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爱装、爱攀比的思想如何改变?

袁文翔


此类事情的一个解决路径一般为发生事情~发现问题~连接初心、目的~寻找原因~解决问题。接下来我们一步步的分析。

首先,发生事情:学生们之间互相攀比。

其次,发现问题:作为教育者,我们发现了这种攀比现象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接下来,连接初心、目的,为什么有这一步,那是大多时候,人们只知盲目行动,却不询问为何要做,对于攀比这件事,作为教育者,我们的目的是持全人教育理念,改变被教育者盲目攀比的心态,让孩子健康成长。

接下来,寻找原因:为何孩子们有攀比之心,其实不光是孩子,我们成年人也如此,我们都有和其他人,和自己比较的倾向,一旦发现我们在某方面不如他人,就是情绪失落,幸福感低,基于这种比较,会出现两种结果,一种持续低落,另一种化悲伤为动力,通过各种方式在某个层面显示比其他人好,从而获得优越感。

然后,解决问题:第一,想改变行为模式,必须先改变思维模式。让孩子明白发生攀比行为的前因后果,好多孩子的认知层面只是停留在,他比我好,我就要追上他甚至比他好。第二,寻找攀比的替代品,攀比不一定是从某个物质层面来比较,你的目的是有优越性,这种拥有优越性的方法可以有多个层面,比如学习成绩,身体强度,人员关系,运营的能力等等。第三,教师和孩子父母的角色也很关键,活在孩子看比演给孩子看更重要,想让孩子学会做人,教师和家长先学会做人,单方面要求孩子,这就是一种自私的表现,因此,教师和家长言传身教不攀比,孩子也会潜移默化习得。


赤炎培训讲坛


爱美是人的天性,爱穿漂亮的衣服是当代学生正常的审美心理。但爱攀比就不能提倡了。


社会上贫富不均的现象在学校体现得淋漓尽致。于是乎穿名牌,请吃喝,贺生日成为富有家庭炫耀的资本。一些家庭收入低下的学生受了刺激,自卑感油然而生,为了满足所谓的自尊,就向家长提出过分的要求,买高档些的衣服鞋子,甚至不让穿着寒酸的家长进学校,觉得丢自己的人。


作为班主任对此现象决不可以坐视不管,因为长此以往会在班级里滋生孩子爱虚荣,比排场的的不良土壤,孩子的人生观、价值观都会发生扭曲,孩子的学习兴趣没有了,学习的动力更谈不上。

就此问题,班主任要和学生家庭沟通,通过开家长会的形式达成共识:爱打扮,爱攀比的思想要不得,比学习,比进步才是主旋律。班主任可以举办:以我们的学校要培养什么样的人为主体的演讲活动,以矫正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旋律2020


学生爱装爱攀比不是学生自己形成的,而是家长形成的家风影响的。可以说没有任何一个孩子自己天生就装,攀比,还不都是没有思想的家长的言传身教影响造成的。比钱,比爹,比势力,有很多小学生就公然大放厥词,“我大哥是黑社会谁谁谁?我爸是谁谁谁?”等等!从装比就完全能看出这个孩子的家长什么样,干什么的。这不足为奇,太普遍了,这也是“网”络时代的特征骂!


李文彬531


正视孩子的攀比心理。当孩子出现攀比心理时,家长不要大惊小怪,先耐心听听孩子到底在想什么,别武断扼杀。比如当我的孩子羡慕班上同学有玩具时,我列举他的几个好朋友也没有带玩具去学校。同时也告诉他,并不是别人有什么,我们就必须买什么。做父母的要已身做侧带给孩子们正确的引导方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