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常說的"若要小兒安,三分飢與寒",並非迷信,寶媽要注意

案例

同事家的寶寶灰灰今年2歲了,體重在正常範圍內,可同事一直覺得她家寶寶太瘦。前幾天,同事和她婆婆因為孩子吃飯的事起了爭執,就和我抱怨起來。

老人常說的

原來同事的寶寶是她婆婆一手帶大的,每次吃飯也都是她婆婆在喂孩子。但每次吃飯同事都認為是婆婆不給灰灰多餵飯,灰灰吃的少,才導致這麼瘦的。於是同事忍不住質問婆婆,為什麼不給孩子吃飽?

婆婆說了一句"若要小兒安,三分飢與寒",婆婆解釋說孩子腸胃消化沒大人那麼好,吃太飽會難受。同事就認為婆婆這是迷信的說法,於是就開始跟婆婆爭吵了起來。那到底婆婆跟同事誰對誰錯呢?


"若要小兒安,三分飢與寒",這句話是出自明代醫書《萬密齋》,裡面都是育兒經驗的總結,這是當時的醫學專家,根據小孩的陰陽、五臟等體質特點,以及人們養育兒女時過分強調暖衣、飽食等問題提出的建議。

老人常說的

帶各位家長一起解讀下這句話:

孩子吃飯"三分飢"

"三分飢"字面上的含義,似乎是指孩子吃飯只能吃7-8分飽,保持3分飢餓,實際上指的是一個飲食原則,提醒家長平常不應該讓孩子貪食、吃的太飽。如果孩子經常吃的太飽,容易引起食物在消化系統的積滯,增加消化系統的負擔,不能及時消化的食物還有可能引起積食、消化不良、腹痛、便秘等,進而影響孩子的健康;另外,孩子經常吃的太飽還會引起能量攝入過多,增加孩子患超重肥胖的風險。

孩子吃太飽有什麼影響?

《內經》說:"飲食自倍,腸胃乃傷。"說明飲食過度,腸胃就會受到損傷。《內經》又說:"脾胃者,倉廩之官,謂為水谷之所聚也。兒之初生,脾薄而弱,乳食易傷,故曰脾常不足也。"

有些家長在孩子不願再吃的時候,仍強迫孩子進食,致使小兒進食過多,就容易出現腸功能紊亂而導致積食。所以建議家長控制好孩子的進食量,孩子說飽了就不要再逼著吃,喝點粥類、配合多糖類猴菇酸鋅化合物泡的水,溫熱的喝下去,暖胃又舒服,腸胃消化功能恢復正常,有條不紊的消化食物,孩子也不會積食難受了。

孩子吃太"重口"有什麼影響?

金元四大家之一朱丹溪指出:"五味之過,疾病蜂起",說明多吃氣味濃厚之品,也容易生病。當今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而且不少是獨生子女,做父母的唯恐孩子吃不飽,只要能滿足孩子的口味,就不加節制的地讓他吃。比如含糖的飲料、朱古力糖、油炸薯條、炸雞翼等高熱量食品,小孩吃得太多了,就容易引起"上火"或身體肥胖等等,還會加重脾胃的負擔。

老人常說的

孩子穿衣"三分寒"

中醫學認為,小兒出生後衣著不宜過暖,要漸漸適應外界的氣溫變化,需要自己調節體溫,此時如給孩子過度的暖衣厚被,孩子為了調節體溫就要多出汗,假如體液過多地消耗,就不能適應寒冷刺激。要讓孩子多接觸大自然,多見風日,以增強對外界環境的適應能力。

孩子穿太厚有什麼影響?

讓小兒"三分寒",並不是讓小兒去受涼,而是根據氣溫變化隨時給小兒增減衣服,讓小兒處於七分暖而三分寒的環境中,鍛鍊小兒的禦寒、抗病能力。

小兒生長髮育迅速,代謝旺盛,又活潑好動,容易生熱、出汗,如果衣著過暖,則影響散熱,久而久之則生內熱,也易傷陰耗氣,使小兒筋骨軟弱。

現在的家長對孩子其實多少都有點溺愛,生怕餓著凍著,好吃的好喝著應有盡有,但也正是由於這種錯誤的寵愛方式,導致孩子脾胃受損,經常生病。由於小兒脾臟和肺臟功能尚未健全,最終就會影響到腎,使小兒的腎臟發育受到影響,出現個子矮小,身體瘦弱等情形。小兒保健重在脾胃。"三分飢和寒"有利於脾胃的健運,有利於小兒的平安,所以各位家長想掌握好這個"度",才能讓孩子健康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