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罐茶換掉西湖龍井大師戚國偉,聊聊大師茶和品牌茶

喝一杯早春綠茶,就是品味春天的味道。

當然,追求品質的茶友可能會指定要喝浙江杭州核心產區西湖龍井。

今天上午,小罐茶官方自媒體推送“西湖龍井”主題的推文。

今年小罐茶推出3款西湖龍井,4月8日全國上市。點開推文,除了想喝一杯西湖龍井的消費者,還有關心小罐茶的小編。

仔細的小編髮現:悄然間,小罐茶合作的龍井茶製茶大師已經從戚國偉變成盧江梅

2位大師背後的公司

戚國偉,盧江梅本身是茶企老闆。

1.戚國偉(20世紀40年代生人)

戚國偉,杭州西湖龍井茶葉有限公司實際控制人,持股比例為65.67%。

杭州西湖龍井茶葉有限公司,註冊資本為180萬元人民幣,註冊時間為1999年1月。

通過股權鏈條追溯,杭州西湖龍井茶葉有限公司還是北京吳裕泰茶業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東,持股比例為3.30%,投資金額為330萬元人民幣。

今年已經70多歲的戚總,還可以親自炒茶嗎?

從小罐茶換掉西湖龍井大師戚國偉,聊聊大師茶和品牌茶

戚國偉

2.盧江梅(20世紀60年代生人)

盧江梅,杭州正浩茶葉有限公司實際控制人,持股比例為90%。

杭州正浩茶葉有限公司,註冊資本為1000萬元人民幣,註冊時間為2010年1月。

該公司旗下品牌為“盧正浩”。

盧正浩,盧江梅的父親,曾當選梅家塢第一任村黨支部書記和全國勞動模範。1991年,盧正浩去世。之後,小女兒盧江梅承繼父志,接過了梅家塢西湖龍井大旗,用父親的名字樹立了西湖龍井茶品牌。

年近60,還要忙於公司管理,盧總估計也沒時間親自制茶吧!

從小罐茶換掉西湖龍井大師戚國偉,聊聊大師茶和品牌茶

盧江梅

除了官方自媒體,小罐茶官方網站也已經撤下戚國偉,換上盧江梅。

西湖龍井合作大師的變化,對小罐茶品牌營銷策略和茶葉供應鏈的影響到底有多大?這可能需要消費者用錢投票,拭目以待吧!

大師茶的標準?

想要搞懂大師茶,可能得先搞懂茶葉“大師”的標準。

但不可否認的是,現在國內茶葉生產非遺傳承人和大師評定有點混亂。

就像某些著名教授不給學生上課,有些茶葉大師早已經不再生產一線。這些人能成為大師,多是企業社會影響力和公司老闆的身份。

1.小罐茶-大師西湖龍井

小罐茶今日推薦產品:西湖龍井.獅(獅字號是獅峰山脈附近),西湖龍井.龍(龍字號是白鶴峰一帶),西湖龍井. 梅(梅字號是梅家塢一帶)。

這3款西湖龍井都是核心產區珍品,應該算是大自然的限量款。

小罐茶的西湖龍井由製茶大師(綠茶類)盧江梅監製,並沿用西湖龍井傳統手工技藝炒制而成。

手工炒茶更依賴經驗的積累,這3款產品不知有沒有“盧派”西湖龍井的“十大炒茶手法—抓、抖、搭、榻、捺、推、扣、甩、磨、壓”?

從小罐茶換掉西湖龍井大師戚國偉,聊聊大師茶和品牌茶

不可否認,核心產區名優西湖龍井採製,還是離不開傳統的手工技藝。因為從口感、品質上講,還是手工製法更勝一籌。

西湖龍井全部產區面積168平方公里,核心產區不到5平方公里。顯然,這部分茶葉產量是有限,也不是大眾消費的茶葉產品,而且容易魚目混珠。

有小罐茶這樣的企業背書,或許是件好事,但要把工作做紮實!

2.大師茶

熟悉茶行業的人都知道。

無論是龍井茶還是其他茶類,很多都採用機械炒制,純手工製作產品所佔比重不高。

現在,稍具規模的茶葉企業都已經在用現代設備替代手工製茶。這是行業轉型升級的大趨勢。

所謂的大師茶,更多指將非遺傳承人的製茶技藝和現代茶葉採製設備結合制定茶葉產品標準,嚴格把關原料採購和生產過程。更多的茶葉生產苦活、累活正在逐步交給現代化的製茶設備去解決。

茶葉生產經營,不應該過度強調手工製茶和反對機械化。

小編更希望傳統手工與現代機械製茶兼顧,走大眾消費市場的,為了滿足量的需求,可以機械生產;但若是要頂級的名優茶,現階段還是要發揮精湛手工技藝的優勢。

茶葉消費平權

中國茶葉有個怪現象:核心產區的茶葉供不應求,但非核心產區的茶葉卻供過於求!

從小罐茶換掉西湖龍井大師戚國偉,聊聊大師茶和品牌茶

西湖龍井茶園

隨著互聯網的普及和社會發展,茶葉消費從信息平權到消費平權。

稀缺手工、核心產區茶產量有限,也不是面向大眾消費。大眾口糧茶—感動人心,價格厚道的茶葉產品,更符合疫情之後大眾茶葉消費時代!

科學飲茶、健康中國的時代背景下,面對國盛茶興的時代機遇,茶葉經營者和同行是一起去做大蛋糕—擴大茶葉消費人群和人均消費量。

從行業層面對名優茶做分級管理,有序營銷已勢在必行。

這就得迴歸到茶葉產業發展的趨勢上來說—茶葉行業品牌化。

對於從業者,品牌建設需要付出巨大而且持續的費用,違約成本高;對於消費者,品牌化的茶葉企業本身管理規範,而且出事有人買單,有人負責。

你怎麼看小罐茶換大師?

注:本文有參考網絡公開資料。

歡迎關注本文賬號,後續查看更多精彩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