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史】后唐时的唐山:只不过是一时的安宁

在李存勖死后,李嗣源取代他当了后唐的第二任皇帝。这位皇帝开始还是不错的,算是一位明君。处于后唐统治下人民,当然包括当时的唐山人民终于得到了一丝的安宁,可惜仅仅是一时而已。


暂时的安宁

李嗣源不喜欢声色淫乐,即帝位后,禁止中外诸臣进献珍奇玩等物。他不喜欢臣下阿谀奉承,他比较能够约束自己的行为,并能够接纳臣下的忠谏。李嗣源厌恶吏治败坏,即位后即着手整顿吏治,禁止官吏徇私请托、荐引,买卖官告文书,限制各级官吏荐引和荫庇官员的数额,三令五申禁止官吏对人民任意搜求苛敛,并对违犯者予以严厉的制裁。与此同时,李嗣源又通过表彰廉洁官员,来扭转吏治风气。

李嗣源为政宽松,比较关心百姓疾苦。他经常诵读晚唐诗人聂夷中的悯农诗,念念不忘民间的艰难,曾多次下令赦免罪犯,减免灾区百姓的赋税丁徭,并谆谆告诫官吏“不得科敛百姓”,“不得邀难商旅”。李嗣源还常到民间视察。李嗣源在位七年,战事稀少,屡有丰年,边境“诸蕃不相侵扰”,饱经战乱之苦的中原民众,总算是获得了短暂的喘息机会。

【唐山史】后唐时的唐山:只不过是一时的安宁

后唐明宗李嗣源是五代时期一个少有的开明皇帝,加之他在位时间稍长,因此能使国家稳定,政治清明,人民休养生息,对历史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不过他也有失误的地方。比如用人。在李嗣源统治时期,掌权的基本上是安重诲和任圜两个人。这两个人虽然对李嗣源很忠贞,办事也很认真,但两人之间却不能互相配合,相反却互相攻击,弄得朝政混乱,大臣们也不能团结。

而且他晚年也有严重的失误,残忍嗜杀,朝政昏暗,姑息藩镇。疑心过重,随便杀戮大臣,使得君臣离心,父子猜忌,国家元气大为凋伤。所以当他晚年患病之时,次子秦王李从荣,妄图夺取帝位,率兵攻打宫门。虽然禁卫亲军奋勇抵御并杀死了李从荣,但他终因受惊、愧恨交加而很快死去。由于继位李从厚昏庸无能,后唐王朝很快也就灭亡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