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我們該記住點啥?


清明節,我們該記住點啥?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今天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清明節。

清明節是中國人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也是全體中國人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曆書》記載:"春分後十五日,鬥指乙,為清明,時萬物皆潔齊而清明,蓋時當氣清景明,萬物皆顯,因此得名。"

清明節,我們該記住點啥?

《淮南子》關於24節氣的記載

目前的清明節,我們一般都把它當成一個全國人民祭祀祖先的節日。但其實清明一開始應該只是漢族的祭祖掃墓節,各少數民族一般都有自己祭祀祖先的傳統,但不見得都有固定的祭祖節日,比如蒙古族,也非常重視祭祀自己的祖先。《元史》中說:"其祖宗祭享之禮,割牲奠語,以蒙古巫致祝詞,蓋俗也。"祭祀時,一般每個部落裡最長者為主持人(這時候不是誰官大,誰主持)。《蒙古秘史》記載:主持祭典的長者稱"別乞",祭祀時"衣以白衣,乘以白馬,坐於上座而行祭祀"。這些都記載了蒙古族對於祭祀祖先的重視,和祭祀的隆重,但好像沒有非常明確的固定日子,一般選在冬春季節。當然,隨著各民族不斷地融合發展,主要生活在南方的壯族、、土家族、苗族、羌族等以及生活在北方的滿族、赫哲族等,都好像慢慢也有了清明節祭祀的習慣。

漢族過清明節這一傳統大約始於中國代時期(前1046年-前256年),距今已經將近3000多年的歷史。雖各地習俗不盡相同,但掃墓祭祖、踏青郊遊是其基本主題。

按照中國傳統的24節氣的安排,清明節是春分之後的下一個節氣(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也就是說清明節一定是在春分之後15天,春分一般在3月21日左右,是不固定的。所以作為24節氣的清明節應該是4月初的4、5號或者6號這幾天,不是一個固定的日子。為了方便安排,1935年中華民國南京政府曾明確規定4月5日為國定假日清明節,也叫做民族掃墓節。新中國以後,當然作為24節氣的清明節是客觀存在的,但在長達半個世紀的時間裡,清明節並不是國家法定節日。

清明節,我們該記住點啥?

1949年全國法定假日規定的通知


清明節,我們該記住點啥?

1999年全國法定假日規定通知

2006年5月20日,經國務院批准,將清明節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7年12月7日,國務院第198次常務會議通過了修改《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的決定,其中規定"清明節,放假1天(農曆清明當日),所以2008年的清明節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的第一個法定節假日,按照規定放假一天。2009年又發佈補充規定,清明節成為放假三天的小長假。

所以其實我們平日所說清明節,有兩個意思,首先是作為24節氣的清明節,節氣是客觀的物候變化、時令順序,因為太陽和地球相互位置的變化,反映季節輪迴和氣候變化;其次是節日的清明節,節日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精神層面的記憶,它蘊含著民族精神信仰和節俗禮儀。

清明節的重要內容就是承載祖先信仰與祭祀文化,所以清明節也是傳承信仰、家庭人倫的重要載體,清明祭祀是民族文化的特定表達,也是中國人感恩祖先、密切人情、懷念已故之人(不一定是先人)的重要方式。

清明節,我們該記住點啥?

清明節為犧牲的烈士立碑紀念

在專門的日子裡,讓你站到祖先和親人的墳前,你就會明白自己從何而來(最古老的哲學追問:我是誰?我從哪裡來)?你來自父母,父母來自祖父母,祖祖輩輩,有根、有源。靜立塋冢默然凝視,你也許也會想到將向何處(我該怎樣面對餘生)?

面對紅塵滾滾、功名利祿、機關算盡,拿不起放不下,不妨趕清明節去掃掃墓,也許會找到心如止水、超然物外的感覺。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一個人赤條條來到人間,扮演自己的角色,就承擔相應的責任。枝繁葉茂,扎向大地的根也只有一處。無論你是誰,你都是父母的孩子,不管走多遠,你都是中國人。哪怕官再大,這世間總有離去的一天:"風雨梨花寒食過,幾家墳上子孫來?"有了這一份追尋,你的人生也許不再輕飄失重、忘乎所以。

清明節在中國廣袤大地的千年傳承中,承載了豐富而多樣性的文化內涵,但中國畢竟太大了,各地因地域習俗不同又會在具體內容上或細節上產生很大差異。比如,解放前的北京人,普通人祭掃墳墓一般不選在清明當天,而在臨近清明的"單日"進行。也有說法好像只有僧人才在清明當天祭掃墳墓。而在南方浙江一帶則在清明節的前後三、四天掃墓的傳統,俗稱"前三後四"。在山東河南中原等大部分地區,大部分人在清明當天掃墓,目前這一傳統基本得到絕大多數中國人認可。據說上海人掃墓,新墳舊墳有別。新近過世的,如果過了七七四十九天而沒做過超度的,要在清明節這天請僧道誦經做法事或道場。做一次法事之後,掃墓就不一定在清明當天,可以前後放寬些範圍。總之,清明節基本都是圍繞掃墓祭祖、踏青郊遊而展開的。

時代日新月異,中國在世界民族之林蓬勃發展,中國文化也容納吸收了世界各地各種文化,但每逢到了每年的清明時節,世界各地的中國人無論身在何方,哪怕遠隔千山萬,都會放下手裡的工作、生意,紛紛登上回家的旅途,回老家祭祀故人,緬懷先祖。所以說清明節就是中國的感恩節,清明祭祖,彰顯的是一種血脈傳承和責任擔當。

清明節,我們該記住點啥?

延安“四、八”烈士紀念碑

在春分當天已經講過,春分秋分,晝夜平分,就是說春分當天正好晝夜時長相當,又過去15天,自然就是白天增長了,天氣轉暖了,而到了清明,已是開始春耕春種的時機,所以就有"清明前後,種瓜點豆"的俗語,告訴人們祭祖過節也別忘記勞動、別忘生產。這看似平常的一個節日,傳承和體現著中華民族禮敬先祖、敬畏生命、慎終追遠、有情有義的人文精神,同時在祭祀祖先的活動中踏青郊遊,享受春天樂趣,在過節踏春後又要不忘勞動生產。

古老的文化傳統告訴年輕的中國人,我們懷念故人,最好的方式就是心懷敬畏,做好自己,不忘勞動,著眼未來。清明,就是要清清明明,清廉、清白、清淨,明法、明事、明禮,不做齷齪事,不當糊塗人。清風拂面盪滌靈魂,明月皎潔積存善念。清明是哀思、是感恩,更是責任擔當;是傳承、是教育,更是一種精神表達。

清明節,我們該記住點啥?

高聳入雲的烈士紀念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