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承恩教你怎么给人起外号——聊聊《西游记》里的有趣人名

《西游记》作为中国最伟大的神怪小说,一直为大众喜闻乐见。更难得的是,相比较包括《金瓶梅》在内的其他四部名著,《西游记》是最老少咸宜而且百看不厌的。《西游记》能如此脍炙人口,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幽默。


吴承恩教你怎么给人起外号——聊聊《西游记》里的有趣人名

《西游记》中诙谐的元素非常多。仔细翻下来,会发现很多人物角色的命名都颇具趣味性,大都是根据人物性格特征或运用夸张的修辞来命名。这些俏皮又有趣的人名,极大增强了小说的可读性,也从文学的角度丰富了小说的语言意义。

吴承恩:起外号的高手

吴承恩骨子里,一定是起外号的高手。比如在第二十三回“四圣试禅心”里,作者把菩萨成的几位姑娘戏称为“真真”、“爱爱”、“怜怜”。要知道,这些名字可都是当时青楼女子的常用名。作者用此做名,将原本高高在上不食人间烟火的菩萨,一下子拉回到了人间,戏谑嘲讽的意味跃然纸上。诱入第三十二回中,平顶山上有两个小妖怪,被作者戏称为“精细鬼”和“伶俐虫”。读者初次看到名字,还以为是性格机灵的两个小妖,但最后发现,其实是愚笨至极的两个蠢货。他俩不仅被孙悟空变化的道士骗得团团转,最后连宝贝“红葫芦”和“玉净瓶”也被大圣骗去,读来非常滑稽。

吴承恩教你怎么给人起外号——聊聊《西游记》里的有趣人名

吴承恩:骂人不带脏字儿

鲁迅曾说:作者禀性,“复善谐剧”,故虽述变幻慌忽之事,亦每杂解颐之言,使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

《西游记》里人物众多,除了唐僧师徒外,还有各种妖魔鬼怪,佛僧仙道。他们也正如鲁迅所言,一个个“皆有人情”、“亦通世故”。可他们到了擅长起外号的吴承恩笔下,都被埋汰得不轻。

吴承恩教你怎么给人起外号——聊聊《西游记》里的有趣人名

比如讽刺外貌。身为外貌协会会员,最值得吐槽的就是孙悟空和猪八戒了。孙悟空是“雷公嘴、火眼金睛、一身黄毛、两块红股。”猪八戒就总拿孙悟空永远也变不掉的红屁股来打趣,妖怪也总喜欢嘲笑悟空是毛脸雷公。而猪八戒肚大、身粗、猪面孔,外加好吃懒做爱打小算盘,可谓是小说中典型的喜剧形象。

吴承恩教你怎么给人起外号——聊聊《西游记》里的有趣人名

作为神怪小说,《西游记》中的大多数人物都以“丑陋”的面貌出现,但这种“丑陋”只有当人物本人说出来的时候才变成一种更滑稽可笑的自我介绍。比如在第二十九回中,当别人都在议论沙僧和八戒的外貌时,猪八戒便说:“列位,莫要议论。我们是这般。乍看果有些丑;只是看下些时来,却也耐看。”顶着一张猪脸的人,说出这样的话,相信读者看到这里,一定不禁发笑。

吴承恩:深挖思想根子

《西游记》的人物塑造无疑非常成功,几位主要角色的性格都活灵活现。

吴承恩教你怎么给人起外号——聊聊《西游记》里的有趣人名

孙悟空顽皮淘气,经常捉弄猪八戒。书中写在高老庄收服猪八戒时,孙悟空就变成高小姐的模样,对其百般嘲笑与戏弄。平顶山上,孙悟空怂恿八戒巡山,自己却变个小虫子跟踪八戒,看他是不是偷懒,让八戒出了丑。八戒肚大能容,虽然时常作为被调侃的对象,但却从不生气。所以两人的捉弄游戏才贯穿全书,乐此不疲。

吴承恩教你怎么给人起外号——聊聊《西游记》里的有趣人名

此外,孙悟空与众妖魔神佛的对话也时常引人发笑。孙悟空嘲笑熊罴怪太黑,是烧窑的;他向妖怪介绍自己,说是“历代驰名第一妖”,他还喜欢占嘴上便宜,动不动就叫妖怪“儿子”。作为反抗精神的象征,孙悟空对僧佛都不在乎。在车池国,当道士问行者与众僧人中哪一个有亲时,悟空便道:“五百个都与我有亲。”,接着还假装一本正经地解释说“一百个是我左邻,一百个是我右舍,一百个是我父党,一百个是我母党,一百个是我交契。”语言诙谐幽默,令人捧腹大笑。

吴承恩教你怎么给人起外号——聊聊《西游记》里的有趣人名

而猪八戒则贪吃贪睡,呆傻好色,爱偷懒爱占小便宜。他经常打着“巡山”的旗号,去草丛堆里睡懒觉,一遇到吃的就狼吞虎咽,过后往往不知其味。他还贪恋美色——起初,就是因为调戏嫦娥,而被贬下凡间。

吴承恩教你怎么给人起外号——聊聊《西游记》里的有趣人名

在第二十三回“四圣试禅心”里,猪八戒的色心竟然到了完全不像出家人的地步。 面对众多美色的时候,他说:“娘,既怕相争,都与我吧。”看到美色,他就想通吃:“哪个没有三宫六院?就再多几个,你女婿也笑纳了。”字里行间,都流露出了八戒的色心,但也表现出了他的天真与可爱。

吴承恩教你怎么给人起外号——聊聊《西游记》里的有趣人名

猪八戒是小说中喜剧色彩十分浓厚的形象,但他也是一个真实的“人”。他不忘情与世俗的享受,但还执着地追求理想;他使乖弄巧,好占便宜,而又纯朴天真,呆得可爱;他贪图安逸,偷懒散漫,而又不畏艰难,勇敢坚强;他不是一个高不可攀的英雄,而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人”。

吴承恩教你怎么给人起外号——聊聊《西游记》里的有趣人名

在这部小说里,唐僧是相对不讨喜的主角,经常以软弱无能胆小怕事的“脓包”形象出现。在取经途中,唐僧经常还没有见到妖怪,就吓得六神无主;被妖怪捉去后,也常常吓得直哭;连孙悟空都多次说师父“不济事”。这些“爱之深责之切”的笔批评,增加了人物的里提纲。

吴承恩教你怎么给人起外号——聊聊《西游记》里的有趣人名

因为深挖思想根子,人物更加鲜活,连小说中的各种妖魔神佛也都谐趣横生。比如庄严宝相的南海观世音菩萨,其实也不乏谐趣。在第十五回中,菩萨骂孙悟空:“我把你这个大胆的马流,村里的赤尻……”在第四十二回中,菩萨说悟空:“你这个泼猴子!你便一毛也不拔,教我的善财也难舍。”

菩萨都这样,天上的其他神仙就可想而知了。自从孙悟空皈依我佛后,天上的众神仙对孙悟空的态度可谓三百六十度大转弯,以前骂他“泼猴”、“妖猴”、“猴精”,后来恭恭敬敬地叫他“大圣”、“大圣爷爷”、“齐天大圣”。人情冷暖在此表现了出来,神仙也是这样“势利眼”。

《西游记》不仅是伟大的作品,更是一部幽默的作品。有时间就品读一下,收获会不错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