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連科小說《受活》中的反諷敘述

閻連科小說《受活》中的反諷敘述


在當代作家中,閻連科的寫作個性鮮明,極具特色,反諷敘述更是他的小說《受活》的顯著特徵。


1.1

言語的反諷

閻連科小說《受活》中的反諷敘述


小說中多處出現了言語反諷,比如受活莊舉辦受活節遇到困難,縣委書記柳鷹雀對茅枝說不要忘了他是縣委書記可以幫助解決問題時,茅枝回答的是“我哪能忘了呢”。表面上茅枝在迎合柳鷹雀,但實際上表現得是茅枝對這位新任縣委書記厭惡的態度,她是正話反說,她骨子裡認為受活莊的事情是不需要外界幫忙的。


另外,小說中的主人翁柳鷹雀接到上級指示,風塵僕僕地跑到省長辦公室,省長說了這樣一番話:“沒啥事,叫你來,就是想看一下你是咋樣兒一個人。沒想到我下邊竟有一個縣長敢籌資去俄羅斯把列寧的遺體買回來。不坐。不坐是吧?不坐你走吧,我已經知道你的偉大了。走吧你,出去到外邊找個比克里姆林宮好的地方住下來。我已經去北京領你那要到俄羅斯買列寧的一班人馬了,三朝兩日裡,他們回到省城我也要見見。再忙我也要認識一下雙槐縣的領導嘛。”顯然,這些表面上聽著像是在誇獎柳鷹雀的話語,實則是對他的購買列寧遺體的瘋狂做法的否定,最重要的是對柳鷹雀的政治前途的否定。


小說中不僅多處出現言語反諷的特徵,而且小說在三個故事敘述中呈現出情境反諷特徵。茅枝退社作為故事發展的隱線,受活莊絕技團外出演出與柳鷹雀的政治計劃作為明線,三條線相互交織,故事的結局與人物的最初願望、艱辛的努力都形成了強烈的反差。

1.2

情境反諷

閻連科小說《受活》中的反諷敘述


作為小說隱線的茅枝退社一直貫穿於小說始終,然而追根溯源,茅枝婆退社的事情本身就是一個反諷。小說在序言裡就敘述了茅枝婆入社的艱辛。茅枝婆“走了一百多里,腳上都起了水泡”,為了讓受活莊入社轉輾反側不能入眠。在去入社的路途上也是一波三折,最後亮出自己曾經也是紅軍的底牌,才讓受活莊進入了雙槐縣的管轄區域。但是如此艱辛的入社努力,換來的卻是一次又一次的深重災難。在“大躍進”時期,受活莊被圓全人搶劫糧食和財產。在“文革”時期,又無辜地被圓全人批鬥,甚至是殺害。這些給茅枝那一代人留下了陰影,退社也成為茅枝畢生的訴求。入社的艱辛與入社後遭受的苦難形成鮮明對比,構成情境反諷。


作為明線的是絕技團的殘疾人到外面世界賺錢的事情。身懷絕技的殘疾人發揮自己的絕技,在圓全人的世界裡賺得盆滿缽滿,但是他們的錢還是被絕技團裡的圓全人偷走。絕技團的殘疾人外出表演的初衷與事情的結果形成強烈的反差,呈現情境反諷特徵。情境反諷還體現在柳鷹雀政治理想的落空。

閻連科小說《受活》中的反諷敘述


柳鷹雀對自己政治前途的規劃十分清晰,那就是將來能成為像馬克思、毛澤東、列寧一樣的政治偉人,他甚至在列寧遺體安放的地方也為自己準備了棺木,在上面用金子撰寫了名字,讓世人在瞻仰列寧遺體的同時也瞻仰自己。他費盡力氣與茅枝周旋,組建了絕技團為購買列寧遺體籌集資金。和茅枝簽訂讓受活莊退社的協議,也是為了保證受活莊殘疾人的表演能夠為列寧紀念堂的開張吸引更多遊客。與妻子長時間分離,也是為了這個“偉大”的計劃。但是,他的購買計劃在省長兩三句話下化為泡影,官職也一併被撤銷。回到家裡,發現妻子與秘書通姦在床。在這樣的雙重打擊下,柳鷹雀的所有“偉大”理想都化為烏有,在開完最後一次縣裡的常委會後,被自己的轎車壓斷了雙腿,留在了受活莊。柳鷹雀自以為在不斷靠近自己的夢想,而他瘋狂的政治計劃正被一步步推向荒唐可笑的懸崖。


文本三個故事的敘述都呈現情境反諷這一特徵,作者不僅僅呈現茅枝入社與退社的矛盾,絕技團殘疾人的喜與悲以及購買遺體計劃落空的表層字義,和言語反諷一樣,都旨在指向反諷敘述背後所隱含的更為深層的內涵。


1.3

反思歷史

閻連科小說《受活》中的反諷敘述


從作為故事隱含線索的茅枝退社事件來看,作者是在有意回顧一段歷史,一段受活莊入社後的革命歷史。在這段革命歷史裡,受活莊經歷“大躍進”時期,村裡的糧食被外來的圓全人搶光。緊接著“紅罪”時期來臨,紅衛兵到訪受活莊,村民被輪流拉出去批鬥,很多人因此喪命。有著“革命血統”的茅枝原本想要帶領受活莊入社,進入“鄉民的天堂”,卻讓受活莊經歷了浩劫。由此造成茅枝入社與退社的矛盾,也可以很好地解釋茅枝厭惡縣委書記柳鷹雀的原因。克爾凱郭爾指出,“反諷的意義不在於個體的存在,而是整個形態下的整個現實”。


作者將受活莊入社後的革命史作為一個源點,從而折射出在“大躍進”和“文革”時期中國農村的整個革命史。生活在農村的人們在經歷了互助組、合作社的短暫的糧囤足滿的日子後,接踵而至的“大躍進”和“文革”卻讓他們一貧如洗。革命的意義在於追求更好的生活,或者是締造全新的社會夢想,然而現實與理想卻相去甚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