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十萬餘人的國民革命軍,為何能打贏七十萬北洋軍

只有十萬餘人的國民革命軍,為何能打贏七十萬北洋軍!

眾所周知,民國是我過一段非常混亂的時期,在那段時期,各路軍閥割據,互相之間明爭暗奪。孫中山先生經歷了袁世凱復闢失敗後,深刻認識到,想要拯救中華,必須自身槍桿硬。後來,孫中山先生去世後,蔣介石擔當總司令,率領十萬餘人的國民革命軍開始北伐,並且最終成功收復部分地區。

但是很多人奇怪了,當時國民革命軍只有十萬餘人,為何卻能打贏七十萬北洋軍?

只有十萬餘人的國民革命軍,為何能打贏七十萬北洋軍

第一,黃埔軍校提供了大量基層軍官。黃埔軍校乃是孫中山先生創立的,之後蔣介石擔任校長。在北伐戰爭中,這些黃埔學子衝鋒陷陣在第一線,為了拯救中華民族於為難當中,他們奮不顧身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黃埔前幾期的學員都是非常厲害的,其中我方一些高級將領都曾在黃埔軍校學習過。

只有十萬餘人的國民革命軍,為何能打贏七十萬北洋軍

第二,軍閥之間互相爭鬥。當時北伐軍主要面對的對手有,吳佩孚、孫傳芳與張作霖。而這三個軍閥雖然都是北洋一系,可是關係卻不怎麼好,互相之間為了利益經常大打出手。因此,國民革命軍北伐的時候,面對的是一盤散沙的地區軍閥,而不是整個七十萬北洋軍。

只有十萬餘人的國民革命軍,為何能打贏七十萬北洋軍

第三,國民革命軍當時氣勢高昂,他們心中充滿了信仰,是為了挽救中華於水深火熱當中。而反觀孫傳芳、吳佩孚等人,都是為了各自的利益。因此,面對國民革命軍的時候,北洋一系的軍隊潰敗的非常快。再者軍閥的部隊戰鬥力有限,不如訓練有素的國民革命軍。第四,北伐軍進展神速,一些地區軍閥臨陣倒戈。其實北伐軍在佔領到南京的時候,很多地區性軍閥思想就發生了改變,面對全國人民日趨高漲的統一呼聲,這些軍閥不得不做出選擇。比如東北軍在張學良的率領下,名義上歸附所謂的國民政府。

因此,其實北伐軍面對的北洋軍根本沒有那麼多。

只有十萬餘人的國民革命軍,為何能打贏七十萬北洋軍

從這四點分析下來,一方面是國民國命軍自身戰鬥力很強,另一方面軍閥之間矛盾很大,並不是鐵桶一般。因此,國民國民軍真正交戰的北伐軍,遠遠沒有70萬,甚至可能也就一半左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