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誌於都】於都縣羅坳鎮黃木山寺

黃木山,位於于都縣羅坳鎮峽山與正坑兩村的分界線上。只要通過100畝無公害柑桔基地,穿過景色迷人,竹影搖曳,杉木茂密,珍禽異獸頻頻出沒的松樹林,再爬越50分鐘的橫排路,就可到達。

【方誌于都】于都縣羅坳鎮黃木山寺


遠看黃木山,像是一座“塔山”,近臨山頂,又是“一馬平川”。黃木山寺就建造在這裡。傳說是宋朝期間修建而成。寺內燈火通明,贛縣的長洛和羅江的西崗山等地均可隱隱約約看見寺內的燈光。有信民曾經描述過這燈火,詩曰:

黃木寺內燈,

遠處看得清,

明亮耀眼眸,

能聽點燃聲。

白晝且通明,

福溢民古今。

寺院因受地形限制,是全鎮所有寺院中最小的一個。雖然寺院很小,但“五官齊全”,一樣不少。有寶殿,有菩薩,有籤筒,也有男女僧眾。

【方誌于都】于都縣羅坳鎮黃木山寺


傳說該寺院修建不久,峽山有位姓丁的丈二和尚出家後,來到黃木山寺誦經修道,為了不接觸他人,吃、住在山上。為了不吃魚肉葷腥,他帶了幾大缸的“峽山倒菜”上黃木山寺作為下飯菜。正因為這個丈二和尚專吃倒菜,拒吃葷腥,後來修道已成正果,所以他吃的“峽山倒菜”就改名為“峽山道菜”了。

黃木山寺,名氣不大,雖然不如迴龍山寺和白雲山寺,但每逢初一、十五日這兩天,那些上了年紀的爺爺奶奶們,準時準刻到寺院內敬神拜佛。有的供奉一些點燈油或敬奉幾元積德錢;有的渴望求一手好籤,圖個時來運轉,大小平安:有的燃燒幾支香燭或幾頁紙錢,合掌念上幾句佛,寄託心靜意誠:也有的來寺湊湊熱鬧,匯聚一些相好朋友見見面,拉拉家常,釋放一下“空巢老人”孤獨的困擾,放鬆一下,調劑一下精神,達到延年益壽和老有所樂之目的。不少善男信女養成了優良的生態倫理道德,時刻懷有一些敬畏與愛慕自然心,竭力反對人類粗鄙可恥,濫發和汙染等不良現象,保持以誠相待,以儉樸為榮,把人文關懷從社會延伸到自然存在。

【方誌于都】于都縣羅坳鎮黃木山寺


黃木山,這座名氣不大的山,它座落在深山溝裡,默默奉獻著對人類的愛撫,有著地域性的鮮明特點,但它時時不斷地被強勁的東風吹過,盪漾起山川、河流、小溪、泥土和花香撲鼻的芬芳氣息。有人賦詩讚美黃木山:

清涼深邃黃木山,林煙飄繞在雲間。

高山靜謐緊攫住,誦經鐘聲側耳聽。

幕天席地賞野趣,殘冬點亮常明燈。

黃木山中情未了,遊諸青山脫眾生。

【方誌于都】于都縣羅坳鎮黃木山寺


(選自《走近峽山》,2014年版,作者:熊思傳;供稿:于都縣志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