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節氣最早制定出的冬至,它有哪些故事呢,戳進來看看

西北風襲百草衰,幾番寒起一陽來。

白天最是時光短,卻見金梅競豔開。


冬至(Winter Solstice),又稱為“冬節”、“長至節”、“亞歲”等

閏月的設置以冬至為標準(因為冬至總在冬月,冬月建子,為周正農曆的第一個月)

殷周時期,規定冬至前一天為歲終之日,冬至節相當於春節。後來實施夏曆。但冬至一直排在24個節氣的首位,稱之為“亞歲”。


二十四節氣最早制定出的冬至,它有哪些故事呢,戳進來看看

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一個,起源於春秋時期,

然而多數人並不知道,冬至的起源居然是來自於一次國家層面的都城規劃。早在3000多年前,周公始用土圭法測影,在洛邑測得天下之中的位置,定此為土中,這在當時有著政治意義的舉動,卻成了影響後世幾千年的節日之一。

古人認為自冬至起,天地陽氣開始興作漸強,代表下一個循環開始,是大吉之日。因此,後來一般春節期間的祭祖、家庭聚餐等習俗,也往往出現在冬至。冬至又被稱為“小年”。

冬至被小年,一是說明年關將近,餘日不多;二是表示冬至的重要性。把冬至作為節日來過,源於漢代,盛於唐宋,並相沿至今。


二十四節氣最早制定出的冬至,它有哪些故事呢,戳進來看看

中國古人將冬至分為三候:

一候蚯蚓結。傳說蚯蚓是陰曲陽伸的生物,此時陽氣雖已生長,但陰氣仍然十分強盛,土中的蚯蚓仍然蜷縮著身體;

二候麋角解。麋與鹿同科,卻陰陽不同,古人認為麋的角朝後生,所以為陰,而冬至一陽生,麋感陰氣漸退而解角;

三候水泉動。由於陽氣初生,所以此時山中的泉水可以流動並且溫熱。

二十四節氣最早制定出的冬至,它有哪些故事呢,戳進來看看


冬至是養生的大好時機,主要是因為“氣始於冬至”。因為從冬季開始,生命活動開始由衰轉盛,由靜轉動。各地在冬至時有不同的風俗,中國北方多數地方有冬至吃餃子的習俗。冬至經過數千年發展,形成了獨特的節令食文化。吃餃子成為多數北方中國人冬至的風俗。

在江南水鄉,有冬至之夜全家歡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飯的習俗。相傳,共工氏有不才子,作惡多端,死於冬至這一天,死後變成疫鬼,繼續殘害百姓。但是,這個疫鬼最怕赤豆,於是,人們就在冬至這一天煮吃赤豆飯,用以驅避疫鬼,防災祛病。


二十四節氣最早制定出的冬至,它有哪些故事呢,戳進來看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