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尚未結束,多國禁止糧食出口,老百姓需要囤積糧食嗎?

雖然中國的疫情已經進入了尾聲,但是在世界範圍內疫情依然在持續爆發中,從每日的數據來看世界累計確診病例已經在逐漸逼近百萬大關,國內的吃瓜群眾每天在各類媒體上看著國外物資短缺,爭相囤積食物的場面。

但是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一個突然開始流傳的謠言便開始席捲在了中國人的生活中,缺糧!?於是各地的大媽開始叮囑女兒抓緊時間屯糧,兒子在催促丈人趕緊出去買米麵油,週末本來和妻子相處的歡樂時光也轉變成了去超市大采購的環節。

疫情尚未結束,多國禁止糧食出口,老百姓需要囤積糧食嗎?

這樣的一幕幕場景發生在中國的很多個家庭,如此無厘頭的事件讓人有點摸不透頭腦,於是小編開始在網絡上尋找謠言的源頭,便有了下面的幾個數據!

聯合國糧農組織發出警告,受疫情影響,世界糧食供應鏈可能在4-5月份中斷;這樣的消息後很快便有了第一個出頭鳥國家。

柬埔寨率先承擔了這個出頭的責任,柬埔寨總理宣佈4月5日起,禁止白米和大米出口。

隨後越南宣佈,各類大米產品禁止以任何形式出口。

跟風持續在進行,泰國方面表示雞蛋禁止出口7天時間。

哈薩克斯坦則宣佈包括小麥在內的11種農作物產品限制出口。

連中國新晉鐵哥們塞爾維亞也宣佈了暫停出口葵花籽油等農產品。

鄰國俄羅斯方面則在重新考慮是否小麥、黑麥、大麥和玉米等作物出口量不得超過700噸的問題。

........

疫情尚未結束,多國禁止糧食出口,老百姓需要囤積糧食嗎?

想來這就是中國老百姓突然緊張的原因,畢竟從中國傳統以來,一直有著民以食為天的理念,於是突然的糧食禁止出口便撩撥動了這些人的神經,何況這些消息的來源背後更是有一個世界權威機構——聯合國糧農組織,如此一來,廣大的吃瓜群眾便跟著國際上的形勢跟風起來。

在這風口浪尖之上,似乎每個人都失去了自己應有的理智,跟隨這類明顯不符合中國國情的消息進行瘋狂大采購,不知道當中國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得到這樣的消息會是咋樣的反應呢!會不會把老人家氣的把試驗田裡的水稻拔起來隔空砸向那群無知的吃瓜群眾。

疫情尚未結束,多國禁止糧食出口,老百姓需要囤積糧食嗎?

在這裡,我們必須重申一下中國是一個糧食大國的形象,即便是今年歉收的情況下,對於中國的糧食儲備來說可能連一絲波瀾都不會起吧。

我們接下來繼續用一組數據來看,中國是否能養起目前爭相屯糧的群體。

根據《中國統計年鑑》,每個中國人一年大概可以吃127.2公斤食物,按照現在所有上戶口的人數來算,中國目前擁有14億人口,那麼這14億人口一年能吃多少呢,我們搬出來計算機來看,果然是個天文數字——1.78億噸。

在這裡吃瓜群眾可能開始說了吧,這麼大的糧食缺口為什麼我們不提前囤積來防止飢荒的出現呢。但是他們依然無視了一點,中國還是一個農業大國,我們繼續數據說話。

疫情尚未結束,多國禁止糧食出口,老百姓需要囤積糧食嗎?

在最近過去的一年——2019年,中國累計收穫農作物產量大概在6.14噸。這樣的數據差擺在了國人面前,不明白大家現在在緊張什麼,難道多出的那4億糧食是用來讓我們高價囤積的麼,還是準備無私的為我們可愛的農民伯伯清一次庫存呢。

更何況,雖然在疫情期間,中國的社會已經全部復工復產,新一季的糧食已經在路上了,而糧農組織的說法是針對於世界部分受疫情嚴重的國家,因為無法外出勞作播種,導致了這些國家本季的糧食缺口,很多國家甚至屬於糧食出口大國,而此時這些國家不出口的話,那些糧食進口大國不就出現供應鏈中斷的情況麼。

這裡很多人可能要說了中國同樣是糧食進口大國,我們不能忽略這一方面的問題,這裡就不得不說了,很多人只關注片面上的問題,一心看到中國在不斷進口的糧食,卻不知進口的緣由在哪裡,畢竟從數據來看中國不僅可以做到自足更是有富裕的糧食出口世界。

疫情尚未結束,多國禁止糧食出口,老百姓需要囤積糧食嗎?

那麼到底什麼原因導致中國依然成為世界糧食進口大國呢。

其實這主要原因還是來自於中國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隨著品味的上升,很多國人不再青睞於國產水稻大米,將更多的目光投向了泰國等地產出的香米,於是有了市場的刺激,國內肯定是需要去國外採買的,畢竟大家有了需求,而從國內進口的大米來看,光是香米這個品種就佔了很大的比例!

當然我們退一萬步來講,一旦我們上文提到的香米這類糧食物資發生緊缺,那麼我們為什麼不能吃國產大米呢,雖然對於國內的部分人來說,國產大米不如香米味道好,但是國產大米的存在就勢必導致糧食缺少的境況不會發生。

那麼我們此前擔心的情況在現在看來是如此的可笑。

疫情尚未結束,多國禁止糧食出口,老百姓需要囤積糧食嗎?

回想當初每一次謠言的到來,都伴隨著囤積貨物事件的發生,但是每一次中國社會都會回敬這些人一個無情的"巴掌",你屯任你屯,疫情過後我們吃新糧,而你卻在清理庫存。

而且對於目前的情況來說,糧食絕不應該成為各位優先考慮的,看看時下豬肉上漲的局面,雖然價格在不停的爬升,但是卻很少有人參與囤積計劃,為什麼呢,因為即使市場上豬肉開始缺少,那麼政府很快便會補足一批凍豬肉,廣大的吃瓜群眾清晰的認知到這點,因此即使在豬肉價格不斷攀升,卻始終保持在理性的範圍。

疫情尚未結束,多國禁止糧食出口,老百姓需要囤積糧食嗎?

而糧食問題同樣如此,到目前為止尚未聽說過哪一地政府開放了一批儲備糧食,那麼這樣的信號同樣告訴我們,市場擁有著自己足夠的儲量來面對社會的需求,即使是出現了部分群體的搶購囤積計劃,政府也只是理性的進行勸阻,而並非出現某些強制的限購政策。

說到這裡,大家應該明白了吧,糧食不是一箇中國籍人士應該考慮的問題,當然這篇文章也只是針對中國社會,如果對面的讀者是一個諸如菲律賓等地方人士,那麼敬請略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