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林啄木鸟”因病与世长辞,以后谁还能为我们咬文嚼字


“语林啄木鸟”因病与世长辞,以后谁还能为我们咬文嚼字

“语林啄木鸟”因病与世长辞,以后谁还能为我们咬文嚼字

文字绝不是一笔一画的简单的组合,它是一种文化的代表与展现方式,是语言跃然纸上后的愉悦跳动。

文字是中国语言的行为表现艺术,文字承载了中华几千年的文化积淀,是中华文明历史传承的见证。写好用好每一个字是每个中国人引以为豪的事情,要想完整准确的表现文字的艺术魅力,就要求我们不要写错字用错字,就要求我们对每一个文字,每一篇文章都咬文嚼字。

“语林啄木鸟”因病与世长辞,以后谁还能为我们咬文嚼字

“语林啄木鸟”因病与世长辞,以后谁还能为我们咬文嚼字

郝铭鉴就是一个可以为我们咬文嚼字的人,他被称为“语林啄木鸟”但是今天76岁的他不幸于4月2日10时12分与世长辞。他带走了对文字的热爱与执着,他带走了对文字书写及中国语文教育的鞭策与提携,我们少了一位文字的“捍卫者”,我们少了一位对文字无比较真的“咬嚼者”。

“语林啄木鸟”因病与世长辞,以后谁还能为我们咬文嚼字

“语林啄木鸟”因病与世长辞,以后谁还能为我们咬文嚼字

郝铭鉴1944年出生于江苏建湖,是中国著名的语言学家、编审。先后使用过雷刚、贺征、斯言、楚山狐等笔名发表过文章,是《咬文嚼字》期刊的创刊人,他先后获得“上海出版奖”和“上海市语言文字工作先进个人奖”、“新中国60年有影响力的期刊人”、“全国百名有突出贡献的新闻出版专业技术人员”等荣誉称号。2001年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语林啄木鸟”因病与世长辞,以后谁还能为我们咬文嚼字

“语林啄木鸟”因病与世长辞,以后谁还能为我们咬文嚼字

《咬文嚼字》从1995年1月创办以来,以纠正社会语言运用为宗旨,积极推进正确使用文字规范使用文字,积极推动力了文字的正确书写和运用,极大促进了语文教育特别是汉字书写的行为规范。《咬文嚼字》先后对报纸、电视、网络媒体、名人名家甚至是历史百科知识,所出现的错别字和错误用法都进行了“咬嚼”。真正让我们明白了对待文字及文字的应用就要一丝不苟,让我们真正体会到了咬文嚼字的重要性。

“语林啄木鸟”因病与世长辞,以后谁还能为我们咬文嚼字

“语林啄木鸟”因病与世长辞,以后谁还能为我们咬文嚼字

​ 《咬文嚼字》先后指出或纠正,多个广告媒体语法的运用错误及错别字。被“咬”过的名人名家也不计其数,像方舟子、韩寒、郭敬明、李银河、马未都、黄建祥、徐静蕾、周国平都曾被他“咬”过。像张平的《抉择》、徐贵祥的《历史的天空》、柳建伟的《英雄时代》、麦家的《暗算》、贾平凹的《秦腔》、迟子建的《额尔古纳河右岸》、毕飞宇的《推拿》、莫言的《蛙》……这些名作先后都在《咬文嚼字》的期刊上被“咬”出过错误。

“语林啄木鸟”因病与世长辞,以后谁还能为我们咬文嚼字

“语林啄木鸟”因病与世长辞,以后谁还能为我们咬文嚼字

而且《咬文嚼字》还持续举办了“年度十大流行语”、“十大语文差评”,像我们耳熟能详的,“吃瓜群众”、“供给侧”、“洪荒之力”、“葛优躺”、“正能量”、“元芳,你怎么看?”、“996”“区块链”,这些流行语都是由《咬文嚼字》发出的。

“语林啄木鸟”因病与世长辞,以后谁还能为我们咬文嚼字

“语林啄木鸟”因病与世长辞,以后谁还能为我们咬文嚼字

语言是一条流动的河,这条河必须是在河床当中流动的,它的两边还有堤岸。因此语言应用要有一定之规,它是社会公器,需要大家约定俗成形成共识,彼此的交流才会有效。”郝铭鉴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语林啄木鸟”因病与世长辞,以后谁还能为我们咬文嚼字

“语林啄木鸟”因病与世长辞,以后谁还能为我们咬文嚼字

他用咬文嚼字的精神创建的《咬文嚼字》,为文字的表达制定了“规矩”。

让我们每个人对文字有了敬畏之心,让我们不再敢去随心所欲地去运用一些错误的字,去达到我们单纯想要表达的目的,从而忽略了文字本身的意义。他让我们知道了文字最深邃的意境,让我们知道咬文嚼字才是对文字最神圣的敬仰。

“语林啄木鸟”因病与世长辞,以后谁还能为我们咬文嚼字

“语林啄木鸟”因病与世长辞,以后谁还能为我们咬文嚼字

郝铭鉴老先生不能再为我们咬文嚼字了,但他却留下了对文字的“咬嚼”精神。希望我们每个人能继续发扬他咬文嚼字的精神,成为文字的“咬嚼者”,去努力纠正一切错误的文字应用,让文字成为我们最纯正、最完美的表达方式。


在评论区留下你曾经用错过的文字,大家来一起交流!

“语林啄木鸟”因病与世长辞,以后谁还能为我们咬文嚼字

“语林啄木鸟”因病与世长辞,以后谁还能为我们咬文嚼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