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评《咬文嚼字》:先行批评后表扬


点评《咬文嚼字》:先行批评后表扬


2017年第11期《咬文嚼字》第4~5页,登的是《谁来解“赵孟頫”之困》(以下简称《谁》)一文。该文连题目带正文一共8次出现使用规范简化字写的这位宋末元初书画大家的名字,这名字用字完全合乎规范,说明这位大家的名字无“困”可解嘛。把无困可解的名人之名说成有困,话没说准,是该提出批评吧?事实很明显,赵孟頫之“頫”只有用了不该用的繁体,违反了国务院公布、教育部和国家语委组织制定的标准《通用规范汉字表》的规定,才可以说成有“困”嘛。

缺点之外,《谁》文的优点是很值得大力褒扬的,因她提出了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试想,《通用规范汉字表》制定出来已经公布实施第5个年头了,而政策还不配套,有些字电脑字库没有导致无法使用规范字形,这怎么能成?问题不可小觑吧!

《谁》文作者傅萌先生提出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实在太好了,令人称道!请看——

“摆渡要摆到岸边,送佛要送到西天。”我们不但要制定科学的文字规范,还要为执行规范创造必要的条件。颁布文件只是执行规范的第一步。只要国家语委出面,相信有关方面会积极配合,电脑字库的完善,是指日可待的。

由此,笔者联想到了汉语中的消极因素之一——异形词。异形词有一千多组呢,它们的大量存在,既增大了学习汉语的难度又造成词语使用混乱。为避免这些弊病的延续,教育部和国家语委对异形词作整理,这实在是应天顺人的大好事!只是,整理的进度太慢令人着急。《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是2001年12月19日发布的,《264组异形词整理表》是2003年8月15日发布的,都已经过去了十多年,还迟迟不见《第二批异形词整理表》制定出来,岂不急煞人也?一千多组异形词只整理了几百组,不够用啊!异形词的弊病还没完全消除哇!恳望教育部和国家语委把整理异形词这一大好事尽快做彻底吧!

像《谁》文这样无可厚非的好文章,希望《咬》刊能多登一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