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有岳飛屈原,今有救火英雄賴寧,都被移出教材?理由挺“服眾”

如今的80後90後,都是聽著英雄故事長大的,古有精忠報國的岳飛,抵抗匈奴的衛青和霍去病,今有救火小英雄賴寧,他們的精神和價值一代又一代傳承,培養了一批又一批熱血青年,但是你知道嗎?有一些我們耳熟能詳的歷史人物,卻被移出了教科書,這又是為什麼呢?

張衡的地震儀被移出教科書

我們小的時候都學過張衡和他的地震儀,課本兒中是這樣描寫的,科學家張衡製造了一種儀器能測定地震方向,叫做地震儀,這是世界公認的最早的地震儀器。

古有岳飛屈原,今有救火英雄賴寧,都被移出教材?理由挺“服眾”

可是張衡和他的地震儀卻在2016年的部編教材和2017年的統編教材中被移除了,這又是為什麼呢?原來,因為年代太過於久遠,張衡發明的地震儀早已經失傳,而且他並沒有留下地震儀的詳細描述,我們在教科書中看到的地震儀是1951年,有一個叫王振鐸的人根據自己的想象復原而成的,隨後地震儀的照片和介紹文字被選入了教科書中,但其實這臺地震儀在學界的爭議很大,因為經過測試無法使用,復原原理也存在謬誤,所以從教科書中移除了。

岳飛別移出教科書?

抗金英雄岳飛和他精忠報國的故事,以及那首讓人熱血沸騰的《滿江紅》,相信大家都不會陌生,但大家知道嗎,這麼一個公認的英雄卻慘遭移出課本的結果,原因是什麼呢,原來岳飛的名號一直都被冠以民族英雄,可實際上民族英雄指的是對抗外來種族的英雄,而當時的金朝並不是外來種族,說白了,岳飛和金朝之間的戰爭其實是國內戰爭,不能上升到民族英雄上去,只能算是個英雄。

古有岳飛屈原,今有救火英雄賴寧,都被移出教材?理由挺“服眾”

屈原被移出教科書

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長久以來,我們始終把端午節和屈原聯繫在一起,但如今,屈原也走出了我們的視線,在教科書中再也看不見了。

屈原之所以被移出教科書,原因有很多,第一種說法,屈原的姓氏存在質疑,有人說屈原不姓屈,而姓羋,屈是他的氏。也有人對屈原的作品《離騷》存在質疑,因為離騷中出現了太多秦漢時期的事物和詞彙,因此很多學者認為這並不是屈原所作,而是後人託古之作。

最後一個原因,屈原的出現,僅僅是在《屈原賈生列傳》中提到過,但與屈原密切相關的《楚世家》和《張儀列傳》中並沒有提到屈原,有人覺得屈原這個人並不存在。所以屈原也存在諸多疑點,但相信,隨著史料的不斷出現,屈原總有一天會再次迴歸。

衛青、霍去病被移出教科書

衛青和霍去病是漢朝大將,也是一對叔侄,兩個人一生都在為抵抗匈奴作出了卓越的貢獻,甚至把匈奴趕到了俄羅斯的地界,兩個人被稱為我國古代歷史上的十大名將之一,為什麼也被移出教科書了呢,原來專家研究認為,抗擊匈奴也算是內戰,這打的都是自己人,所以關於漢朝對抗匈奴的所有相關內容,都已經從課本中移出來了。

古有岳飛屈原,今有救火英雄賴寧,都被移出教材?理由挺“服眾”

小英雄賴寧被移出教科書

賴寧是著名的救火小英雄,在我們小學的語文和音樂課上都對他進行過歌頌,在1988年,因電線短路發生了山林火災,年僅15歲的小賴寧發現火災後,和夥伴們第一時間趕到山上救火,最後火被撲滅了,小英雄賴寧卻永遠的離開了我們,因此15歲的賴寧被國家授予中國少年先鋒隊小主席,全國十佳少先隊員等榮譽稱號,很多媒體也爭相報道,成為了全國青少年學習的榜樣,但為什麼現在的賴寧卻在教科書中被移除了呢?

古有岳飛屈原,今有救火英雄賴寧,都被移出教材?理由挺“服眾”

其實賴寧的精神值得被傳頌,但是行為卻不可取,孩子畢竟是孩子,他們還不具備實踐價值觀的心理基礎和行為能力,一旦發生心有餘力不足但強行為之的事情就會付出慘痛的教訓,我們現在的教育倡導以人為本,孩子首先要保護好自己,才能去保護他人和他人的財產不受侵害,在生命至上的前提下,只有珍愛生命才能擁有美好的未來,所以我們要讓孩子知道,學生有精神追求的同時還要懂得量力而行,這其實是教育的進步。

教育的先進,教科書也應該與時俱進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教育理念也在進一步提高,這種提高就體現在教材的與時俱進上,教材的編訂者一定要有強烈的責任感,不但要把教材編寫好,還要讓教材不斷頻繁地變動,這樣的教材編寫才算是成功的。所以從這個層面講,上面人物在教材中的“消失”還是挺服眾的,但不在教材中,卻可以出現在其他讀物中,這並不影響我們去學習他們。

古有岳飛屈原,今有救火英雄賴寧,都被移出教材?理由挺“服眾”

語文教材應當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統一,以語言為核心,以語文活動為主題,以語文綜合素質的提高為目的,所以語文教材多頻繁變動就是為了品生課,社會課,自然課,科學課較好地融合在一起。

在我們的歷史大河中還有很多更優秀的人物出現,更新換代是必然趨勢。設計出更符合當下孩子價值觀的教材,讓孩子能夠接受更好的人文教育,我想這也是教材變動的主要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