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子风采】斯人远去,空谷幽兰 ——记革命与抗疫烈士

斯人远去,空谷幽兰

一梦最耀眼,阳光落在了肩侧。您胸中的一抹红,是于国旗上,摘下的吗?

凉风习习,人间四月。和平嬉笑地岁月静好着,是您用血肉之躯,熔铸出这个国家这个民族绵亘的希望,怪道马克思也说道:“中国,总是被他们之中最勇敢的人保护得很好。”

新年伊始,本应与笑容可掬的家人围坐在小炕桌上,新冠肺炎始料未及,来势汹汹。武汉疫区感染者一波波涌进医院,医护人员一批批奔赴前线。有人趁着混乱,大发横财。有人为了保官,欺上瞒下。有人惊慌失措,有人避之不及。

灾难之下,最见人性。他们左手对抗灾难,右手托起希望。

55岁医生江学庆连续工作几十个小时,不幸染病,牺牲在抗疫前线;29岁女医生夏思思留下家中嗷嗷待哺年仅两岁的孩子,奔赴前线,最终不幸牺牲。同为医生的丈夫此时也奋战在一线,完成着妻子的遗愿;悄悄藏起住院通知书,基层医生朱峥嵘在抗疫一线坚持工作,全身多脏器功能衰竭,最终抢救无效死亡......你是谁家顶天立地的父亲,是谁温柔慈爱的母亲,是谁新婚燕尔的丈夫,又是谁等着回去吃团圆饭的孩子?外人看来你们或许是新闻报道上“抗疫牺牲者”统计的冰冷的数字,但只有家人知道,不是牺牲了几百几千人,而是死亡与离别这件事情,发生了成百上千次。华韵黯淡,暗光留藏,四海清平,山河依旧。

有人衣上尽是锦绣,灵魂却打满补丁。有人衣上尽是补丁,灵魂里却尽是锦绣。回想半世纪前,倭寇的火炮在华夏大地上燃出一个个创痕,遍地狼烟卷走了安详和乐的缕缕炊烟。

北宋学者苏洵曾说:“贤者不悲其身之死,而忧国之衰。”无数英雄前辈感人肺腑的奋斗故事,如同一盏指路明灯,指引着炎黄子孙。是毕业于黄埔军校六期,领导东北抗日运动的军人学者赵一曼,在《送子遗书》中慷慨写下“母亲不能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行来教育你”的悲壮遗言;是年仅三十四岁的游击队员赵尚志,遭到混入部队特务暗算,被肢解沉入松花江时,那一江刺眼的,沉重的血红;是中国女权女学倡导者,近代革命先驱秋瑾,在安庆起义失败英勇就义时那一声“祖国陆沉我有责,天涯漂泊我无家”的仰天哀鸣......一切的战争,都会有胜利,会有侵吞,会有一方的壮大,战争的结果未可知,但后果永远一致——残垣断壁,四方哀魂。

青山埋忠骨,绿水吊英魂。如果生命跟时代的崇高使命联系在一起,你就会感到他永垂不朽。他们或是医生,以仁心施仁术;或是军人,踏刀山火海,抵正义之门。他们选择了自己的职业,不是因为这个职业可以为他带来利益,而是认可它的意义。好在有星辰开道,所有荆天棘地,也不枉此行。

只要没有天下大同,一个人背后的国家,就是他四处行走的底气。我庆幸着,身份证上赫赫一栏“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个国家有英雄,有有血有肉的奋斗故事,有灿烂盛大的风雨未来。而这一切光辉背后那暗流漩涡中的英魂,我们应永刻心底。

今天,让我们一同向共和国所有的烈士致敬,颔首合目,哀悼深思。

斯人远去,空谷幽兰。生于长空,长于烈日,翱翔于风,从未远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