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市“破冰”,可以買房了?2個信號,購房者先掂量自己多少斤兩


樓市“破冰”,可以買房了?2個信號,購房者先掂量自己多少斤兩

買房還保值嗎?不得不說,這些年,房子要趁早的思想滲透到每個人的心中。2008-2014年,在城鎮化的推動下,人口紅利釋放,房地產概念初次萌芽,這個時期買房,人們大多是為了提升居住需求。隨著2015-2018年,棚改貨幣化的助推,樓市普漲格局來臨,無論是京滬廣、省會或是地市縣城,房價可謂“齊頭並進”。此時的房子無疑是賺錢的工具,不少炒房客在這個階段實現了財務自由,有膽量低首付和零首付買房的,就能斬獲最大的利潤。到了2020年,尤其是4月之後,樓市“玩法”要變了。

要知道,前兩個階段,買房的重點是居住和槓桿,不僅讓中國房價邁入“萬元時代”,就連居民槓桿也進一步抬升。然而新的階段,哪怕受到短期事件的影響,樓市遍地冰封,隨著最困難的日子已經過去,低調許久的市場再次進入大眾視野,嘗試著“破冰”而出。據中指院報告,3月百城住宅均價為15195元/平米,環比上漲0.14% 同比上漲2.95%。與此同時,58安居客3月監測顯示,購房者信心指數處於上漲趨勢, 42.8%受訪者認為今年是買房好時機,32.9%認為今年成交量將同比上漲。有了這個前提,可以買房了嗎?2個信號,孫宏斌許家印暗示,買房人先掂量自己多少斤兩。

樓市“破冰”,可以買房了?2個信號,購房者先掂量自己多少斤兩

63家房企開始賠錢,2020年起,樓市收縮的趨勢難以避免,“貶值潮”啟動了?

據Wind數據顯示,截止3月29日,167家A股房企和赴港上市內房股發佈年報,共合計營業收入4.26萬億元,同比增長22.77%,淨利潤同比下降7.56%。其中,太古地產、恆基地產、九龍倉置業、長實集團等63家公司淨利潤同比下滑。值得注意的是,現在公佈的是去年的業績,營收大增,而真正收入囊中的利潤卻下滑近10%,在房說君看來,可以預見的是,剛需期盼已久的“貶值潮”,可能從去年已經啟動。如果考慮到今年前3個月的賣房量大遜於去年同期,也就意味著房企這波搶收現象,要從去年延續到今年。

另外,房地產的行業分化正在加劇,據人民法院公告網消息,截至3月23日,已有98家房企宣佈破產的公告,有去年超500家破產的前例,今年的倒閉速度明顯去年快得多。即便恆大說今年前三月的銷量是“史上最好”,又或者15家房企上調銷售目標,稱“市場正在恢復”,但是,房說君認為,這也並不能改變今年起,房地產將迎來長時間的“收縮”趨勢,畢竟,一個長期高週轉、高槓杆的行業,吸引太多的投機資金,必然會引起高層的注意,而目前打折賣房,就是樓市“貶值”的開始。

樓市“破冰”,可以買房了?2個信號,購房者先掂量自己多少斤兩

高層降息鏈條啟動,買房“借錢”是容易了,可“還錢”還有分寸嗎?

如果說,降價是對買房人實實在在的好消息,那麼近期央行的一系列動作,更有利於降低購房成本。央行3日宣佈,決定對中小銀行定向降準1個百分點,並將金融機構在央行的超額存款準備金利率下調至0.35%。這是自2008年來央行對超額準備金利率的首次調整,房說君認為,要知道,由0.72%下調至0.35%,利率等於腰斬了一半以上。換句話說,央行此舉的目的,就是引導銀行少在它那存那麼多錢,而把錢貸出去。事實上,在全球寬鬆潮的預期下,我國經濟環境的改變已經有了先兆。

3月底,央行重啟逆回購,金額雖然不大,重點是7天逆回購大幅降低20個基點。從這個角度看,無論是超額準備金,還是逆回購,都是對國家“引導貸款市場利率下行”的呼應,表面上看,確實沒有房地產什麼事,但貨幣是流動的,房企和買房人都會“雨露均霑”。因為逆回購利率是1年期MLF的風向標,而MLF利率又是LPR報價的“錨”。這也表明4月的LPR下行已經沒有懸念。更何況,在央行出手之前,674家銀行提前做出反應,據融360數據,3月41城674家銀行分行首套房貸利率為5.48%,環比下降4BP;二套利率為5.78%,環比下降5BP。

樓市“破冰”,可以買房了?2個信號,購房者先掂量自己多少斤兩

話說回來,貶值潮啟動,央媽降息鏈條啟動,意味著銀行有更多的錢向居民和企業發放貸款,在信貸加速寬鬆下,是可以買房了嗎?

房說君認為,面對信貸放水愈演愈烈,三位房產大佬做出了各自的“預警”,相信多少能給購房者一些提示。在近期的業績會上,孫宏斌說今年融創“拿地要拿對地方、拿對時間,一二線城市的風險在於買地貴,三四線城市的風險在於波動大。”無獨有偶,恆大的業績會,許家印提出的新戰略無疑是最大亮點:不僅降負債控規模,還要造車。其中控規模就是要嚴控土地儲備規模,未來三年每年要降低3000萬平方米左右,到2022年降低到2億平方米左右。

房說君認為,這很有意思,在錢越來越多,越來越容易借的時候,一個謹慎擴張,一個降低土儲,為什麼?雖然說這些話不可全信,但在房說君看來,如今城市在變、環境在變、房價也在變,我們不知道明天會發生什麼,風波還要持續多久?如果還按照以往的經驗,買房選一二線城市,這固然沒錯,不過GDP+人口的門檻,註定了這些城市的房子地少價高,在房價短期沒有大漲的前提下,置業這些城市必然是徒增成本。此時雖是低息按揭的好時機,可未來收入的不確定性,真的值得每個人點醒。

樓市“破冰”,可以買房了?2個信號,購房者先掂量自己多少斤兩

在這一點上,房地產不得不提到萬科,作為房產龍頭老大,萬科在市場上屢次高喊要活下去,顯然應了那句話“會哭的孩子有奶吃”,越是哭窮,日子或越好過。在近期萬科召開的業績發佈會上,鬱亮巧妙地打了一個比喻:這場危機告訴我們,一種疾病在沒有特效藥與疫苗之前,只有依靠自己的免疫力和健康基礎戰勝病毒,而“手有餘糧心不慌”,正是企業的免疫力之一。從披露的年報上,2019年萬科實現經營性現金淨流入456.9億元,年末持有貨幣資金1661.9億元。

房說君有話說,可見,對於未來的樓市來說,萬科已經給出了最好的答案。“囤錢”這一招,無疑是幫助購房者“渡過難關”的方式,過去,人們匆匆忙忙買了房子,把家庭畢生的積蓄都投進房市裡,不管以後是想置換還是賣出去,難度都會變大,如果房產流動性和變現週期動輒至少5年的話,為何不拿現金來觀望?所以,購房者要先掂量一下自己多少斤兩,適合借錢,並不一定適合花錢,真正理性的購房者,應該對趨勢留有足夠清晰的認知,而不是一味抱著穩賺不賠的動機去買房,要記得,房子的終極屬性只有居住一個。


分享到:


相關文章: