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米格-29k艦載機和中國的殲-15艦載機誰更勝一籌?

浪跡157245901


客觀講,米格-29K並不差,甚至有些地方還強一點。


從多數指標來看,米格-29K其實都不如殲-15(以下均為估測值),包括速度(米格-29K為2馬赫,殲-15為2.17馬赫)、推重比(米格-29K為0.97,殲-15為1.02)、內油航程(米格-29K為2100公里,殲-15為3500公里)、最大載彈量(米格-29K為5.5噸,殲-15為6.5噸)。



在機動性能上,米格-29K和殲-15大致相當,最大爬升率都在330米/秒左右,水平盤旋能力相差不大。


在雷達方面,米格-29K採用無源相控陣的“祖克ME”雷達,殲-15可能用的還是多普勒雷達,但是殲-15的雷達天線尺寸大,所以探測能力還是超過米格-29K。



總體來說,如果雙方是正常作戰配置,米格-29K作戰能力不如殲-15。尤其是超視距能力,米格-29K不僅雷達遜色一籌,而且R-73導彈完全打不過殲-15的PL-12和PL-15。但是,近距格鬥米格-29K還能搏一搏。



不過,如果考慮到滑躍起飛的因素,米格-29K就有優勢了。關鍵是米格-29K重量輕,最大起飛重量只有24.5噸,殲-15則要超過33噸。米格-29K起飛載彈量反而可能超過殲-15。後者的6.5噸最大載彈量,其實很難在航母起飛時實現,一般攜帶兩枚反艦導彈就很勉強了,但實際上原本裝四枚以上都是可以的。


所以,還是需要發展彈射器,才能充分發揮殲-15的最大實力。


陶式防務評論


假如說,印度航母要是有彈射器,米格-29和殲-15之間孰優孰劣將是一本無頭帳,但是遺憾的是印度採購的米格-29K艦載機和殲-15一樣都是滑躍起飛,此時重型機和中型機之間誰更牛逼一些,結果還用說嗎?肯定是殲-15,且在實際作戰中勝的不是一丁半點。

米格-29戰鬥機誕生至今已經將近四十年了,但是其在實戰中的名聲可謂是一片狼藉,成為國際上一款聲名最差的三代機。雖然俄羅斯對該型機進行了升級改進,發展成現在的米格-29K艦載機,並計劃未來使用米格-29取代現役的蘇-33.但整個米格-29譜系從發展之初就是和蘇-27重型機輕重搭配而誕生的。

從發展脈絡來看,米格-29K相對於殲-15來說,僅剩的優勢就是血緣比較純淨一些;米格-29K是直屬血脈,而殲-15則是蘇-27系列中國版的殲-11B的基礎上融和多種技術發展而來的艦載機型號,在綜合作戰性能上比蘇-33還要優異一些。由此可見作為蘇-27的子孫,殲-15從一開始就要比米格-29K要略優一些。

再來點乾貨,殲-15作為一款重型艦載機,具有起飛重量大、留空時間長、作戰半徑大等一系列優勢。先來對比一下作戰半徑,殲-15的作戰半徑最少在1300公里以上,就算是滑躍起飛無法滿油滿彈起飛,其作戰半徑也在1000公里以上。而米格-29K天生短腿,其作戰半徑理論上可以達到1000公里,但是滑躍起飛模式下,能達到600公里就已經很不錯了,孰優孰劣還用多說嗎?

再來看看載彈量,米格-29K作為典型的中型機,其最大載彈量在5噸左右。而殲-15艦載機理論上載彈量能達到8噸的水平,兩者都是滑躍起飛,因而無法滿彈起飛,腿長和載重之間存在天然的矛盾。另外,殲-15的體量是擺在那裡的,其在設計之初就考慮到掛載大重量彈藥的需求,因而殲-15的掛架載重比較大,單個掛點就可以掛載4噸重的彈藥,而我們的鷹擊-12K空射型全重也不過2噸多一點而已。

此外,殲-15的掛架間距也是很大的,兩個掛架之間的間距在0.4米左右,結合單個掛點最大載重大4噸,兩者相結合就意味著殲-15能夠掛載尺寸更大的對地、對海攻擊彈藥,這一點是所有的中型機都不具備的,也是殲-15最大的優勢所在,且我國海軍歷來重視對海攻擊能力建設,在日後的作戰中有很大的市場。

最後在囉嗦一下,海軍之所以比較青睞重型艦載機,除了受到空軍殲-11系列優異表現的影響之外,最主要的還是因為我們的航母採用的是滑躍起飛方式,無法滿油滿彈起飛,因而重型機憑藉其較大的作戰航程和載重一定程度上可以彌補對於作戰半徑和載重能力不足的問題,重型機無論如何也要比中型機要好得多。


鷹鴿分析


毫無疑問殲-15壓著米格-29K打,兩者根本不是同一級別,拿它們的前身蘇-27和米格-29對比。蘇聯時代高低搭配的典範,前者是重型戰鬥機航程遠、載重大可拓展性強,後者則是中型國土防空機腿短、載重小是它的最大弊端。

下圖是蘇-33艦載機,殲-15的老前輩。

兩者雖然都是雙發戰鬥機,但是由於機體大小、起飛重量差距在,表現在性能參數上就各有不同。殲-15戰鬥機最大起飛重量33噸,最大外掛8噸,最大飛行速度可達約2.4馬赫,最大航程3500公里。兩臺AL31大推力渦扇發動機,再加上整機12個武器外掛點,可以掛載各型空對面導彈以及普通火箭彈和航彈。

米格-29K最大起飛重量20噸,最大外掛約5噸,最大飛行速度2馬赫,最大航程2100公里。兩臺RD-33加力渦扇發動機,整機7個外掛點,同樣可以掛載各類武器彈藥。

兩者最大的共通點都配屬於滑躍起飛航母,在最大起飛重量方面可能會受到一定影響,但是基礎設計定位上的差距不是可以隨便彌補的。兩者除上面基本性能指標,配套的航電系統更是差距明顯,就算是單挑的打法也是殲-15壓著米格-29K打。


河東三叔


在無代差的前提下,重型機的優勢根本就不是中型機可以比的!這點可以從殲11B與殲10B/C的對抗演習中可以看得出來,在對抗演習中,殲11B與殲10B/C之間的對抗,勝利者多是殲11B。由於米格-29K與殲15並不存在代差,所以殲15的性能是足夠可以壓制米格-29K的。

重型機殲15的優勢

重型戰鬥機的優勢在於作戰半徑,航程,空戰能量,載彈量。殲15艦載機的空重在16噸-17噸之間,最大載彈量在5噸左右,內油9噸,在航母上的重載起飛點時完全可以做到滿油滿彈起飛,只不過這時的機動性和作戰半徑都受限較大。殲15戰鬥機的航電系統可以說是移植殲11B的,只不過殲15的座艙玻璃化程度要比殲11B的強,一共5塊顯示器和一個衍射屏顯,提升了人機界面。

殲11B戰鬥機安裝的是1493型脈衝多普勒雷達,該雷達對典型戰鬥機的截獲距離也超過了150千米。可以跟蹤多個目標,同時攻擊其中威脅最大的6個。而殲15艦載機的機載雷達或許也是1493,具體的性能與殲11B的也不會有太大的差別。而殲15的機動性就不如殲11B了,畢竟空重提升了,而發動機的推力並沒有提升,以至於空戰推重比下降。目前看來,殲15艦載機的空戰武器還只是霹靂-12和霹靂-8,而霹靂-15和霹靂-10已經在殲11B戰鬥機上進行了實驗。所以說,在未來,殲15還是可以使用霹靂-15和霹靂-10導彈的。

中型機米格-29K的性能

米格-29K戰鬥機安裝了甲蟲-ME雷達,該雷達的可以同時探測20個目標,並對其中威脅最大的6個發動攻擊。此外,米格-29K安裝了兩臺RD-33發動機,其加力推力為8.7噸。米格-29K戰機的正常起飛重量為20噸,最大起飛質量為22.4噸,最大載彈量在5噸左右。其空戰推重比為0.8,與殲15艦載機的差別不大。

而米格-29K使用的也只能是俄製R-77和R-73空空導彈,這兩型導彈的性能與霹靂-12和霹靂-8的性能基本相當,由此可知,在機載武器的性能上,殲15艦載機和米格-29K並沒有大的差距。



最終來看,在中遠距空戰上,就看雙方的航電性能了。由於俄羅斯的電子技術發展遠不如我國,所以在電子戰能力上米格-29K並不如殲15。而在近距格鬥時,重型機的優勢絕不是中型機可以比的。所以說,相對於米格-29K而言,殲15有不小的優勢。


江山何沉


一箇中型機,一個重型機,二者根本不是一個檔次。如果俄羅斯有能力繼續改進Su-33並重新啟動生產線,那麼他的“庫茲涅佐夫”還願意全部用Mig-29K嗎?當然了,對印度的航空母艦來說,Mig-29K是最好的選擇,在載機量和性能之間做了一個平衡。


我們基本可以認為,同等級的重型機在綜合性能方面是優於中型機和輕型機的。從理論上講,重型機擁有更大的外形尺寸和允許的最大起飛重量,所以可以安裝大推力發動機、攜帶更多燃油、攜帶更多彈藥、攜帶性能更優的雷達和航電系統。特別是現代信息化條件下的戰爭,信息獲取能力在空戰中表現得越來越重要,如果可以搭載更大功率的機載雷達那麼具有先發現先攻擊的優勢,如果有預警機那麼自然是更好。而且重型機後期改進餘地相比較中型機還是比較大的,這就等於重型機無論在初始性能還是後期改造餘地都佔優勢。

Mig-29K本身是在中型的Mig-29戰鬥機基礎上發展而來的,最大起飛重量24噸左右,比原先Mig-29的19噸要提升大約5噸。配備2臺中推力的RD-33MK渦輪風扇發動機。以前Mig-29常被戲稱為“機場保衛者”,就是諷刺他的作戰半徑,雖然Mig-29K有了優化,但總歸還是中型機,自然無法與33噸級的殲-15和Su-33相媲美。


當然我們不是說印度選擇Mig-29K就是錯誤的,畢竟我們要從現實去考慮。印度海軍的“維克拉瑪蒂亞”號只是一艘4.5萬噸級的中型航空母艦,而且還是由11434型“巴庫”號載機巡洋艦改造而來,原本“巴庫”號就是一艘大號的巡洋艦,即便大概也只是中型航空母艦的體量。在這種情況下,如果“維克拉瑪蒂亞”號選擇搭載Su-33這類重型艦載機,那麼他的載機量將會急劇下降,在出擊效率上大打折扣。而中國“遼寧”號航空母艦本身就是6萬噸級的重型航空母艦,雖說上殲-15確實使其載機量沒有西方國家的航空母艦那麼“漂亮”,但這至少是一個飛行團24架的攜帶能力,足夠保證連續的打擊行動。

這二者在艦載機選型上其實也是充分考慮實際情況的。應該說中型航空母艦+中型戰鬥機的作戰能力要比中型航空母艦+重型戰鬥機要好一些。當然這裡面也有一些俄羅斯的私心在裡面,在Su-33嚴重老化的情況下借印度的訂單恢復Mig-29K的生產線,以此給自己的航空母艦更換艦載機。


雛菊西瓜Peterpan


當然是殲-15更強了,雖然目前殲15和米格29K都屬於四代艦載戰鬥機,但殲15是重型戰鬥機,米格29K則是中型機,重型艦載機的載彈量、航程等方面都對中型機有很大的優勢。

殲15作戰半徑1500千米,載彈量8噸,機身機翼下方有6-8個外掛點可掛載重型彈藥,例如鷹擊系列反艦導彈,而米格29K作戰半徑僅有600千米,載彈量4噸,僅有4個重載掛點,很多時候還得讓給副油箱。

雖然說兩款艦載機目前都採用滑躍起飛,艦上部署時無法達到理想性能,但是重型機即使起飛重量被削減了,它的載彈量、航程仍然是中型機無法比擬的,例如蘇33艦上起飛時重量26噸,米格29K陸地機場起飛最多也就20噸,殲15的艦上作戰能力顯然是強於蘇33的,公開報道顯示,殲15在短距起飛位、輕載起飛時作戰半徑(多枚空空導彈)仍有1000多千米,重載起飛時可保證至少4枚反艦導彈+空空導彈的掛載能力,這種能力比陸上機場出動的米格29K都要強。

這還是早期的殲15,殲15的後續改進型,還將換裝有源相控陣雷達,從而一躍躋身四代半戰鬥機行列。


止水興波


印度海軍自己都嫌棄米格-29K艦載機,不斷向米格-29K生產國俄羅斯提出抗議,要求解決米格-29K艦載機的一些問題,不過俄羅斯還是一如既往的說:想要處理可以,必須得出錢。

所以一款印度看不起的艦載機,它的能力能好到哪裡去?光最近兩年,印度米格-29K就墜毀了3架,其中還包括艦載型號,雖然可能和印度的維護系統有關係,但是兩年摔3架,多少也和米格-29K戰鬥機本身性能有關。



說到米格-29K艦載機,印度表示有很多話要說,因為印度因為它被俄羅斯坑了幾十個億美元!當初俄羅斯提出要免費贈送印度航母時候,只需要支付航母改裝費用和艦載機費用就行,印度一聽很開心,買艦載機送航母,天下還有這個好事。

不過印度後來發現,這就是一個套路,俄羅斯不斷加價,印度也只能認栽。那麼印度為什麼不採用俄羅斯現有的蘇-33艦載機呢?原因很簡單,蘇-33屬於重型艦載機,印度維克拉瑪蒂亞號航母由於是蘇聯基輔級重型載機巡洋艦改裝而來,排水量才40000多噸,使用蘇-33不合適。

所以印度只能使用米格-29K,雖然米格-29K艦載機各位不熟悉,但是它的陸地型號米格-29可是大名鼎鼎,人送外號“機場守衛者”,顯示出它航程短和載彈量小的缺點,登上了航母,性能更要大打折扣了,又稱為“航母守衛者”。

印度為了替代米格-29K,甚至開始自己研製艦載機,由LCA“光輝”艦載機改進而來,目前已經進行了航母著艦和滑躍起飛試驗,從這方面也可見印度對於米格-29K性能的不滿意。
而殲-15屬於蘇-33的升級改進型號,比俄羅斯原版蘇-33性能更先進,尤其是航電系統和武器系統,都遠遠超過蘇-33艦載機,更別說印度航母使用的米格-29K,兩者其實根本不在級別,沒有可比性。


資訊所長


關於我國殲15艦載機和印度米格29K艦載機誰更先進的問題,其實背後無外乎到底是重量佔優還是數量佔優的問題?特別是在俄羅斯為其唯一的航母庫艦換裝艦載機時,將此前裝備的蘇33重型艦載機換成米格29K中型艦載機後,更是加劇了網友對於殲15和米格29K誰更佔優的思索。

首先從兩款戰機的定位來說,殲15定位於雙發重型戰機,米格29K定位於雙發中型戰機,回溯到兩款戰機初始階段時,蘇27作為蘇聯研製的遠程國土防空攔截戰機,主要用於在蘇聯廣闊的國土上攔截外敵入侵,稍小的米格29則定位於重要支點保衛,所以也被稱為“機場保衛者”。大家也都知道重型機在定位上就要比中型機高一個等級,所帶來的不光是載彈量和作戰半徑的提升,更是整個綜合作戰實力的碾壓。
當然細分的話,殲15雖然是重型戰機,但是因為採用的是滑躍起飛方式,自身的優勢並沒有充分發揮出來,所以和同為滑躍起飛的米格29K在最大載彈量上相差無幾,都是5噸左右。但是因為殲15是重型機的優勢下,其擁有多達12個武器掛點,其中8個掛點是可以掛載重型武器的重載掛點,而且機身腹部中軸線上的兩個重載武器掛點,更是可以串聯掛載單枚重量超過4噸的超重型反艦導彈或者夥伴加油吊艙,所以在武器掛點的靈活性和適應性上更為廣泛。
米格29K雖然也有接近5噸的外掛重量,但是受限於機身尺寸其只有9個武器掛點,但是卻連一個重載武器掛點都沒有。也就意味著米格29K雖然擁有接近5噸的武器外掛重量,但是因為沒有重載武器掛點,不具備掛載重型反艦導彈,所以在執行對地對海打擊任務時相比殲15相差可不是一點,畢竟殲15發射鷹擊83K空射反艦導彈打擊水面目標已是司空見慣,但是無論是印度的米格29K還是俄羅斯的米格29KR都沒有進行了類似飛行訓練。
或許在這個時候不少人就會說,米格29K雖然性能差點,但是體型小,在寸土寸金的航母上搭載數量更多,畢竟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呢。比如全球範圍內美國當下尼米茲級航母搭載的是F-18是中型艦載機,法國的陣風M也是中型艦載機,所以最適合航母的肯定是中型艦載機了。
但是事實並非如此,F-18最開始是用來和F-16這種單發戰機競標美國空軍中型戰機項目的,一開始的稱號也是YF-17,只是後來競標敗北後被海軍看上,用來替代年邁的F-14重型艦載機,對於海軍來說既然選擇了F-18就得接受其比F-14更小的體型和更弱的作戰力。但是後面也就是現在美軍航母上大量換裝的F/A-18E/F艦載機體型相比C/D原版的體型擴大了至少25%左右,在起飛重量和最大載彈量等方面也躍升至重型戰機30噸起飛重量行列,最新的F35C更是比F-18E體型個起飛重量更大。
同樣法國的陣風M艦載機雖然從起飛重量等方面算是中型戰機,但是相比戴高樂號航母4.2萬噸的滿載排水量,已經算是這個航母級別中的重型艦載機了,而且為了能夠上艦,陣風M特意放大了著艦迎角和加高了前起落架高度等,就是因為法國人想要在中型戰機的身上獲得接近重型戰機的需求,所以光看陣風戰機超強的外掛能力就能看出其中型機身軀內重型機的野心。
最後再說一下數量就真的代表了勝利嗎?那麼為什麼世間千萬臭皮匠卻只有一個諸葛亮呢?二戰時期美國很多航母能夠搭載上百架艦載機,但是現如今的尼米茲級航母卻只搭載80餘架艦載機,能認為尼米茲級航母綜合作戰實力不如早前二戰時期的航母差嗎?
二戰時期的航母雖然能夠搭載上百架艦載機,但是都是體型和起飛重量輕很多的A4這種輕型艦載機,而尼米茲級搭載的則是起飛重量和體型相比前者大了好幾倍的F-18艦載機,所以光是從航母艦載機歷史發展便可以看出,艦載機發展實質也是在朝著不斷加大起飛重量/減少數量的方向發展。
因為艦載機不同於陸基戰機,航母寸土寸金的空間限制,本身就決定了航母在艦載機的出動和回收上能力有限,根本無法支持大規模的艦載機完成起降。畢竟艦載機在起飛時需要提前從機庫調出/甲板上完成加油/掛彈等操作,所以在這種背景下,航母能夠提供給艦載機的能力也是相當有限的,那麼對於航母而言,肯定是儘量提升艦載機的單機作戰實力,要比單純增加艦載機數量更合適划算了。
所以光是從這點來說殲15就要比米格29K先進更多,更何況殲15已經在進行陸地彈射試驗,未來彌補短板後,別說是米格29K這種中型艦載機了,就算是F-18E/F也不是殲15的對手。


魑魅涅磐


這兩者都是目前世界上主力艦載戰鬥機型號,但是米格29K只能算得上是中型艦載戰鬥機,而殲15是典型的重型艦載戰鬥機。重型戰鬥機相比於輕型戰鬥機,在機動性、航程、武器掛載量等方面有著突出的優勢,這是很難被全面逆轉的,即便有些中輕型戰鬥機在某些方面更勝一籌。
況且米格29戰鬥機素來有著“機場守衛者”
的稱號,蹩腳的航程和寒酸的武器掛載量更是被詬病一時,這也是米格29賣不過蘇27的重要原因,儘管俄羅斯為印度對米格29K進行了特別的改進,但是當初也是強買強賣逼著印度入手的,印度現在搞出LCA的艦載機版本不就是不中意米格29K嘛,不然何必自研新型國產艦載戰鬥機呢?


殲15是我國自主研發的重型艦載戰鬥機
,有著我國完全自主設計研發的相控陣雷達和強大的武器外掛能力、遠超米格29K的航程,目前殲15的電子戰型號也已經面世,綜合實力已經超越了陣風和大黃蜂,次於F35C,更別說米格29K了,這樣的一型戰鬥機也只有俄羅斯和印度再使用,並且垂垂老矣,連米格設計局都推出了米格35,米格29是什麼困境印度人應該很清楚。


標槍毒刺


重型機殲15碾壓中型機米格29K。

作為當今滑躍起飛、攔阻著艦航母艦載機流派的典型代表,殲15和米格29K分別是中國、印度的主力艦載機,兩者的性能對比也值得仔細探究。

需要強調的是,在蘇聯末期為庫茲涅佐夫級航母開展艦載機選型競標中,以蘇27發展而來的蘇33戰勝了米格29,而如今江河日下的俄羅斯航母卻又用米格29K作為蘇33的接班人。這樣的輪迴更是為殲15與米格29K的比拼提供了很有意思的視角。

雖然殲15與米格29K互有長短,但是總的來說,在沒有拉開技術代差的情況下,重型機殲15碾壓中型機米格29K。

殲15之於蘇33,就像殲11B之於蘇27SK,是一種雙發重型艦載戰鬥機。雖然殲15目前的技術參數仍然保密,但是參考蘇33的數據,殲15最大起飛重量超過30噸、最大載彈量6.5噸、最大航程3000公里。

米格29K則有米格29M發展而來,相對於老伴的米格29,米格29K通過採用更先進的航電系統、四餘度電傳飛控、增加載油量等措施,使得米格29K脫胎換骨。但是雖然改進幅度較大,但是米格29K仍然是一種最大起飛重量24噸上下、最大載彈量4.5噸的中型機。

除了體型上的碾壓,在航電性能上,雖然同為三代機,但殲15也要稍強於米格29K。

殲15雖然在機體結構上參考蘇33,但是在航電系統上則使用了更加先進的國產航電系統。簡單的說,殲15的航電系統就是用殲11B的對空模塊+殲轟7A的對海/地打擊模塊,在配合使用國產PL12、PL8、YJ83等先進國產武器,使得殲15具有全面而均衡的多用途能力。尤其是殲15使用的1493型,雖然還是PD雷達,但是由於天線口徑大、功率強,性能還是很先進的。

更不用提殲15還發展除了這樣的“咆哮鯊”,當今世界除了美帝,咱是第二家。

而米格29K雖然使用了俄羅斯當前研製的較為先進的航電系統,一定程度上擺脫了米格29航電系統垃圾的惡名,使得米格29K也有不錯的多用途能力。但是,米格29K使用的”甲蟲“PD雷達性能平平,在天線口徑和功率上都小於殲15所用雷達,對戰鬥機類目標探測距離僅為120公里,與我國用於外貿出口的低檔戰機梟龍所使用的雷達相當。而且米格29K使用的俄製武器也不如國內產品。

我國金頭盔競賽數年來的對抗成績表明:在技術水平相當的情況下,殲11B這樣的重型機對殲10A這樣的輕型機在空戰中有明顯的優勢,重型機載荷航行性能更好、航電系統更強、掛載方案更加靈活。自2016年,使用殲11B的部隊已經連續4年戰勝殲10A部隊斬獲空軍最高榮譽”天鷹杯“。

所以,無論是戰機平臺性能、航電系統水平還是武器性能,殲15全面碾壓米格29K。但是,滑躍起飛方式限制了殲15潛力的發揮,使得在實際運用中殲15在載荷航程性能上的優勢大打折扣,所以我們搞了上圖中的這種殲15。

行文至此,一定會有朋友強行槓一句:重型機對中型機的優勢這麼明顯,那麼俄羅斯為什麼要吃回頭草,用米格29K接班蘇33?

答案是:俄羅斯太窮,用印度的錢研製了米格29K順手拿來用就好了,自己哪有錢改進蘇33。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