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第六批返滬醫療隊員今日凱旋!

今天中午,中山醫院赴武漢136人醫療隊抵達上海:“136人,一個都不少,我們回來了!”距離2月7日出徵,整整55個日日夜夜,武漢前線戰友們工作生活的點點滴滴,無不讓上海的親人們牽腸掛肚。來看報道↓


上海第六批返滬醫療隊員今日凱旋!


上海第六批返滬醫療隊員今日凱旋!

上海第六批返滬醫療隊員今日凱旋!


4月1日,中山醫院赴武漢136人醫療隊踏上歸程:“幸不辱使命,武漢,我們會再來看你;上海,阿拉回家啦!” 醫療隊領隊、中山醫院副院長朱疇文非常欣慰:“136人,一個都不少,我們回來了!”距離2月7日出徵,整整55個日日夜夜,武漢前線戰友們工作生活的點點滴滴,無不讓上海的親人們牽腸掛肚。“我們在前方能夠毫無後顧之憂地與疫魔奮戰,離不開後方戰友們的給力支持!”


上海第六批返滬醫療隊員今日凱旋!

甘俊超 攝


作為全國4萬多馳援武漢的醫療隊隊員中的136人,許多人知道這支奮戰在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東院區的這支中山醫院醫療隊,源於落日餘暉下的那個溫暖瞬間:3月5日,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東院,醫療隊隊員劉凱醫生在護送病人做CT的途中,停下來,讓已經住院近一個月的87歲老先生欣賞了一次久違的日落……落日餘暉下的兩個身影,病人和醫生,87歲和27歲,這個瞬間,刻骨銘心。那一天,這張照片感動了億萬人。

上海第六批返滬醫療隊員今日凱旋!

上海第六批返滬醫療隊員今日凱旋!

賴鑫琳 攝


短短兩週時間,醫療隊就迅速調整好狀態,從診療制度、護理方案、精細化管理到具體的操作策略不斷升級改進,他們負責的病區病亡率顯著下降。班車上的醫護溝通會、MDT多學科團隊診療“覆盤”會、危重症患者深夜微信討論會……這些在平時醫療工作中常規開展的會診和病例討論以另一種因地制宜的形式在武漢前線進行著。


經過不斷實踐和思考,醫療隊總結出“中山版”新冠肺炎診治三原則——“抓住”搶救治療;“穩住”綜合治療;“守住”康復治療。


上海第六批返滬醫療隊員今日凱旋!


他們率先關注患者精神狀態等醫療以外的問題對康復的影響,面對大多數患者眼中的無助和絕望,醫療隊員們用真誠的關愛點亮病人眼中的光。從贈送橘子、麵包,到充當“快遞員”主動詢問登記幫忙補給毛巾、指甲鉗、衣物等生活用品,從一句“叔叔阿姨好”到那張刷爆朋友圈讓無數人淚目的“陪你一起看落日”……當看到患者臉上重新洋溢著久違了的笑容,隊員們禁不住熱淚盈眶,因為他們知道,這些患者又有了活下去的勇氣和動力!


上海第六批返滬醫療隊員今日凱旋!


據悉,此前中山醫院另6位赴武漢醫護專家——上海市第四批援漢醫療隊隊員屠國偉、張曉雲和上海市第一批援漢醫療隊隊員蔣進軍、徐璟,以及從廈門出發的張育紅和宋卓菁,已順利完成援助任務平安返回。上海最早逆行者、小年夜率先出徵的中山醫院重症醫學科鐘鳴醫生,作為國家專家組成員已經在武漢抗疫一線奮戰了近70天,根據指令,他將繼續堅守,期待他的歸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