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個人消費變成對他人價值觀的唯命是從,人們生活的崩壞逐漸開始

有一天我突然想看看我的支付寶花唄額度是多少,喔三萬,可以的,不愧是我。可我再點一下這個賬單看看......我欠了:五千?

我眼睛瞪得像銅鈴,感覺不可置信。我可是連繳水費都不會逾期的人,怎麼會欠了五千?我快速的刷了一遍賬單發現:貸款崩盤的背後,沒有一筆為買而買的透支消費是無辜的。

當個人消費變成對他人價值觀的唯命是從,人們生活的崩壞逐漸開始


01

當今的網絡購物便捷的可怕。從次日達到淘寶直播,從淘寶直播到達人帶貨,分分鐘帶你360度無死角的種草商品。

滿屏充斥著''買它''的視頻和分不清軟廣硬廣的信息流,給人感覺不點開淘寶京東花點錢,人就不能活。

但種草和推薦是永遠也看不完的,直播間裡幾十個商品輪番轟炸煽動起來的購買慾,更是成千上萬人爭先恐後消費的結果。

誠然,達人直播和種草安利無疑是幫助買家避雷的好方法。人們信任達人的測評和買家秀,願意接受他們傳達出來的信息。

但是這份信任的背後,也包含著對那些帶貨達人的價值觀的全盤吸收。

當個人消費變成對他人價值觀的唯命是從,人們生活的崩壞逐漸開始


02

達人在面臨一個籠統龐大的消費群體時,往普遍意義上考慮商品的實用性去帶動消費,這當然沒錯。

但人終究是個體。十萬人裡,總有一部分是根本不需要這些商品的人。他們去購買只是為了滿足''購買慾''本身。

而這種購買慾的萌發,則是因為達人以自己的價值觀甚至世界觀發出的倡導,以及直播間裡幾十萬人都買了的氛圍促成。

當個人消費變成對他人價值觀的唯命是從,猶如過江之鯽一樣紛紛湧入群體消費的假象潮流中,人們生活和經濟的崩壞就逐漸開始了。

當個人消費變成對他人價值觀的唯命是從,人們生活的崩壞逐漸開始


03

''買買買''不再是為了實際需要和生活幸福,轉而變成一種對''落後就要捱打''的恐懼。而這種恐懼,則來源於我們現在被社會''規範化''的價值觀影響。

有一抽屜口紅就是魅力女人,有最新的蘋果手機就是上流標配,甚至有最新口味的奶茶照片發到朋友圈,就是快樂奶茶女孩的代名詞。我們放心大膽的相信明星代言的廣告文案,相信買了達人推薦的商品,就可以複製達人的優裕生活。

在這樣一個消費主義盛行的時代下,人人都靠擁有外在物質來武裝自己貧瘠的內心。

令人沉思的是,什麼時候我們的快樂竟然要靠超額購物和瘋狂的收快遞來滿足了?

錢是萬能的,錢可以買來快樂?但這快樂的代價是那樣沉重。

當個人消費變成對他人價值觀的唯命是從,人們生活的崩壞逐漸開始


04

揹負著社會從各個角度傳達給我們的價值觀和消費觀,生活逐漸變得力不從心。

為了緊跟時尚,為了不被別人比下去,更加為了無法戒掉的購物成癮,我們必須有更多的錢來支撐這一切。於是網貸裸貸和加班兼職應運而生。

層出不窮的新款,消耗不完的囤貨,還有打著限量名號過時不候的銷售方式,無一不在摧毀人們正常的物質需求和生活習慣。

人們越是吸收周圍關於價值的信息,就愈加需要通過消費來滿足。而越消費,就越離不開賣命工作和貸款。

原本可以通過消費可以解壓的放鬆方法,惡性循環成了損害身體和生活的催命符。從購物慾,變成購物成癮,無數人毀在了不加節制的盲從和對陌生人的價值觀的信奉。

當個人消費變成對他人價值觀的唯命是從,人們生活的崩壞逐漸開始


生活是什麼?買東西。快樂是什麼?收快遞。貧瘠可笑的人類,被自己製造出來的用不完的物質品,綁架在工作間的十字架上。

05

一直以來,社會上男男女女都被他人的聲音和價值觀支配。我們從小到大,從家庭到社會,一路懵懵懂懂的用別人的評價和標準來培養自己。

用各種各樣的價格和價值把自己從頭到腳包裹起來,等待出售或者交換。唯獨遺忘了最重要的精神健康和真正的生活。

生活原本是各種慾望組成:愛、陪伴、理解、物質水平提高、個人發展、家庭美滿。可是當我們淪陷在他人的價值標準裡時,各種慾望的分配就會失去平衡。

當盲目聽從他人的價值觀導致瘋狂消費,而人們又不得不為此加倍工作甚至超額貸款時,我們離自己買買買的購物慾越近,離真正的愛與生活就越來越遠了。

經濟發展帶來人們日新月異的物質需求,而物質需求的背後卻是損失自我價值判斷的慘痛代價。這份代價的苦果最終是誰來償還呢?

購物與生活生活原本息息相關,但我們不應該被''購物慾''綁架。真正的優裕從容絕不是每天靠收快遞數日子,靠昂貴的奢侈品來滿足對社會地位的幻想。

當個人消費變成對他人價值觀的唯命是從,人們生活的崩壞逐漸開始


當他人的評判和價值標準抹殺自身存在的意義時,與其忙不迭的用各種手段去滿足他人的評判,去迎合社會和市場的''模範標準'',不如冷靜下來想一想:你是要做最令自己舒適的自己?還是人人雷同的無腦跟風?又或者是一個經濟消費趨勢的犧牲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