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算命先生忽悠了秦始皇,結果害得百萬人跟著一起遭罪!

咱們都知道,長城是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它的修建最早是從西周時期開始的,秦始皇不是第一個,同樣,他也不是最後一個。但是,秦始皇卻跟長城有著很大的淵源。

在秦朝,長城的修建一共徵用了近百萬人,相當於當時全國人口的二十分之一,修建長度超過1萬里,因此,長城才有了萬里之稱。而在秦朝之後的兩千年來,也有不少的王朝也在擴建,如果,把各個時代的長度加起來,至少都有十萬裡。

它作為古代的軍事防禦工程,為國家抵抗外敵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但是,在當時那個技術不發達的年代,就能修建出如此宏偉的建築,其背後付出的努力和心酸我們不得而知。但是,秦朝修建長城的原因,卻是讓人聽起來哭笑不得。

一個算命先生忽悠了秦始皇,結果害得百萬人跟著一起遭罪!

秦始皇是一個很有危急意識的君主,他知道自己的帝國是用暴力換來的,不少人都在背地裡想著如何反抗,雖然,並沒有爆發大規模的起義,但是,他還是整日都憂心忡忡,每天都在想著如何讓國家長治久安。為了安定民心,在公元前220年,他開始了巡遊天下,行程幾乎遍及了整個中國。即使這件事情發生在現在,旅途的漫長也不由得讓人生畏。

也就是在此次的巡遊中,他發現了一種神奇的方術,這勾起了他對長生不老的濃厚興趣,因為,他發現這種方法能夠有效地排解內心的憂慮,所以,他日漸痴迷。因為,秦始皇的這一興趣,來自各地的術士都來投奔他,其中,有一位叫盧生的術士深得他的信任。

一個算命先生忽悠了秦始皇,結果害得百萬人跟著一起遭罪!

盧生是原來燕國人,但是,他卻對秦朝的政治方向產生了巨大的影響。“焚書坑儒”和“修建長城”這兩件事,他都在裡面扮演了一個重要的角色。從此,這兩樁事就成了秦始皇殘暴統治的罪證,受千古辱罵。而之後,盧生自知秦始皇剛愎自用,仙藥難求,於是,逃離京城,不知下落。

按理來說,正值壯年的秦始皇對生死不應該會有那麼大的危機感,但是,他認為長生不老於天下的安定有密不可分的聯繫,尤其是在他派遣徐福去東海求取仙藥卻不知所蹤,且自己面臨多次遇刺的危險之後,他對生死的問題便更加的看重了。所有,他對方術的依賴感更加強烈,於是,多次派盧生入海尋求仙人,但是,都無功而返。

一個算命先生忽悠了秦始皇,結果害得百萬人跟著一起遭罪!

後來有一次,盧生當然也沒有找到神仙,但是,這一次他帶回來一本書《錄圖書》。雖然裡面的很多字秦始皇都看不明白,但是,書中有一句話讓長期不安的秦始皇終於找到了情緒的發洩口,那就是“亡秦者胡也”。

可以說,盧生一句搪塞責任的話引發了中國一場空前的戰略大震盪。

尤其是在盧生的一番說辭之後,他便篤定秦朝的安危必定跟胡人有著很大的關係。所以,他立刻命令大將蒙恬發兵三十萬人追擊匈奴,最終,將他們逐出河套地區。但是,他還是不放心,為了徹底剷除外患,他徵集了近百萬的勞動力,歷時多年的時間,修建了萬里長城,以絕胡人亡秦之患。

一個算命先生忽悠了秦始皇,結果害得百萬人跟著一起遭罪!

那麼,胡人到底什麼樣的本事,讓秦始皇如此大費周章,不惜一切代價都要擊敗他們?其實,秦始皇口中的胡人是之後我們所說的匈奴,在秦朝建立之前,就多次跟胡人進行較量,其中有輸有贏,但是,到了秦朝建立的時候,匈奴各地也逐漸統一起來,實力增強了不少。

所以,秦始皇一直都有攻擊匈奴的意願,只不過,有朝堂上大臣的反對,認為:建國初期百廢待興,應該抓緊時間增強國力,因此,這件事便擱置了下來。

一個算命先生忽悠了秦始皇,結果害得百萬人跟著一起遭罪!

但是,幾年的時間過去了,國家的形勢並沒有很好地發展起來,而且,現在有盧生帶回來的這本書,再加上,之前多次受到的威脅,秦始皇認為時機已經成熟,不能再縱容這樣的禍患存在,於是,才有之後的大舉進攻和修建防禦工事。

在這個時期,秦始皇不僅把之前的長城都連接在一起,而且,又擴充了不少,起臨洮止遼東。雖然,我們從今天來看,長城是一件偉大的工程,但是,對於當時的秦朝人民來說,那就是一場災難,同時,也為秦朝的滅亡埋下了一顆定時炸彈。

自古以來,不少人對這樣的做法都存在褒貶不一的看法,有的人認為:長城並不能阻擋外來的威脅,修長城所花費的功夫越大,人民則更加擔心外來民族的入侵,國家的支出也就相應的更多,軍隊的作戰能力反而更弱了,這樣看來,長城在當時並沒有起到太大的作用。

秦始皇死後,他的小兒子胡亥奪得了皇位,但是,在他當皇帝期間,更加暴政,使得民不聊生,百姓處於水深火熱之中,最後,終於爆發了大規模的農民起義,偌大的王朝就此滅亡了。這也讓人不由得想起當時的那個預言,後來的人都說:這裡的“胡”所指的並不是“胡人”,而是秦二世“胡亥”。

一個算命先生忽悠了秦始皇,結果害得百萬人跟著一起遭罪!

雖然,這樣的解釋顯得比較牽強,但是,我們卻又不禁深思,秦朝到底因何而亡?

並且,秦始皇在修築長城的同時,即著手加強邊境地區的開發建設,揭開了屯田戍邊、開發邊區的序幕。漢代,由於修築長城的時間較長,曾有多人提出移民實邊的建議,這些建議先後被漢政府採納接受並組織實施。

此時,移民和戍守長城的軍人一起,開墾荒地進行農耕,不但,加速了邊區的經濟開發,也節省了政府的大量的軍費開支,而且,大大減少了長途運輸之苦,最終,將華夏文化遠播四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