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秦政权考辨所谓"五胡乱华",是否令人质疑?

其实前秦政权统治时期并不存在"五胡乱华"的现象,而自古以来的这个定论是片面的,存在问题的。因为在该政权中以苻氐家族为首的少数民族首领具有较高的汉文化修养,另外前秦政权所实施的职官制度基本是汉魏旧制。至于该政权所实施的"一国两制"也是以汉制为主、单于制为辅的一项权宜之计,并且实施的时间较短。可见,以苻氐家族为首的各少数民族在此时并非是以所谓胡人身份扰乱中华,因此从文化方面看有关十六国北朝时期所谓"五胡乱华"之说是令人质疑的。

从前秦政权考辨所谓

一,五胡乱华到底是哪几个?

"五胡乱华"是指匈奴、羯、氐、羌、鲜卑等北方或西北的少数民族,在西晋末年以至北朝时期,先后建立了数十个割据政权的历史现象。这些视其为边地少数民族扰乱中华,或是主要涉及民族融合问题,余在长而前秦政权则是十六国时期由苻氐家族最初建立在关中地区的一个割据政 权,曾一度统一整个中国北方,饮马江淮,至于该政权是否有"乱华"之现象则需要加以考辨,把这个问题弄清楚才能进而辨析十六国时期是否存在"五胡乱华"之问题。

要弄清楚前秦时期是否存在所谓"乱华"之现象,就需要对于其统治集团内少数民族汉化情况做些分析。这里先分析苻氐家族汉化情况,不过史籍中没有苻洪、苻健、苻生等最高统治者汉化的记载,但是《晋书》卷一一三《苻坚载记》却有其汉化的明确记载,有云:"八岁,请师就家学。洪曰:'汝戎狄异类,世知饮酒,今乃求学邪!'欣而许之。……性至孝,博学多才艺,有经济大志,要结英豪,以图纬世之宜。""坚亲临太学,考学生经义优劣,品而第之。问难五经,博士多不能对。"

从前秦政权考辨所谓

可见,苻坚在"课农桑"的同时设立学校,广置学官,生徒中有学为通儒、才堪干事、清修廉直、孝悌力田者,加以表彰。他还每月亲临太学一次,考学生经义,选拔人才。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王猛的辅佐下,学校渐兴。苻坚还命令将士学习,选择博士授经于阉人及女隶有聪识者。这些均说明建立前秦政权的苻氐家族并没有"乱华"之意。

二,十六国时期各少数民族所建立政权的制度及所实施的措施中也多有汉魏旧制,前秦政权亦不能免俗。

从前秦政权考辨所谓

在苻生统治时期前秦政权设置有相当完备的职官制度,既有太师、太傅、太尉、丞相、尚书令、尚书仆射、中书监、中书令、侍中、尚书、特进、御史中丞、秘书监、著作郎、卿、大将军、将军,又有牧守,而这些基本是沿用汉魏旧制的。 苻坚是十六国时期的一个重要的统治者,他统一了整个中国北方,在其统治时期前秦政权的职官制度,虽然苻坚是从其从兄苻生手中篡夺的政权,但是他还是沿用此前的职官制度。而且中央职官齐备,还任命司隶校尉治理京师,在地方上除了设置州牧、刺史,还在其他少数民族地区设置护匈奴中郎将、西蛮校尉之类职官,以镇抚其他少数民族。 淝水战后前秦政权统治出现严重危机,苻坚被害后,苻丕在山东地区指挥前秦势力苦苦支撑。即便如此,苻丕仍然继续沿用汉魏旧制,苻丕时期前秦政权仍然继续实行汉魏职官制度,绝无改易。前秦政权确实曾一度实行"一国两制",诸如在苻洪割据关中之时确实自称大单于,而且此称号还排在三秦王之前,不过却排在大将军之后。到苻健继位之初也还是"僭称"天王、大单于,并设置百官,这种现象仅维持了一年左右的时间。第二年苻健正式称帝,随即就将大单于一职授给了身为皇太子的苻苌,也就是说在苻健的心目中皇帝不论权力还是地位都是高于大单于的。另据前文所引史料,可知到苻生统治时期,则不再设立大单于一职,结束了"一国两制"的政治局面,苻坚统治时期亦如此。至于苻丕、苻登时期则忙于与鲜卑慕容氏、姚羌势力角逐,职官制度更是没有变化。这从另一个方面说明前秦政权时期不存在所谓"乱华"的现象。

从前秦政权考辨所谓

三,前秦政权统治者是否以少数民族自居?

要分析建立前秦政权的苻氐家族那些少数民族首领的心理,则看他们是否认同汉文化,还是以自己是一个少数民族首领自居,即是否有扰乱中华之心态?从苻融称匈奴等少数民族为"虏",可见并没有乱华之心,而作为最高统治者的苻坚既未反驳,却听从这个建议,这说明他在心理上并没有觉得自己也是胡族。

从前秦政权考辨所谓

苻坚曾说"惟东南一隅未宾王化",却没有什么民族征服的文字语句,并列举了武王伐纣,夫差、孙皓灭亡的事例,还准备在灭亡东晋之后将东晋孝武帝、谢安、桓冲君臣请到其统治中心仕宦,并委以重任,这也看不出民族征服之意,也就是说苻坚等氐羌统治者并不存在扰乱中华之心理。 至于为何前秦政权的少数民族统治者没有打算扰乱中华,相反在文化上认同汉文化?这就要从他们所统治的地区文化方面考虑。可是值得注意的是该政权的最高统治者苻氐家族曾在后赵时期被迁徙至山东地区,而山东地区的人文风俗,该地区大多是"其俗尚商贾,机巧成俗"。"好尚稼穑,重于礼文。""其人尚多好儒学,性质直怀义,有古之风烈矣。""皆多文雅之士,虽俱曰边郡,然风教不为比也。"由此推测前秦政权最高统治者苻氐家族曾在山东地区受到先进的汉文化影响,接受了汉文化。

从前秦政权考辨所谓

此后该政权又曾经一度统一了中国北部地区,包括文化较发达的山东地区,因此在该政权统治区域的文化根本不存在什么"乱华"现象。 综上所述,在前秦割据政权中,苻坚、苻融、苻丕、苻朗等统治集团成员具有较高的汉文化修养,其中苻朗在淝水之战后逃往江南,其学识得到东晋文化水准颇高的士族认可,并撰有著述。此外,该政权在制度上沿用汉魏旧制,设置学校,教授生徒,教授贵胄子弟习读典籍。至于该政权只是在苻洪、苻健时期实行了"一国两制",此后即未见记载,而且是以汉魏旧制为主,匈奴单于制为辅的权宜之计。那么为何前秦政权的统治者在诸多方面认同汉文化?这则要从那些少数民族统治者心理上考虑,他们认同汉文化。这是因为中国北方农业地区汉文化底蕴深厚,人们或"好尚稼穑,重于礼文",或"务在农桑,好尚儒学"。正因为如此,当以苻氐家族为首的少数民族统治者进入该地区后,即被该地区的先进汉文化所征服,或自愿或被迫地接受了文明程度较高的汉文化。所以他们不论是割据关中地区之时,还是统一整个中国北方之时,并不是以所谓胡人身份想要扰乱中华,而是只想割据一方。

整体的证据证明,这个时期在文化上并不存在"乱华"的情况,所以,在文化方面,十六国北朝时期所谓"五胡乱华"的现象并不存在。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文化也是这样子。五胡乱华的进步意义大于落后意义,任何事物都是有一利必有一弊。

参考文献:

《"五胡乱华"是怎么回事》

《旧唐书》

《晋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