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安眼中的“父親”是怎樣的?這些電影告訴你……


李安眼中的“父親”是怎樣的?這些電影告訴你……


近日,由李安導演,威爾·史密斯主演的電影《雙子殺手》公映,這部李安導演硬核歸來之作,剛上映就成為熱門話題,大家都在討論這部由高幀+4K+3D高規格拍攝的電影,看起來是如何如何的勁爆,視覺效果絕對炸裂。

但對於李安來說,《雙子殺手》最吸引他的並不是故事,而是這個故事所表現出來的成長主題,這反映出導演的心境。在《雙子殺手》中,滲透著李安哲學化的思考與追問:本我、父權、以及克隆的倫理問題。

在探討“父權”方面,李安是“老手”。三十年前,李安就藉由《家庭三部曲》——《推手》《喜宴》《飲食男女》,來展現它對“父親”形象的解讀。但每次同樣的主題,李安總是能給我們帶來不一樣的思考。

李安眼中的“父親”是怎樣的?這些電影告訴你……


《推手》:離開,是為了讓你們更好

77歲的朱老(郎雄飾)是來自北京的一位功底深厚的太極拳師,美國女子瑪莎(戴布·斯內德飾)是他兒子朱曉生(王伯昭飾)的作家妻子,老人是一個月前才來到美國的,和兒子、兒媳、孫子生活在一起。影片主要講述的老朱與養媳婦瑪莎生活習慣、以及思想觀念的衝突。

李安眼中的“父親”是怎樣的?這些電影告訴你……


電影的最核心的部分,是兒子抱著父親在牢裡痛痛哭,本想奮鬥讓父親過上好日子,不過兩個家庭就是兩個家庭。這是本片最讓人無法釋懷的部分,並是李安本片最大的戲劇衝突,從第一個家庭中文化不同的矛盾,到老年人的自怨,再到牢中的兒子的自白,這個中國的家庭傳承中的矛盾,時刻在提醒著父母和兒子已經是兩個家庭的不同成員了。作為傳統的男性家主無法滿足兒子和丈夫的雙重身份。

李安眼中的“父親”是怎樣的?這些電影告訴你……


首先便是不接受丈母孃給的資金援助,然後又無法在妻子和父親的關係中找到平衡點,最終不可避免還是要和父親分居,新的家庭形式就此產生,儘管是以破壞了父子層面為代價的,但是又感覺是那麼的合理,畢竟我們每個人都要走到這一步。新舊的更替讓人難以適從,更讓人悲哀。《推手》也是最能引起共鳴的一部,因為男主做了一個非常符合現實的決定,儘管想和父親過上好日子,但是最終父親還是住在了外面,這種情景殘酷的就像現實,我永遠在做著我們不喜歡的決定,而且還要不得不去做。

《喜宴》:理解,是因為愛你們

《喜宴》講述了定居在美國的同性戀者高偉同為了打發逼婚的父母,與非法移民女畫家顧威威假結婚而展開的一連串故事。

李安眼中的“父親”是怎樣的?這些電影告訴你……


《喜宴》中的父親的形象極具戲劇化色彩。他的身上既有軍人的嚴謹,又有作為父親的慈愛,既有作為中國人的傳統一面,又對兒子性取向的包容理解。這個人物身上有著太多的矛盾,因此也有很多值得探究的地方。

電影一開始,便是偉同在健身房裡揮汗如雨的畫面。通過母親在他耳機裡的敘述,我們也知道了這個家庭以及偉同父親的一些基本情況。父親是一名退伍軍人,退伍前官至師長,退伍後在家中只”領導著”母親和管家老張。權利的懸殊必定會為父親帶來心理上的落差。但他又時刻想要堅守住這份威嚴

在美國時,每天早上,父親都會出去晨練。他的步態鏗鏘有力,甚至經常鍛鍊的偉同都跟在他身後大喘氣,全然不像是剛做了心臟手術的老年人。軍人的身份,讓他永遠表情嚴肅,不肯服輸,不願服老

父親是家庭之中的絕對權威,偉同與母親對父親的態度,大部分時間是敬畏的。父親聽聞瑋瑋的存在,決定和母親來美國,容不得偉同說一個“不”字。偉同和瑋瑋草草舉行公證結婚,父親全程板著臉,母親也感受到了父親的不高興,公證一結束便哭了起來。直到當年的部下老陳要為偉同補辦婚禮,父親才高興起來。當偉同與賽門以及瑋瑋吵架時,母親不明就裡地詢問父親原因,父親只是不停地重複“吃你的飯吧!”母親便一言不發了

父親的形象和中國傳統的父親形象是大致吻合的。他們有著極強的自尊心,好面子,容不得一點質疑。自己決定的事情,容不得別人的反駁,他就是家裡的天,永遠撐著,永遠倒不下。

李安眼中的“父親”是怎樣的?這些電影告訴你……


父親的形象知道影片快要結束之時才達到反轉。父親和賽門在海邊,兩人面朝大海,背對著鏡頭。父親塞給了賽門一個紅包,賽門問道“所以你什麼都知道了?”父親說“我聽,我看,我瞭解”。鏡頭慢慢拉遠,大海的一望無際也喻示著父親內心的開闊。

父親什麼都明白,他知道兒子做的一切都是在騙他,但他不去揭穿,將這份秘密保留,為的是讓兒子順順利利地給自己生個孫子好傳宗接代。這個想法無疑是自私的,我甚至可以大膽地揣測,父親之所以能夠理解,是因為他自己本身也與偉同有著相同的性取向。未出鏡卻從對話中多次出現的老張,老照片中的另一位男人的身影,以及偉同是獨子等細節我們似乎可以窺探到。但是即使父親全都理解,他仍無法擺脫封建傳統的束縛,以傳宗接代為己任。他自己肩負著這一任務,又將這一任務繼續傳給了偉同,一代又一代,似是圓滿的結局,卻又陷入了無限的痛苦之中。

李安眼中的“父親”是怎樣的?這些電影告訴你……


影片的最後,偉同,賽門,瑋瑋目送著父母親進入安檢,接受安檢的父親舉起雙臂,以向上的姿態舒展著,似是解脫,他終於解脫了。

《飲食男女》:改變,是為了讓家人更好

《飲食男女》中,講述的是中年喪偶的父親和三個未婚女兒住在一起,又隨著三個女兒一個個找到歸宿,一個個離開的故事。這老頭子雖然已經失去了味覺,但每週日一定要親自下廚做一桌滿漢全席,彷彿這是父親與女兒們的某種儀式。

李安眼中的“父親”是怎樣的?這些電影告訴你……


作為一個父親,朱爸是個嚴厲稱職的父親,但女兒對他的不瞭解和老伴的早早離世,使他的內心十分孤獨,於是他選擇了走自己的路,正如他所說的一樣“我這輩子不能向做菜一樣,把材料湊齊了,才下鍋”,他和錦榮的愛情讓人莫名其妙,但是還是有徵兆的。

影片一開始,朱爸接到電話和對方聊天,最後說了一句,今天不說什麼時候說,顯得落寞,現在看應該是錦榮。而讓朱爸下定決心的時候,是老溫死了後,經理找他出山,朱爸不同意,經理說您是不是要另起爐灶,說他要跟著他,朱爸複雜的看著他,他終於明白了人死了什麼都不算了,要在活著的時候追求自己的生活。

李安眼中的“父親”是怎樣的?這些電影告訴你……


結語:這三部影片中塑造了三位不同的父親形象。睿智、內斂、敏感,幽默卻又帶著孤獨滄桑;慈祥、明智卻又不缺乏威嚴,三位父親走過了一條從消極退守、到無可奈何的犧牲、再到毅然決然改變命運的充滿波折的道路,這一切源於父親對子女的無怨無悔的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