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疫情:新冠病毒會令全球化倒退嗎?


肺炎疫情:新冠病毒會令全球化倒退嗎?

新冠肺炎導致貨運輪船暫停

在過去的25年,全球化已經成為一個流行詞。

全球化(globalization)一詞,是一種概念,也是一種人類社會發展的現象過程。通常意義上的全球化是指全球聯繫不斷增強,人類生活在全球規模的基礎上發展及全球意識的崛起。國與國之間在政治、經濟貿易上互相依存。全球化亦可以解釋為世界的壓縮和視全球為一個整體。

對於“全球化”的觀感是好是壞,目前仍是見仁見智,例如全球化對於本土文化來說就是一把雙刃劍,它也會使得本土文化的內涵與自我更新能力逐漸模糊與喪失。它或許聽起來是一個頗為奇怪的概念,因為任何經濟歷史學家都會告訴你,人類國際通商活動,已經有幾百年甚至幾千年的歷史。

更便利的旅行、國際互聯網、冷戰結束、貿易協議和迅速發展的新興經濟,所以這些因素加起來創造了一個體系,我們對世界另一邊的依賴,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大得多。

正因為如此,新冠肺炎(COVID-19)的肆虐才會如此立竿見影地影響了經濟。

肺炎疫情:新冠病毒會令全球化倒退嗎?

過去幾十年,全球經濟變化的速度也是深刻的。

全球化幫助解釋了英國幾乎所有大型汽車廠都關閉的原因——它們依賴於銷售網絡,以及來自世界各地的零部件採購。當兩者都崩塌的時候,它們就停止生產汽車了。

牛津大學的全球化與發展學科教授、《蝴蝶效應的缺點:全球化如何製造系統性風險以及應該怎麼辦》(The Butterfly Defect, How Globalization Creates Systemic Risks, And What To Do About It)一書的作者伊恩·戈爾丁(Ian Goldin)說:“風險變成了可以潰爛的東西,這是全球化的要害部位。”

他表示,這不僅是在這一次危機當中才看得到,在2008年的信貸緊縮和銀行危機當中也有,還有互聯網在網絡攻擊面前是何等脆弱。這個新的全球經濟體系帶來了巨大的益處,但是也帶來巨大的風險。

它幫助提高了收入,令經濟迅速發展和令數以百萬計的人脫離貧困,同時它也提高了傳染的風險,不管是經濟還是醫學上的傳染。

於是,這場最新的危機對於全球化來說意味著什麼?

倫敦商學院(London Business School)的經濟學教授裡查德·波特斯教授(Prof Richard Portes)則認為,現在看來很明顯,改變是必須的,因為各企業和人們現在都意識到,他們過去冒了怎樣的風險。

“就看貿易吧,”他解釋說,“一旦供應鏈受到(冠狀病毒的)干擾,人們就開始在本地尋找其他供應商,哪怕它們價錢更貴。”

“如果人們找到本地供應之後,因為那些已經認識到的風險, 他們就會堅持與他們合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