,而已经出仕的人才,刘备得不到,所以也不在司马徽考虑范围以内,结合第一条,司马徽真正的意思,应该是现在最适合辅佐刘备的人才是诸葛亮和庞统,他们二人最有才华。\r

然后,卧龙和凤雏的实际表现呢?庞统为刘备谋划西蜀刘璋,结果落凤坡遇难,英年早逝,诸葛亮长于治国、治军,不擅长打仗,而且诸葛亮六出祁山,也没有取得天下,因为他的事必躬亲,也造成了蜀汉人才的断层,结果是蜀汉是三国鼎立里面最弱的,也是最先灭亡的。\r

其次,与刘备处境不同的是,曹操的问题不在于缺乏人才,曹操手下人才济济,但是曹操确未能统一天下,更多的是北方士族对曹操唯才是举的抵制,因为曹操政策触动了士族的根本利益,所以曹丕在接纳了士族提出的九品中正制以后,曹魏才真正建立起来,所以,对曹操来说,一个或者两个人才或许能让他处境更好,不会有根本性的改变。\r

最后,得民心者得天下,取天下也是取民心的过程,一个或者两个人才不会对天下大势造成根本性的改变。\r

所以,即便曹操得到了卧龙和凤雏,还是会出现三国鼎立局面,天下大势,非个人所能改变。\r

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助到你。\r






文欣雕龙


那样子天下一统更好


知止而後有定


不会。当时比较有能力的君主北方的被曹操铲平,南方的只有江东孙氏,益州刘璋(他是有实力没能力),所以也就是一个孙氏。当时的刘备身边只有关张二人另外加孙乾糜芳等人。如果去掉一个诸葛亮,战略上就没有人给刘备指导方向,而且刘备最倚重的谋士其实是法正,正史中记载的诸葛亮是个战略家但在战术上很一般。而法正是刘备如益州灭刘璋后得到的,如果去掉孔明,刘备在赤壁之战中难逃被捏掉的命运。所以,按照楼主的假设,最可能的结果是曹操认识到荆州的重要性(赤壁之战中曹操其实已经拿下荆州,但很令人费解的没有稳固荆州形势,最终溃败),发起赤壁之战,孙权虽能够击溃侵犯本国的曹军,但荆州本在刘表手中,鞭长莫及,荆州被曹操拿下;或者是在诸葛亮的劝说下不发动多线战争,只针对刘表,荆州在握。然后进逼西川,攻下张鲁,益州便不战而下。天下三分,二分在曹操手中,孙权能够守住本土,可是他的后代就不行了。三国一统的结局就很可能在曹丕时代到来.  楼上的意见我不同意。之所以会出现三国割据,是因为当时的三国的政治制度都不符合当时的发展形势,可有都靠谱。当时的政治要求是由门阀控制国家,士族取代贵族。具体问题请参考易中天的《品三国》下中的结束语部分。  而楼上说的小农经济恰恰是需要一个稳固的中央集权来保证其外部环境的相对稳定,这是小农经济的脆弱性决定的。这就是为什么中国的发展历程可以简化为地方与中央的斗争,皇权与相权的斗争。中国革命的成功是因为共产党抓住了人民路线,因为马克思说过历史是由人们群众创造的。


贾大智


曹操果然了得,在群雄逐鹿中横扫一切,雄据北方。但他"挟天子以令诸侯",还是有许多忠于汉室的士大夫不愿随他同流合污。像诸葛之类忠于汉室的士大夫,就是"身在曹营心在汉“,如徐庶"一言不发"。最后不是联名反抗,就是被曹操打入冷宫或干脆杀了。

曹操有异心,就不能统一思想,做到人尽其才,铁板一块。在曹操也有后顾之忧时,他也不能尽遣主力出征,万一后院起火,断了归路,遭致败亡。曹操深知商纣王远征,被周武王灭了京都;夫差到中原会盟,被勾践端了老巢。曹操最信任的还是曹家诸侯班,一半要镇守京都。在朝廷上,还要不断清理朝官,有许多旧臣比如旬彧等,在曹操企图取代汉室时,纷纷站回了汉队,对曹操都是很大打击。

曹操在打败袁绍后,还不愿打开袁绍机密档案,命人一烧了之。不能打开看啊,一看肯定吓一跳,多少大臣同袁保持着联系,索性烧了不烦恼。可见朝中也是有很多有异心的人。

因此,想"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要天下人归附谋统一大业,是很难很难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