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地利用“馬蠅效應”的三種方法改變孩子的懶惰性格


導語

很多家長反映自己的孩子在家裡面好吃懶做,絲毫沒有上進心,回到家只會癱在床上玩手機,不幫父母做家務,在家裡也不愛學習。不管是鼓勵還是打罵,都不能讓孩子改掉這種壞毛病。

那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孩子沒有進取心呢?又該如何利用“馬蠅效應”解決這個問題呢?

如何有效地利用“馬蠅效應”的三種方法改變孩子的懶惰性格

案例分析

小明父母一直說小明不如小時候乖巧懂事,小時候經常有活兒就幹,現在在家裡連動都懶得動。但當小明幹活的時候,他們又會在旁邊挑三揀四,覺得小明這幹得不好,那幹得不好,最後直接插手自己幹。

這些行為導致小明直接失去了動力,反正再繼續做也只是吃力不討好的事情,還不如去歇著呢。長而久之,小明就不願意幫家人做家務了,因為不管做到什麼地步,都會被嫌棄一番。

一、孩子為什麼沒有上進心

1.父母對孩子造成挫傷

家長有沒有反思過,孩子沒有上進心,是不是因為作為家長的自己經常否定孩子呢?一直給予孩子否定的態度,會打擊孩子的自信心,讓孩子認為自己什麼都做不好,甚至會自暴自棄,上進心自然也耗盡了。

如何有效地利用“馬蠅效應”的三種方法改變孩子的懶惰性格

2.孩子自身問題

當然,孩子自身也存在問題。在受到批評時,孩子首先做的不是反思自己,找到更改錯誤、將事情做得更好的方法,而是一味地逃避問題。這類孩子的自制力普遍較差,不能夠做到自我調節、監督。

3.父母問題包辦孩子人生

“父母是孩子的鏡子,孩子是父母的影子”。孩子在生活中的行為也映射著父母的行為,若父母在生活中是好吃懶做的,孩子也會在潛移默化中變得懶惰。

如何有效地利用“馬蠅效應”的三種方法改變孩子的懶惰性格

二、什麼是馬蠅效應

“馬蠅效應”是指馬兒被馬蠅叮咬,就會跑得很快的一種現象。這也給人一種啟示:只有有人在後面追著趕著,人才會不斷地激勵自己,不停地向前奔跑。

三、如何用馬蠅效應針對孩子學習

1.制定目標計劃

“馬蠅效應”是因為馬後面有馬蠅叮咬,家長也可以做孩子身後的“馬蠅”,在孩子身後追趕著他,激勵孩子不斷向前。家長可以為孩子制定目標計劃,讓孩子按照計劃,在規定時間內完成目標,還可以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

家長也不能只佈置任務,在制定目標計劃的同時,也要制定一個獎罰制度。家長可以根據孩子的完成程度進行獎勵或懲罰。目標要從簡到難,獎勵也要從小到大,當孩子嚐到一個“小甜頭”之後,會對下個目標更加感興趣,也會更好的完成。

如何有效地利用“馬蠅效應”的三種方法改變孩子的懶惰性格

​相反,如果目標太重,孩子無法完成,獎勵再大對孩子來說也只是畫餅充飢,進而達不到家長想要的效果。

2.父母以身作則

父母不能只要求孩子做什麼,應以身作則,為孩子樹立榜樣。作為父母在做事情時不要拖延,要做到當天的事情當天完成,並且要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將事情做得完美。

這樣孩子也會向父母學習,養成做事不拖沓、今日事今日畢、用心做事情的良好習慣。

如何有效地利用“馬蠅效應”的三種方法改變孩子的懶惰性格

3.不包辦孩子人生

孩子不管多大,父母都認為他們還小,不足以撐起自己的一片天地。我最常聽到父母嘮叨的一句話就是“你還小,什麼都不懂,什麼都不會做,媽媽幫你辦”。

我一個同學遇到問題,想到的不是自己解決問題,而是求助身邊的人幫她解決,次數多了,小編就跟她說:“其實這些事情你都可以自己找到解決方法的,而且幼兒園都教小朋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她卻回答:“這些事情在家裡都是媽媽幫我做的,我自己不會。”一句這樣的話徹底令人無語了。高中時,還有學生的媽媽每個星期來學校幫他洗衣服。

這樣的行為只會讓孩子過分依賴父母、依賴他人。遇到問題不會自己解決,失去進取心,甚至喪失一定的生活能力。

如何有效地利用“馬蠅效應”的三種方法改變孩子的懶惰性格

​總結

懶惰是一個人成功道路上的最大阻力,作為父母,應該以身作則,為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讓孩子養成做事不拖延、生活有計劃有規律、時間觀念強的良好生活習慣。這樣也更有助於培養孩子的上進心,讓孩子擁有更加明媚精彩的人生。


希望每個孩子懵懵懂懂長大的同時,能健康向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