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童心制物王建軍文章有感,不要對巨頭入局STEAM教育寄予厚望

讀童心制物王建軍文章有感,不要對巨頭入局STEAM教育寄予厚望

該圖片由Mojca JJ在Pixabay上發佈

昨天讀了童心制物創始人王建軍先生寫的《歡迎巨頭入局STEAM教育,但是請不要在學科教培上加碼》,雖然文字還比較剋制和理性,但還是能從中感受到作者的一些無奈和憤懣。作為STEAM教育行業的優秀企業代表,童心制物掌門人尚且有如此感受,更別談行業裡的其他同仁了。

文中寫到“字節跳動也是高調地宣佈佈局教育,可惜沒有任何跡象表明字節跳動看上的是小眾的STEAM教育,我是真心地歡迎更多的巨頭佈局STEAM教育”、“財大氣粗的這些大型教育集團,連小小的嘗試都沒有,選擇完全寄生於應試教育,真的是有愧於天天掛在嘴邊的教育情懷。”

看完文章,我不禁感到有些傷感。坦白來說,我贊同文中的觀點,用大白話來講就是,STEAM教育那麼好,應試教育那麼多問題,大公司為了迎合市場、幫助學生分析考卷猜考題提分,投入那麼資源、技術、人力來把應付考試發展到極致,簡直是“助紂為虐”,對不起很多公司高調提到的教育情懷。

大公司的背後其實是資本,我們都聽過一句話,那就是資本都是逐利的,這是本質,嘴上說的和心裡想的很多時候是兩回事。而且更重要的是,只有這樣他們才能從老百姓身上掙錢。因為老百姓要孩子補習提分,考好大學,畢業找好工作,掙錢買房,娶妻生子,光宗耀祖。

有的家長反對說,自己也沒辦法,現實是靠分數才能上好學校,你不補別人補,競爭如此激烈,誰想落後呢?

可大家都忘記了這一切的真正主角——孩子的感受和真正幸福。孩子在補習、刷題、高壓中度過,即使考上了名牌大學,又會怎麼樣?

知乎上有很多人問過這個問題,為何很多名牌大學的學生輸在了人生後半程?文中寫到,到底是什麼東西,讓一些學生時代看起來特別優秀的人,後來成了特別平凡的人。

很多人回首自己在學校的日子,最遺憾的是沒有一開始就被告知的是——

人生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如何清楚地認識自己。

我是誰?我的性格如何?我有什麼優缺點?我適合做什麼?我喜歡或不喜歡什麼樣的生活方式?

這也是我們目前應試教育最大的缺失。

這種對自我的清晰認知無法在刷題提分中獲得,無法在大公司開發的考試工具APP中獲得,無法在死記硬背中獲得,無法在老師和家長的斥責中獲得.......

但STEAM教育為孩子提早認清自己提供了可能,就像王建軍在文中寫到的,STEAM教育是培養孩子珍貴的創造力,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學習能力的最佳方式。STEAM教育倡導跨學科的學習,強調以學生為主體,項目制教學,以培養學生的創造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學習能力為導向。

因為STEAM教育提倡的是直面現實問題,在現實面前,一個人能更快、更容易的認清自己的優勢、能力、興趣等等,只有認清自己之後,才會獲得自我發展的動力。

但傳統的應試教育把孩子圈在象牙塔內,圈在題海里,孩子們高分低能,把最寶貴的時間都犧牲在學知識上面,直到大學畢業之後,才開始真正適應這個社會。

所以很多大學生容易迷茫,找不到自己的目標,在生活壓力下不得不從事自己不喜歡的工作,要適應很多年,雖然穩定下來,但是否真正幸福很難說得上。

回到文章的開頭,我認為即使王建軍先生寫出苦心孤詣的文章,雖然我非常認同,但最可能的現實是大家都不怎麼理會;大公司還是一如既往地砸錢在學科培訓上,世界還是如此現實。

不過這並不代表我對STEAM教育行業沒有信心,相反,我更加有信心,信心不是來自別人,而是來自自己,來自於像自己這樣正在覺醒的家長、老師,這些人目前還是少數,但他們仍然存在著,存在於中國各地角落,存在於STEAM在線的訂閱者和微信群友中,正在慢慢壯大著。

他們堅信,只有認清自己,才能獲得持久的幸福,而STEAM教育可以給予這種可能性。

只有真正團結這樣的人,一步步做出成績,打造出一批STEAM教育示範學校和機構,真正影響到周圍更多的家長、老師和孩子,才能最終影響到所謂的巨頭,到時他們自然會“逐利而來”。

(聲明:除STEAM在線·觀察家原創文章外,STEAM在線·觀察家分享和轉載的文章皆為促進STEAM教育行業在中國的發展,僅做學習交流,非商業用途,都會註明來源,如文章、照片的原作者有異議,請聯繫後臺快速處理或刪除,謝謝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