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那个读《太上感应篇》的姑娘,至死不知这个道理

宋英宗有个女儿宝安公主,婚配驸马王铣,这个王铣因为政治原因,很不待见公主,怎么不待见呢?公然狎妓,纳妓女为妾,任凭小妾嘲笑公主,王铣自己也一味冷落公主,没有半点温存,害得宝安公主年纪轻轻就抑郁而死了。

红楼梦:那个读《太上感应篇》的姑娘,至死不知这个道理

无独有偶,红楼梦中也有这么个出身名门的大家小姐:迎春,同样年纪轻轻被丈夫虐待而死,她的丈夫孙绍祖“相貌魁梧,体格健壮,弓马娴熟,应酬权变”,看起来人模狗样,但实际上

“一味好色,好赌酗酒,家中所有的媳妇丫头将及淫遍”

比起王铣更差劲。

宝安公主是皇后亲女,宋神宗胞妹,腰杆应该说很硬了,她的母亲太后娘娘在她生病时去看望,问她有什么心愿,这个被冷暴力的姑娘还记挂着驸马,请求皇上能宽容驸马;迎春呢,父亲贾赦是“一等将军”,虽是庶女,也是在贾母跟前长大的千金小姐,从大观园到孙家,落差更大,但迎春回娘家时,也只是对大观园中姐妹和王夫人哭诉,没有向能说得上话的贾母贾赦透漏半分,以至最后身死。

所以,与其说宝安公主和迎春是被别人虐待死的,不如说她们是太不懂得爱惜自己,不会自助才造成了不能挽回的后果。

红楼梦:那个读《太上感应篇》的姑娘,至死不知这个道理

迎春自来懦弱,她的奶妈赌钱,输了钱拿攒珠累丝金凤出去典当,迎春只会说:

“罢,罢,罢,省些事罢。宁可没有了,又何必生事”

丫环绣桔和司棋与王柱儿媳妇吵架时,“迎春劝止不住,自拿了一《太上感应篇》来看”,懦弱至此。

一个人的性格固然天生,但受环境影响也极大,迎春母亲也是姨娘,比赵姨娘“强十倍”,但是迎春很小的时候母亲就死了,父亲贾赦荒淫好色,有个小过失就要打死儿子贾琏,对唯一的女儿迎春没有丝毫关心;继母邢夫人更过分,对着迎春的面说“你又不是我养的”这样刺心的话;兄长贾琏对迎春来说完全是个陌生人;贾母虽然养了她,论起亲近,比起宝黛差远了,甚至连远门的亲戚宝琴都比不上。

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迎春,爱好是下棋看书,没有丝毫少女的活泼,连身世可怜的林妹妹身上还有一丝娇憨,可在迎春身上完全看不到,她在没有一个人关心,动不动有人打击的一天天里,终于长成了一个小透明,“戳一针也不知嗳吆一声”。

红楼梦:那个读《太上感应篇》的姑娘,至死不知这个道理

尽管沉默软弱,可她也有向往的小美好,别人有才有貌喝酒联诗,她“独在花阴下拿着花针穿茉莉花”,就像墙角的小草,一样的向往春天,即使昏聩的奶妈,不省心的丫环,也是她生命中留恋的人,大观园的日子对黛玉是“风刀霜剑严相逼”,可对迎春却是难得的“几年心净日子”!

世人多可恶,能骗累丝金凤,就能欺负人乃至丧命,就能像绣桔所说“将来连姑娘还骗了去呢”

,如果宝安公主对驸马王铣的容忍有爱情在里面,那么迎春同孙绍祖盲婚哑嫁,是没有丝毫感情的,没感情,受虐待,这样的情况果然像王夫人所说“这也是你的命”吗?事到如今,懦弱的迎春终于感慨,“我不信我的命就这么不好!”

红楼梦:那个读《太上感应篇》的姑娘,至死不知这个道理

可也只是感慨,面对没有尽头的苦日子,她没有一丝反抗,不像探春那样有勇有谋,不像惜春那样冷面冷心,以至于“不知下次还可能得住不得住了呢”成了遗言。

如果她敢于向贾母求助,向父亲贾赦说明情况,最不济,出家了断,都不会落得那么凄惨的下场,人必先自助而后人助之,迎春到底没能做到。


注:本文引用图片来自清.孙温绘全本红楼梦,我是布妈生活魔方,品红楼,看人生,如果喜欢本文,就动动手点赞转发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