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個人體活炸彈,日軍四百餘人慘敗,他們是永遠銘記的英靈

每逢佳節倍思親。清明節到了,我屢屢思念的還是身邊的英烈——華靈廟二十四壯士。

華靈廟原稱樺林廟,滑嶺廟。一場驚動中華,以少勝多的抗日曆史奇聞在這裡展現啦。

1941年12月,一架日軍飛機被晉綏軍第19軍37師擊落,機內四名日軍死亡,日軍為了報復,特由汾城和新絳抽調步兵400餘人,分兩路向該師三團三營七連陣地華靈廟秘密集結,12月7日拂曉前,日軍偷襲華靈廟陣地,守軍殊死拼搏,其中24名戰士,每人腰纏10顆手榴彈,自願組成“活炸彈隊”,在連長彭永祥的帶領下衝入日軍。導致日軍傷亡近400人,扭轉了局面,贏得了戰鬥的勝利。在中國抗日戰爭史上寫下了可歌可泣的一頁。

值得難忘的連長彭永祥說,“我已經有兩個孩子了,沒有顧慮了,犧牲的事兒讓我來吧!”然後義無反顧的帶領壯士們向敵人衝去……

值得永記的二十四先烈: 彭永祥 郭文光 李樹屏 牛功榮 王福祀 杜錫山 邵君娃 胡孝成 梁德昌 張王保 李貴生 吳慶周 周家寬 徐順德 葛志義 王振全 景新吉 羅華周 周秀恆 張三娃 遺憾的是剩欠名字不詳,只能深深的埋在心中,留取丹心照汗青。

值得感動的是,壯士獻身後,父老鄉親主動獻出24口棺材,掩埋了國民革命軍壯士們的英骨。

值得告慰的是:為了表彰他們的英雄壯舉,當時國民黨中央在全軍發出了嘉獎令。

值得含笑的是,弘揚民族氣節的《華靈廟之歌》,那些年唱響了大半個中 當年,閻錫山感其所為,將樺林廟,滑嶺廟,更名為華靈廟,並立碑題字永久紀念。你們是中華的魂,你們是中華的靈。

值得沉眠的是,現在華靈廟早已作為民族教育基地,每逢節假日人們都會前去看那生鏽的手榴彈,破舊的機槍,殘破的鋼盔。有意思嗎,對現代人崇尚鶯歌燕舞,歌舞昇平的今天,他們不忘先烈,不澤緬懷。

忠骨永存九泉

英魂銘記心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