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國之秋》3:容閎的選擇

前兩期,我們介紹了太平天國這場運動中的兩個主角,他們的故事固然精彩。然而,歷史並不只是由個別人書寫的,在這場跨越十幾年的浩劫中,當世所有的人幾乎都不由自主的置身其中。

今天我們將通過這個人的視角,來看待這場運動。他的身份極其特殊,他雖然不是這場運動的主角,但確然在這場運動中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跡。他的選擇,也從側面見證了這場運動的結局,他就是中國第一個留學生容閎。

《天國之秋》3:容閎的選擇

留學歸國,鬱郁不得志

1855年,一艘郵輪從美國遠渡重洋,來到香港。郵輪上,27歲的容閎激動萬分。某外籍領港員上船用中文問他前方有無暗礁沙灘,他突然發現,自己竟然已完全忘記了中文!不知不覺他已經離開祖國八年了。

前一年,容閎以優異的成績從耶魯大學畢業,成為第一個畢業於美國大學的中國留學生。畢業後,容閎也同現在的大學生們一樣,思考未來的職業規劃。留在美國,自然是有大好職業等著他,他可是畢業於領袖的搖籃耶魯大學。

但容閎無法不時常想起祖國。八年美國社會的學習和生活,他比任何人更清楚的看到中國與西方的差距。他如此寫道:“更念中國國民,身受無限痛苦,無限壓制……予無時不耿耿於懷……予意以為,予之一身既受此文明之教育,則當使後予之人,亦享此同等之利益。以西方之學術,灌輸於中國,使中國日趨於文明之境。”

隔年容閎毅然放棄了留在美國任職的美好機會,懷揣強國夢,回到祖國。

然而回國後,現實卻狠狠打了他一巴掌。

當時的中國社會,還沒有認識到所謂“文明之教育”的價值,洋人在士紳眼裡都是粗鄙之人。國人只認進士、舉人,哪怕是個秀才。容閎只能在洋人的機構謀職,先在廣州擔任美國駐華代理公使秘書,後又改任香港高等審判廳譯員。

國人無視他,洋人也排擠他。1856年容閎受排擠前往上海,在海關翻譯處謀得一職。有一天,容閎問稅務司李泰國:“以予在海關中奉職,將來希望若何?亦能升至總稅務司之地位乎?”李泰國大搖其頭:“凡中國人為翻譯者,無論何人,絕不能有此希望!”容閎聽後,失望離職而去。

容閎回國的這兩年,正是太平天國愈演愈烈之時。洪秀全早已定都南京,曾國藩還困在江西。廣州正是洪秀全的老家,兩廣總督葉名琛在轄區內大舉搜捕太平天國黨羽,手段非常殘酷。數十萬名被指控支持太平天國之人在廣州刑場遭到殺害。

容閎親眼看到了刑場的慘狀:“(嗚呼!)至則但見場中流血成渠,道旁無首之屍縱橫遍地。蓋以殺戮過眾,不及掩埋。而被屠戮者太眾,且因驟覓一遼曠之地,為大壙以容此眾屍,一時頗不易得,故索任其暴露於烈日下也。時方盛夏,寒暑表在九十度或九十度以上,致刑場四圍二千碼以內,空氣惡劣如毒霧。此累累之陳屍,最新者亦已二三日。”

他開始重新思考另一條施展抱負的可能路徑。

《天國之秋》3:容閎的選擇

容閎

秘訪天國,婉拒而歸

辭職後的容閎改而從事茶葉生意,他曾為上海寶順洋行前往湖南、湖北、安徽、江蘇等地採辦茶葉。他既有西方的官商網絡,又熟悉中國城鄉環境,確是經商的材料。

1860年11月,在兩位傳教士的邀請下,容閎決定前往南京。據其自述,“此行的目的,是要去觀察一下太平軍是什麼性質,看看他們能否建立一個新政府以取代滿洲朝廷。”抵達南京後,容閎見到了天平天國的幹王洪仁玕。

洪仁玕與容閎是舊識,他們在香港就已經相識。洪仁玕開心的接待他,力邀他加入太平天國,與他一起奮鬥。容閎未表同意,說他來只是想多認識太平天國,但他的確給了幹王七個建議,他認為那是“英國政府與歐洲其他強國強盛之秘鑰”。容閎承諾,只要太平天國落實這些現代化措施,他一定會加入他們共同奮鬥。七個建議如下:

一、依正當之軍事制度,組織一良好之軍隊。

二、設立武備學校,以養成多數有學識軍官。

三、建設海軍學校。

四、建設善良政府,聘用富有經驗之人才為各部行政顧問。

五、創立銀行制度,釐定度量衡標準。

六、為民眾建立各級學校教育制度,並以《聖經》為教科書之一。

七、設立各種實業學校。

洪仁玕慨然應允,他表示由於其他諸王在別處忙,無法立即向容閎保證這些建議會施行。幾天後,洪仁玕派人送來一顆鐫有“義”字爵位的官印(太平軍中的第四等爵)和一幅寫在黃緞上的委任狀,容閎婉拒。

容閎的這幾條建議確是西方政府成熟的施政綱領,但在太平天國還處於爭奪政權的階段,完全沒有實施的可能。容閎要麼是天真的理想主義,要麼就是故意出難題,看出了太平天國難成大事,借難以完成的任務婉拒離開。

事實上,在美國留學八年的容閎,應該不難看出太平天國的虛實。洪秀全及這些王們,都是底層農民出身,在宗教上,靠半吊子的基督教義發展出一套不倫不類的宗教理論。在政治上,他們並不瞭解國外的政體制度,沒有明確的施政政策。太平天國鼎盛時期,也不過佔據了蘇杭一帶及長江沿線而已,大部領土還在清廷手中。懷揣一腔強國夢的容閎,自然是不會鋌而走險,選擇投身太平天國的。

《天國之秋》3:容閎的選擇

19世紀老照片

謁見曾公,終獲重任

1860年秋拜訪南京之後,容閎繼續在上海經營他的茶葉生意。一邊坐看戰爭局勢,一邊等待報國時機。

1863年晚秋,機會再次到來。經由友人推薦,容閎前去安慶的湘軍大營求見曾國藩。

此時曾國荃率大軍正圍攻南京,太平天國已是強弩之末了。持續了十幾年的戰爭,攪的中華大地天翻地覆,終於快要結束。清廷將會是這場戰爭的勝利者,而這場戰爭的最大功臣曾國藩,正在安慶廣納賢才。曾國藩瞧不起洋人的文化,又想學習新知識和新科技,於是邀請一些年輕聰明的科學家到湘軍大營,加入他的幕府,聘他們當顧問。

此時的曾國藩,身任兩江總督協辦大學士,奉旨督辦四省(蘇、皖、浙、贛)軍務,幾乎是中國最有權力的人。這次會面,容閎完全沒有了當年拜訪洪仁玕時的態度高傲,反倒幾乎卑躬屈膝於這位位高權重的將軍面前。因為能為曾國藩效力,就是當時最佳的(也可能是唯一的)報效國家、施展抱負的選擇。容閎這次沒得選。

兩人第一次會晤時,曾國藩慢條斯理、極有耐心地打量容閎,嘴上帶著淡淡微笑,仔細察看他的面相。在這位威嚴的老人面前,容閎完全摸不著他的想法。

兩個星期後,曾國藩給了容閎一個任務。或者更精確地說,他要容閎告訴他,他能為曾國藩做什麼。容閎已經從他人口中知道曾國藩想要新的機器與武器,於是他完全不談教育改革、學校教授《聖經》或建立現代銀行體系之事,而是當場表示願回美國,利用他在當地的關係,為曾國藩購置建造現代工廠所需的一應設備,購買“制器之器”。

曾國藩同意他的提議,容閎很快帶著六萬八千兩銀子奔赴美國,一年多後,容閎圓滿完成任務,從美國採購回來了中國第一批現代化機器,車床、刨床、鑽床等“制器之器”。曾國藩馬上給容閎請功,向朝廷上折,任命容閎為五品候補同知。容閎由此開啟了一段投身洋務的官員生涯。

容閎後續的人生經歷,還有更多曲折傳奇。縱觀他的一生,他都在做選擇。年幼時選擇出國留學,學成時選擇歸國報效,太平天國運動後選擇投身洋務,甲午戰爭時再次選擇歸國效力,維新時選擇支持變法,晚年時選擇支持革命。他的選擇一以貫之,並不是選擇忠於哪一個政府,而是選擇忠於報國、興國、強國。

在這個風雲際會的亂世,能左右時代變換的人,畢竟是少數,大部分人都只是身不由己的被捲入其中。生逢亂世,永遠卓然獨立,不附於錢財,不畏於強權,這樣的人,怎能不讓人敬重。

與容閎一樣,被捲入這場太平天國運動中的,還有一個遠渡重洋的外國僱傭兵。下一期,我們將透過他的身影,去窺視那個時代的世界風雲。

《天國之秋》3:容閎的選擇

《天國之秋》3:容閎的選擇

容閎夫妻之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