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思政”化“疫情危機”為“教育契機” 雲上對話抗疫勇士感悟醫者大愛

“互聯網+思政”化“疫情危機”為“教育契機” 雲上對話抗疫勇士感悟醫者大愛

圖說:上海市普陀區人民醫院(紡一醫院)舉辦《道德講堂》第九講暨思政課 採訪對象供圖(下同)

今天下午,上海市普陀區人民醫院(紡一醫院)舉辦《道德講堂》第九講暨思政課——“援鄂•抗疫•大愛,共話‘疫’事”專場,邀正在隔離觀察中的援鄂醫療隊員俞烽、張玲、薛莉菲、倪力、蔡文珺、杜麗萍、馮琪、付佳英現場連線,與職工分享戰“疫”故事和人生感悟。看到大屏幕上隊員們的笑容,職工們感到非常親切,特殊時期的“雲上對話”,讓大家受益匪淺。

新冠肺炎來襲時,正縫新春佳節,上海市普陀區人民醫院八位醫務人員放棄了和家人團聚的時刻,第一時間奔赴抗“疫”一線,就在年初三、年初四兩天,他們分批隨上海醫療隊趕往金銀潭醫院和武漢三院。目前,他們均已圓滿完成任務,回到了家鄉上海。

“互聯網+思政”化“疫情危機”為“教育契機” 雲上對話抗疫勇士感悟醫者大愛

俞烽作為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副主任醫師、共產黨員、醫療隊隊長,他在武漢三院需要操心的事太多:防護裝備、人員配備、診療環節……都需要他參與協調、把關。俞烽有高血壓,但“埋頭工作”的他,哪怕是為自己量一個血壓,他都經常“想不起來”。身為隊長,他時刻牢記“帶好團隊、確保零感染”的重要使命,不僅在工作中給予大家指導,更在生活上給予大家關心,是大家心目中的“好大哥”“知心人”。

急診室副護士長張玲是共產黨員,有著12年急診工作經驗。她到武漢不久,拍下了自己的第一段視頻《媽媽我很好,請放心》。之後,《看看我們的防護服有多厚》等視頻被多家媒體轉載,最高點擊量達200多萬。新冠肺炎患者隔離治療期間無人陪護,容易“跑針”導致輸液部位腫脹,在武漢封城、物資緊缺的情況下,她用毛巾進行裁剪、縫合,製作了純手工的輸液固定帶,解決了這一難題。

付佳英是醫院援鄂醫療隊裡最小的90後,滿族姑娘,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護士。報名加入援鄂醫療隊後,她立即退了回老家過年的機票,逆行抵達武漢。穿著厚厚的防護服長達6個小時以上,她絕不輕易摘下面罩、脫下防護服,雖然臉龐除了傷痕累累,還有點變形,有點浮腫,但她卻說不要緊。付佳英還在防護服上寫下大家的暱稱、利用業餘時間拍攝記錄工作的瞬間,讓繁重的工作變得生動有趣。

在救治新冠肺炎患者的日日夜夜,火線入黨的薛莉菲,在重症病區用筆和紙與呼吸困難的患者交流,讀懂患者的需求;“救火隊員”馮琪,耐性地幫病人餵飯、換尿布,樣樣精通;青年醫生倪力,白天奮力救治患者,夜晚與同為醫務人員的愛人互相激勵;在金銀潭工作的蔡文珺和杜麗平彼此打氣、互相關心,熬過了一個又一個困難的日子……

“這堂雲端思政課讓職工在聆聽故事的同時,感悟醫者大愛。”醫院黨委書記陳燁表示,新冠肺炎疫情以來,醫院除派出八位醫務人員馳援武漢外,還先後派出24名同志支援花橋道口防疫工作。隨著境外輸入壓力的增加,截至目前,醫院已派出12位員工參與機場防疫任務。此外,醫院積極做好聯防聯控工作,針對疫情形勢的不斷變化,如隔離點人群的就診等問題,制定臨床科室、專家組等相應接診、救治流程,既要繃緊防控這根弦,又要讓人民群眾得到優質、安全的醫療保障。

通訊員 梅莉莉 新民晚報記者 左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